思潮

為推廣與落實計畫研究成果,並吸引更多的社會精英與大眾關注本計畫內容,自2011年8月起,至2014年12月止,發行《思潮ThinkWave》共15期,以專欄、邀稿、演講座談之記錄與既有成果之刊載等,聚焦「產業前瞻」之核心議題,持續進行計畫內容之深耕與加值。希望藉此串聯產、政、學、研菁英以及青年學子,乃至於社會大眾們的群眾智慧;並傳遞產業與科技知識,以及散播各方意見領袖對未來發展之建言。

第十期 數據浪潮即將襲捲全球「巨量資料」帶來的結構變化(2013/10)


為了進一步探討我國成為軟性經濟創意者的思維、定位與機會,本期思潮在「大未來」單元中,以法藍瓷和王品為個案,輔以願景指標的介紹,剖析軟性經濟創意者的願景內涵與價值;封面故事則探討製造業服務化典範之一─「巨量資料」的趨勢、課題與應用商機。
同時,在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下,臺灣產業面臨新的轉型壓力,在經濟部所推動的《臺灣產業科技前瞻研究計畫》中,提出四項願景路線,希望為臺灣描繪出未來的發展圖像。究竟哪一路徑,是臺灣必須前往的道路?且聽本期專訪的大人物-張進福董事長對於臺灣產業、社會的精闢觀察與解析。
本期特別收錄「夢想,給你力量~用不平凡,創造不平凡」青年領航講座活動報導整理。本活動邀請超級馬拉松長跑選手陳彥博主講,透過投影片與生動地肢體語言,讓全場的青年學子感受到他在喜馬拉雅、北極、南極洲、南非喀拉哈里沙漠等惡劣環境中求生存的高昂鬥志,並用自己克服語言障礙、面臨失溫威脅和與死神交手的親身經驗,和近千名的同學分享逐夢的過程,鼓勵青年學子擁抱夢想、勇敢追夢。
全文下載 瀏覽完整目錄

第九期 未來家庭發展與需求 - 建構健康的家庭(2013/09)


臺灣是個島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隨著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加速,各國積極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使得臺灣的出口競爭力面臨了嚴格的考驗。除了國內製造業本身須提高服務含量的課題之外,服務業的國際化與輸出已是全球主要國家致力發展的目標。
面對日益複雜的全球競爭環境,為促進臺灣實質經濟成長動能,經濟部長期投入《臺灣產業科技前瞻研究計畫》,並提出相關產業願景發展路線,以供各行業升級轉型之參考。究竟臺灣未來的願景發展之路該如何布局?其中要成功落實的關鍵點為何?本期人物專訪邀請長年支持並指導此議題的大人物帶您一同深入探討此關鍵話題。
此外,家庭結構的轉變及食品安全的預警,抑是你我身邊刻不容緩的民生問題。未來家庭型態的演變,家庭發展階段與需求間將密切互動與連結,因此貼近觀察轉變及發現衍生需求,將有助於家庭與社會穩定發展。同時,如何利用資通訊技術建立食品安全社群,集結快速篩檢的訊息形成公共效果,將是除了長期技術進步與規範建立之外的短期跳板。
全文下載 瀏覽完整目錄

第八期 產業空間布局的創新思惟 (2013/05)


即便政府推出再多的處方,設若相關部門的心態上守舊依然,抑或是周邊各項環節無法相互搭配,則再恢宏的政策格局,其施政成效必然相對受限。有鑑於此,本期起特別倍增大哉問的篇幅,由一次專訪增加至兩次專訪,期能更進一步地藉由各方的意見交流以加速各界共識之凝聚。
另外,在空間的面向上,產業園區是社會、政治與經濟政策的載體,也是實現政策目標的工具與場域。臺灣過去開發的各類型產業園區,常常因定位不夠明確而產生區域間招商引資的競爭,進而造成國土利用與產業群聚效率不彰的情事。本期將藉由產業空間布局創新思惟之探討,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尋找更有效率與效益的方式來解決上述困境,進而達成促使園區及產業聯合升級的可行策略。
全文下載 瀏覽完整目錄

第七期 再工業化 - 先進製造科技創新備戰 (2012/12)


最近德勤與美國競爭力委員會公布了最新的「2013 年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臺灣在38 個國家之中排名第六名。此份報告調查了超過550 名資深企業家對於製造業的看法,企業家普遍認為,優秀人才之取得是影響製造業競爭力的主要指標。本期的幾個篇章也聚焦在先進製造業的相關議題上,道出已開發國家在重振製造業的發展思維與積極作為。
在延續四大願景路線和相關論述的前提下,為求能更明確地理解願景路線之內涵,並確認發展願景路線所需具備的要素條件;本期「大未來」將繼續介紹如何透過整合眾多國際機構之評比數據,及配合國內著重不同領域之國際競賽實力所研擬的自建資料數據,為願景路線建立起一套兼具系統化、量化與質化的評估指標體系。
重新回歸二、三級產業的平衡發展,探討製造業的新意涵──先進製造,成為各國政府的重大議題,西方學者稱之為「再工業化」,指的是透過提升高階製造技術,對製造鏈進行再構,創造高附加價值之生產活動,進而帶動經濟發展與就業。本期將藉由歐美各國作法與政策之探討,尋求臺灣智慧製造之技術發展策略。
製造業是臺灣產業的重要資產,也曾經創造了臺灣的經濟榮景。如今,隨著時代的變化,不少製造業者必須要經營轉型或創新變革,才能再創下一波巔峰。臺灣的製造業下一步該怎麼走?有哪些迷思需要破除?且聽聽本期專訪人物:聯強國際杜書伍總裁對於臺灣製造業的競爭實力與創新之道,提出深刻的觀察與充滿前瞻的建議。
全文下載 瀏覽完整目錄

第六期 國家創新系統 - 創新體系的發展與實踐 (2012/10)


本期不論是「大未來」中所呈現的排名順位、「大哉問」中令人深思的歐瓷對話,乃至於封面故事「國家創新系統」中所探討的瑞士與新加坡案例,在在都不約而同地觸碰著一個國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課題——小國的崛起與競爭力。
在延續四大願景路線和相關論述的前提下,為求能更明確地理解願景路線之內涵,並確認發展願景路線所需具備的要素條件;本期「大未來」介紹如何透過整合眾多國際機構之評比數據,及配合國內著重不同領域之國際競賽實力所研擬的自建資料數據,為願景路線建立起一套兼具系統化、量化與質化的評估指標體系。
一個國家的創造、擴散和轉換加值知識的能力,取決於企業、學研機構與政府的互動品質與程度,同時也受產業結構、教育與訓練制度、人力資本與勞動市場、金融體系等國家特有因素的影響。本期透過瑞士與新加坡的案例,探討國家創新系統如何驅動產業升級轉型、振創研發創新能量及加速技發開發與商品化。
文化創意的魅力令人讚嘆,影響力無遠弗屆,但要將這份無形資產運用得宜,讓它的價值永留,甚至帶動經濟發展,則需要諸多的智慧。本期大哉問邀請到理性感性兼具的人文企業家──法藍瓷陳立恆總裁,暢談多年的經營智慧心法,以及對國家文化創意軟實力發展的體察與宏觀見解。
全文下載 瀏覽完整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