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國際競爭力長期觀測與競爭力本質研究

作者:
定價:
出版單位:
出版日期:
出版類型:
所屬領域:
瀏覽次數:

加入最愛
本研究的目的一是從國際競爭力評比機構的觀點,比較分析臺灣競爭之相對優勢與劣勢;另一則是進行產業競爭力的本質研究,針對臺灣產業面臨的議題提出策略方向建議,期能對臺灣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有所幫助。

在產業競爭力國際評比解析的部份:本研究發現科技產業對於創造就業的能力並不突出,貢獻占比不到製造業就業人口的22%,此種產業特性,使臺灣1991 年至2010 年的平均失業率遠高於傳統產業驅動時期的失業率。經濟成長之目的在於改善人民生活的前提下,科技產業是否為臺灣產業發展的唯一選擇,需要進一步探討。

另外,從 IMD 以及世界經濟論壇(WEF)的研究報告來看,臺灣在經商環境的條件上,不如香港與新加坡。因此臺灣若要成為東亞經濟圈的重要環節,尤其要優化經商環境的條件。

若以臺、韓的國家競爭力排名進行觀察可發現,在IMD 及WEF 的國家競爭力排名中,臺灣的排名向來領先韓國,但臺灣一般民眾普遍認為韓國競爭力優於臺灣,臺灣企業亦將韓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究其原因,可能是韓國是由大企業帶動經濟成長,國際能見度高,在全球市場的主導能力相對較強,加上韓流效應影響,使得亞洲地區民眾對韓國的認知度大幅提升,激起臺灣民眾相對危機感所致。

不過,韓國長期以來仰賴大財閥帶動經濟成長,也造成相當嚴重的高低所得階層對立及社會衝突問題,加上韓國由於政府貪污、收賄問題嚴重,以及勞資糾紛眾多,經常給予企業主不好的負面印象,因此,韓國以大企業為發展主軸的產業結構,固然對於帶動韓國經濟成長居功厥偉,但在對於提升整體韓國國家競爭力排名而言,反而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

在競爭力本質研究與策略方向探討的部份:本研究以調適循環、產品能力分布(Product Space)等兩個概念應用於競爭力的分析。調適循環以發展能力及內部連結能力等兩個因素的消長,精簡描述地區經濟在衝擊之後可能經歷的四個階段;產品能力分布則是利用全球出口產品的數據,描述現有產品製造的能力及關聯性;前者用於配合時機因勢利導,後者用於探討國家的產業布局,兩者具有不同意義。

今年度的競爭力研究以逆境分析為主,建立狀態指標及過程指標。狀態指標包括GDP 與就業狀況在逆境時的跌幅與恢復程度,從狀態指標分析出韌度最佳的瑞士、德國等,作為進一步分析本質與策略的參考。狀態指標包括CQL(Champion in Quality)及CQN(Champion in Quantity)等,CQL 代表的是出口中單價較高的品項個數,CQN 代表是出口產品中數量在全球占比高的品項個數。CQL 高代表「以質取勝」的產業特性,CQN 高則代表「以量取勝」的產業特性。比較臺灣與瑞士,最大的不同在於瑞士的產業發展以質取勝,而且其強項醫藥用品業是不易受需求波動與景氣影響的產業;而臺灣則是以量取勝,強項電子業易受需求波動與景氣影響。因此建議:臺灣在策略面可考慮改變誘導機制,不再以產業別(如:高科技產業)為發展目標,而以CQL 等概念為參考,以促成更多韌度高的企業。

影響韌度的結構性因素之一是企業規模分布。從臺灣與德國在順境與逆境的獲利能力與出口貢獻度來看,結果不一致。深入的解讀發現,分類門檻的不一致是導致不同結論的原因之一。企業規模在小型與大型之間,再做細膩區隔,更容易看出端倪。對製造業或服務業而言,企業規模太小不利於創造附加價值;形成中型或以上的企業規模更有助於生產力的提升。

調適循環中的「破壞階段」,具有正面意義:一是藉由環境衝擊淘汰系統中能力較差的成員,例如不具RD 或創新能力的微型或小型企業;另一則是利用衝擊帶來危機意識,促成系統中的成員「解構舊網路,形成新連結」的動機。因此建議,政府在逆境時宜因勢利導:一是調整遊戲規則改以CQL 為門檻,允許不具創新能力的企業自然淘汰;另一則是促進以CQL 企業為核心,集結或整併微型或小型企業以形成中型企業,有助於整體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產業國際競爭力長期觀測與競爭力本質研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架構

第二章 產業國際競爭力重要報告觀測與解析
第一節 產業國際競爭力指標分析
第二節 國際競爭力跨國比較-臺韓競爭力演變
第三節 臺灣競爭力動態評析-國家及城市篇
第四節 臺灣競爭力動態評析-產業及企業篇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產業競爭力本質研究與策略分析
第一節 調適循環與產業競爭力
第二節 耐受衝擊者所具備的特質
第三節 產業布局分析:企業規模分布對於韌度的影響
第四節 產業布局分析:產品能力分布(Product Space)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參考文獻
  • 第一章 緒論
    2 頁 / 0 元/點
  • 第二章 產業國際競爭力重要報告觀測與解析
    61 頁 / 0 元/點
  • 第三章 產業競爭力本質研究與策略分析
    31 頁 / 0 元/點
  •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3 頁 / 0 元/點
分享至 : 用LINE傳送
上一則
2013/12/31
訊連科技:讓使用者目不轉睛的影...
下一則
2013/12/31
標竿競爭國家創新前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