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預防醫學技術展望

作者:
定價:
出版單位:
出版日期:
出版類型:
所屬領域:
瀏覽次數:
評價分數: 7人評價/4.1分

加入最愛
各國健康醫療支出不斷增加,如先進國家美國、英國及日本,2005整體醫療支出分別為1.9877兆、1,718億及2,820億美元,公共醫療支出分別佔45.4%、83.4%及84.3%,而美國之整體醫療支出預估2015年將達4兆美元,顯見全球公共醫療支出造成各國政府龐大的財務負擔,而如何減少非必要性的醫療支出,降低國家社會醫療成本,為各國當務之急。再加上嬰兒潮世代逐漸步入高齡期,以及高齡化社會的趨勢,更帶動龐大的健康照護需求。

以荷蘭為例,該國為了降低公共醫療負擔,因此於1994~2004年間,針對國人進行全面性的基因檢測,並投入降膽固醇藥物之預防性治療。結果使新個案平均增加3.3年的壽命,早期檢測、早期介入的效果相當良好,讓心肌梗塞發生率減少26%,也讓相關醫療與檢測費用降至每人平均為7,500美元,且增加的生命餘年價值更達8,700美元,推估此計畫荷蘭政府帶來價值15億美元以上之預防效益,其成效不可小覷。

顯見利用個人基因型或是基因表現以及其臨床資料的詳細資訊,選擇最適合個人使用之藥物、治療方法或是預防的方法,以期達到最大療效與最小副作用。而結合預防醫學概念,即嘗試預先瞭解自身對於特定疾病的風險,並迴避或矯正增高風險的因素,以降低罹患特定疾病的機率的個人化預防醫學將是減少非必要醫療支出的新解答。
本研究以個人化預防醫學技術為研究觀點,從技術出發來探討可行策略。由於個人化預防醫學因目前並非為產業,故相關技術沒有一定的範疇與確切定義,因此工研院IEK在本研究中,將可使用於瞭解個人基因型、基因表現與臨床資料的相關檢測工具,以及可應用於個人健康資料、診斷檢測資訊、疾病風險評估、長期追蹤管理與健康促進方案的相關策略與技術,納入相關技術範疇中。

基於個人化預防醫學應包含服務、產品與資訊財,才能夠提供適切的策略方案與措施參考,因此本研究的思考觀點是從個人化預防醫學的價值鏈,所創造出的市場為出發點,包含從個人健康資訊與診斷檢測資訊作風險評估,並進一步提供長期追蹤與健康促進的產品,結合個人化預防醫學服務來創造新的市場觀點出發。由於本研究主要是以技術為切入點,因此進一步探討這些市場中所需要用的產品類別與重要技術為何?由於這些產品類別,有些可能已經相當成熟,直接使用或應用即可;有些可能還正在研發中;有些可能可以積極投入,有些可能已是台灣強項或是台灣從未商業化的領域,因此需要的策略並不完全相同,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

從未來全球趨勢、台灣能力等觀點,作為潛力技術的優先投入篩選指標,藉以找到台灣廠商可以切入的方向與策略。初步篩選指標,主要包含全球市場規模、領導大廠佈局、潛力市場評估、技術前瞻性、台灣學研能量、台灣產業現況等構面,並據以提供綜合性的評估依據。其中,診斷檢測相關技術大致可分成目前較為成熟的診斷試劑、分子診斷與分子影像等數類,以全球發展觀點來看,分子診斷與分子影像是大廠投入的主要項目,且未來有漸趨整合應用的趨勢。台灣目前在診斷檢測類的投入較生理監測器材為少,但是在學研單位的研究上,有累積相當多的先期研究能量,若能夠運用策略,將能量繼續延伸至產業界,應該有發揮空間,因此選擇符合全球發展趨勢的分子診斷與分子影像先切入研究。

此外,由於風險評估是個人化預防醫學重要的關鍵決策點,包含資訊的收集、探勘處理與整合等構面,皆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雖然目前多由地方型服務型廠商自行發展,並收取服務費用,但也因為如此,將可創造出許多新的商業機會,也有外銷的可能性。基於以上原因,進一步以分子診斷、分子影像與風險評估技術作為本研究優先探討的重點項目。

研究結果發現:從全球大廠的策略佈局來看,個人化預防醫學已成為大廠的主要訴求,研發領域以慢性疾病、癌症、失智症等疾病為主,這些疾病不僅是未來重要疾病類別,也是醫療費用最高的項目,因此大廠投入可以獲取較大的利潤,也可以增加廠商在產業的重要性。此外,也可發現廠商們多朝向提供整體性解決方案為核心。在產業價值鏈上所扮演的角色,會從以往消極的治療與照護面,轉往積極的預防層次發展,這是新的思維點所在。全球大廠多會先以本身能力為基礎,在健康照護之次產業領域先佔有一席之地,接著再以購併或策略聯盟方式,來獲得關鍵技術,並朝向其他領域發展,補足產品線,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方式,提高獲利機會。

隨著分子技術進步,廠商多著手以分子觀點出發,在技術與應用範疇中著墨,如發展分子診斷與分子影像產品,已經漸成主流,因為需要以分子層次來獲取能夠更早期發現的資訊,以讓預防醫學變得更有意義,能夠達到早期偵測早期治療的目的。因此可知未來分子診斷與分子影像類的技術,將在個人化預防醫學上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此外,隨著資通訊技術的進展迅速,也提高整體方案的可行性,因此整合性軟體與系統,也是未來可以聚焦的重點,因此除了診斷工具之外,提供風險評估或決策之IT整合技術應用也越趨重要,這些都是未來可以關注與努力的方向。

分子標記領域方面,應以亞洲特有市場潛力為研究標的。由於我國生物標誌發展處於初期階段,相關的研究成果仍以學術研究單位內的基礎研究為主,且大多數的研究能量都集中於癌症相關之生物標誌研究,但卻因缺乏明確主軸而顯分散。整體而言。在技術層面,仍以尋找及驗證與疾病相關的生物標誌,進而應用於研究亞洲特有具市場潛力的疾病藥物,或基因檢測產品開發上。目前為止,肝臟相關的基因體研究已有相當好的成果。然而,雖然擁有這些研究資訊,在應用這些知識的產品化進程仍較國外業者落後,加上許多技術專利仍掌握在國外生技業者的手中,因此國內在技術研發上必須以積極創新的觀念運用這些引進的技術。此外,由於我國文化仍自承於儒家思想,不同於歐美各國看待生命的態度,因此發展基因科技時,符合我國民情的社會研究將會是未來相當重要的議題。

利用生物標誌開發新藥對我國現階段的產業環境仍是嚴峻的挑戰,比較適合的方向是朝向建立生物標誌與臨床特徵的關連性,應用於疾病標定或病患篩選,並開發適合亞洲人種應用的基因檢測技術產品。營運模式則較適合發展成個人化醫療的檢測產品,配合亞洲人種的基因特質開發醫療檢測技術產品;也可以利用建立研究資料庫的方式,協助其他國際上的生技製藥公司研究特定的基因表現,形成所謂Specialty CRO的營運模式。

未來,我國分子標誌相關廠商可選擇本身既有之優勢,朝向適合台灣發展的模式運作,從篩選現階段我國最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疾病著手,透過建立該疾病完整的生物標誌資料庫的方式,取得我國在該領域的全球主導地位。從現實環境觀察,政府資源仍扮演產業發展的關鍵角色,因此集中有限的資源聚焦發展為當務之急。
風險評估系統方面,可以朝向依據華人健康資料庫與生活形態特色發展獨有系統發展。風險評估是一套流程與管理系統,包含前台服務與策略以及後台資訊處理系統兩大部分。資訊處理系統主要需要針對患者整體特性進行分析,相關資訊需要包含疾病史、用藥記錄、健康史等醫療資訊,進一步透過資料探勘(data mining)技術與健康資料庫(database),將使用者分成3~5階狀況評估與階層化,進一步針對生活型態問卷與評估,修正之前的分類,再進一步分類與決定介入方法。決定使用者分類與介入方式後,以進一步提供相關服務,可以選擇以電話、面對面、web或遠距照護方式來提供服務,提供的服務內容可能包含知識、生活習慣、運動、食事指導、服藥或戒煙等策略,組成這些服務內容,也需要發展出一套評估技術。

隨著服務增加,也將帶動風險評估技術需求。未來,在健康資訊管理分析方面,建議台灣廠商以開發良好人性化操作界面的平台,管理平台應能夠提供多項健康資訊載入與整合的功能為主。在個人疾病風險評估上,由於亞洲族群的疾病常模與歐美國家不盡不同,有華人市場的發展機會。此外,由於台灣國民健康資料庫計畫正發展中,也可能有提供較佳的流病資料為基礎,個人健康計畫擬定上,可配合服務模式,設計出最適合個人的健康計畫,容易切入,容易形成特殊性,有利基市場。

個人化醫療趨勢下,可從功能醫學健檢、基因檢測,看適合高危險群,為個人量身訂作合適的預防方案,越趨向更個人化的服務。健檢中心目前朝向健康管理角度,目前已可以作華裔的健康管理服務,不僅是分子診斷與分子影像的結合,高階影像已經將分子影像納入健檢項目,配合後端飲食與運動改善與持續追蹤。未來,可以針對東方人好發疾病找出華裔種族特有的疾病模式,將是一個可以外銷的產業,有其利基。

未來,政府可以著力的方向,一是從促進全民健康觀點,讓個人化預防醫學成為政策。從荷蘭與美國的例子可知,實施個人化預防醫學可以達到降低龐大醫療支出的目的。美國已經將疾病管理概念納入保險中,日本也於平成17年從事醫療根本改革,由厚生勞?省開始推動3項醫療制度改革,其中將抑制醫療費成長加以制度化,並將減低醫療費的業務視為未來健康照護體系的龐大商機,相關商業機會包含“健康諮詢”、“健康管理”、“食事指導”、“運動指導”等項目,不僅帶動個人預防管理意識,也進一步促動商業機會,這些創新模式正在日本積極展開,值得台灣全民健保機構轉換思維,將預防醫學也納入給付,或由政府提出相關策略,讓個人化預防醫學得以實施,也才能達到降低整體醫療支出之目的。

二是借鏡美國學研單位,針對台灣好發疾病進行致病因子研究。目前台灣好發疾病且佔醫療成本最高的腎病,需要建立良好的預防策略,以達到降低發生率與罹病機率。由於腎臟病病因相當複雜,需要進行長期的流病研究,尤其是如美國NCI所進行的族群健康差異研究(health disparity),透過族群基因差異及所處地理環境及生活型態,探討與腎病的關連性,將可進一步擬定相關預防策略,以收降低洗腎費用的目的。

此外,政府應該重新塑造健保局或衛單位的角色,積極推動以「個人化預防醫學」為核心的思考方式,如杜克大學成立「預防性健康照護研究中心」,以「預防性健康照護俱樂部」,從基因體學、蛋白質體學、代謝體學與生物資訊為基礎,運用分子資訊作更有效的風險評估,以達到預防與減緩慢性疾病發生機率。並運用成立俱樂部方式,推動並落實相關預防措施,形成風氣。未來有待政府擔任指導員角色,積極鼓勵投入相關預防策略與促動主動性的營運模式的研發,唯有真正由民間直接帶動,落實預防策略,才有可降低整體醫療支出的成效。

我國相關產業可依既有之能量及優勢發展,各項技術未來發展策略如下:分子診斷之新檢測方法亟待開發;生物標誌應以亞洲特有市場潛力為研究標的,例如尋找及驗證與疾病相關的生物標誌,進而應用於研究亞洲特有具市場潛力的疾病藥物,或基因檢測產品開發上,並積極尋求長期獲利的營運模式;生物晶片則可採取與大廠合作或與臨床醫師合作,增加被採用度;分子影像值得長期在應用面或新技術上投入,或者投入關鍵組件與顯影劑的開發;風險評估系統,是一套包含前台服務與策略,以及後台資訊處理的流程與管理系統,主要針對患者整體特性進行分析,相關資訊需要包含疾病史、用藥記錄、健康史等醫療資訊,進一步透過資料探勘技術與健康資料庫,將使用者分成3~5階狀況評估與階層化,進一步針對生活型態問卷與評估,修正之前的分類,再進一步分類與決定介入方法,並以電話、面對面、web或遠距照護等方式提供包含知識、生活習慣、運動、食事指導、服藥或戒煙等策略等相關服務,為落實個人化預防醫學,健康管理的風險評估系統將是核心關鍵技術,值得廠商與政府大力投入發展,帶動商業機會與達成全民健康效益。

基於現代健康醫療照護體系多從發病後的治療與照護角度著手,醫療費用支出花費相對較高,若能轉為以預防為主,將可有效降低醫療支出。由於疾病發生多因先天個人基因與後天環境之相互交互影響,每個人的罹病機率、嚴重程度、預防或治療方式也應有所不同,從促進全民健康觀點,若能發展個人化醫療及個人化預防醫學,讓個人化預防醫學成為重要的衛生政策一環,並促進民眾於生活中落實,再加上我國已有良好的健康醫療照護體系與基礎,將可有效解決醫療費用支出及提升醫療資源效率。因此,建議將政府將個人化預防醫學納為我國衛生政策之一,並積極鼓勵廠商投入高階診斷監測器材開發,以及構建風險管理系統,藉由落實個人化預防醫學,來促進全民健康及提升生活品質。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第二節 研究定義與範疇 1-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10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13
第二章 全球個人化預防醫學概況 2-1
 第一節 全球個人化預防醫學發展現況 2-1
 第二節 個人化預防醫學的應用潛力 2-6
 第三節 個人化預防醫學技術之發展方向 2-15
第三章 分子診斷之技術展望與策略 3-1
 第一節 全球概況分析 3-1
 第二節 台灣發展概況 3-25
 第三節 台灣策略分析 3-34
第四章 分子影像之技術展望與策略 4-1
 第一節 全球概況分析 4-1
 第二節 台灣發展概況 4-17
 第三節 台灣策略分析 4-21
第五章 風險評估之技術展望與策略 5-1
 第一節 全球概況分析 5-1
 第二節 台灣發展概況 5-13
 第三節 台灣策略分析 5-1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二節 建議 6-6


====圖目錄====

圖1-1 個人化預防醫學技術範疇 1-5
圖1-2 個人化預防醫學技術藍圖 1-7
圖1-3 研究架構圖 1-12
圖2-1 生技產業轉型方向 2-2
圖2-2 個人化健康照護願景 2-3
圖2-3 資訊為本的醫學應用方向(Information Based Medicine) 2-4
圖2-4 主動式的個人化預防預測醫學 2-5
圖2-5 美國健康支出分析 2-7
圖2-6 台灣健康支出分析 (2006年) 2-8
圖2-7 羅氏公司歷年營收分析 2-19
圖2-8 體外診斷產品營收比例分析 2-20
圖2-9 羅氏歷年併購、策略聯盟與研究合作佈局分析概況 2-22
圖2-10 GE Healthcare歷年營收 2-25
圖2-11 GE Healthcare組織架構 2-25
圖2-12 GE Healthcare歷年併購活動 2-27
圖2-13 GE Healthcare提出的個人化預防醫學概念流程 2-28
圖2-14 GE Healthcare的個人化預防醫學發展流程 2-30
圖2-15 Siemens公司歷年營收分析 2-32
圖2-16 Siemens公司歷年投入研發資源分析 2-32
圖2-17 Siemens公司之medical相關專利 2-33
圖2-18 Siemens公司之Healthcare相關專利 2-34
圖2-19 Siemens公司歷年購併概況 2-35
圖2-20 Abbott歷年購併概況 2-37
圖2-21 重要醫療設備廠商的購併與佈局概況 2-39
圖3-1 臨床檢測產品主要市場 3-11
圖3-2 生物晶片市場分析 3-13
圖3-3 生物標誌之全球臨床分子檢測產業鏈分析 3-19
圖3-4 生物標誌之全球醫藥研發應用產業鏈分析 3-22
圖3-5 生物晶片之全球產業鏈分析 3-24
圖3-6 台灣臨床分子檢測產業鏈分析 3-32
圖3-7 台灣醫藥研發應用產業鏈分析 3-33
圖3-8 台灣生物晶片產業鏈分析 3-33
圖3-9 臨床分子檢測之競爭分析 3-36
圖3-10 醫藥研發應用之競爭分析 3-36
圖3-11 生物晶片之競爭分析 3-37
圖4-1 醫學影像近代發展及趨勢 4-1
圖4-2 各影像技術之造影標的比較 4-3
圖4-3 分子影像市場規模及預測 4-12
圖4-4 全球分子影像(設備類:PET、SPET、PET/CT)產業鏈概況 4-15
圖4-5 全球分子影像(周邊配備:迴旋加速器、顯影劑)產業鏈概況 4-15
圖4-6 台灣分子影像(設備類:PET、SPET、PET/CT)產業鏈概況 4-20
圖4-7 台灣分子影像(周邊配備:迴旋加速器、顯影劑)產業鏈概況 4-20
圖4-8 台灣與全球分子影像(設備類:PET、SPET、PET/CT)
產業鏈比較 4-22
圖4-9 台灣與全球分子影像(周邊配備:迴旋加速器、顯影劑)
產業鏈比較 4-22
圖5-1 個人化預防管理之服務價值鏈 5-2
圖5-2 個人化預防管理之技術流程 5-3
圖5-3 疾病管理價值鏈 5-4
圖5-4 疾病管理資訊流 5-5
圖5-5 美國疾病管理市場 5-5
圖5-6 Crones Optimal Health公司之營運流程 5-6
圖5-7 旭化成飲食管理流程 5-7
圖5-8 Matria個人化預防管理之服務價值鏈 5-8
圖5-9 AirLogix個人化預防管理之服務價值鏈 5-9
圖5-10 Microsoft HealthVault個人健康資訊管理平台 5-10
圖5-11 Google Health個人健康資訊管理平台 5-11
圖5-12 全球風險評估相關技術產業鏈分析 5-12
圖5-13 工研人好健康之營運價值鏈 5-13
圖5-14 台灣健檢廠商美兆之營運價值鏈 5-14
圖5-15 台灣健檢廠商美兆之BTO模式 5-16
圖5-16 台灣健檢廠商哈佛之營運價值鏈 5-17
圖5-17 台灣風險評估相關技術產業鏈分析 5-18
圖5-18 台灣與全球之風險評估相關技術落差分析 5-19
圖6-1 我國生物標誌產業的發展模式分析 6-8


====表目錄====

表1-1 焦點研究技術篩選 1-8
表2-1 全球十大死因分析 2-6
表2-2 台灣重要疾病之平均治療成本 (2005年) 2-9
表2-3 個人化預防醫學在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之應用 2-10
表2-4 個人化預防醫學在肥胖之應用 2-11
表2-5 個人化預防醫學在阿茲罕默症之應用 2-13
表2-6 領導廠商比較表 2-40
表3-1 生物標誌的類型 3-3
表3-2 生物晶片相關產品分類 3-6
表3-3 生物晶片主要技術發展現況分析 3-9
表3-4 生物標誌大廠競爭分析 3-15
表3-5 生物標誌臨床分子檢測主要應用趨勢 3-18
表3-6 生物標誌藥物反應檢測主要應用趨勢 3-21
表3-7 我國發展生物標誌之SWOT分析 3-38
表3-8 我國發展生物晶片之SWOT分析 3-41
表4-1 分子影像技術-特性綜合分析 4-8
表4-2 分子影像技術及解剖性CT影像應用於癌症偵測準確度之比較 4-8
表4-3 分子影像主要競爭廠商分析 4-16
表4-4 台灣發展分子影像之SWOT分析 4-24
表5-1 台灣發展風險評估系統之SWOT分析 5-21
  • 第一章 緒 論
    14 頁 / 0 元/點
  • 第二章 全球個人化預防醫學概況
    40 頁 / 0 元/點
  • 第三章 分子診斷之技術展望與策略
    44 頁 / 0 元/點
  • 第四章 分子影像之技術展望與策略
    24 頁 / 0 元/點
  • 第五章 風險評估之技術展望與策略
    22 頁 / 0 元/點
  •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1 頁 / 0 元/點
  • 第七章 參考資料
    3 頁 / 0 元/點
分享至 : 用LINE傳送
上一則
2008/12/24
我國速食麵市場將朝向品質與價值...
下一則
2008/12/23
日本東麗集團(TORAY)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