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建構穩健發展的台灣

作者:
定價:
出版單位:
出版日期:
出版類型:
所屬領域:
瀏覽次數:
評價分數: 1人評價/4.0分

加入最愛
欲建構穩健發展的台灣,需以中長期發展為期,透過產業組合之策略思維,以主力、中堅、潛力三大重點產業於經濟體中各司其職,規劃國家產業發展策略。期待在2015年主力產業倍增、中堅產業破兆、潛力產業成長之下,經濟發展往更高層次的產業定位躍進。

一、國家產業佈局思維

Philip Kotler等人(1997)在國家行銷(The Marketing of Nations)一書指出,建構國家發展應具備產業組合之策略思維,說明欲達到「建構穩健發展的台灣」之目標,應將國內產業做適當的組合安排,讓各重點產業各司其職、形成綜效。此外,從現在到2015年欲發展之重點產業組合,亦需滿足經濟成長、社會公義與環境永續三大準則,並根據台灣的現況與未來可能的發展潛力,以聚焦的多元發展模式來作規劃,並依據產值大小、產業發展階段、未來發展潛力,將發展的重點產業畫分為「主力產業」、「中堅產業」,及「潛力產業」三種類型,以組合式(portfolio)發展概念,形成具有綜效的產業組合,運用台灣既有的優勢,促進台灣經濟之穩健發展。

二、產業組合於經濟體中之角色

產業發展依其規模有不同階段,主要由潛力產業的興起出發,逐步成長為中堅產業,而邁向成熟市場後發展成為主力產業,且在具備一定規模後,有機會進行全球策略性佈局,以持續強化競爭力,但全球佈局則依產業需求,在各發展階段均可能進行。
以建構國家發展應具備產業組合之思維為前提,國家產業結構需同時存在主力、中堅以及潛力產業。主力產業扮演支撐與帶動經濟成長角色;中堅產業主要在策略性調整產業結構,均衡製造業與服務業發展;潛力產業的發展則為挖掘新經濟成長動力的機會,並協助均衡經濟、環境與社會發展。透過主力、中堅及潛力產業彼此相輔相成,並依循產業發展階段模式形成良性的循環,逐步往更高層次的的產業角色遞移。在政府角色扮演上,則根據不同產業發展階段,擬定策略促使潛力產業成長、中堅產業破兆、主力產業倍增,國家發展因而更加穩健茁壯。
其中,主力產業係指產值規模已達兆元台幣,且未來仍具成長動能,至2015年可持續擴大規模至2兆台幣以上之產業,包含半導體產業、平面顯示器產業、石化工業、鋼鐵及基本金屬業、流通服務業、以及金融服務業等六項;中堅產業係指產值介於3,000億至5,000億元新台幣,至2015年有機會發展成為兆元產業,包含精密機械產業、寬頻服務產業、醫療保健產業、數位內容產業、觀光休閒產業與教育服務產業等六項。潛力產業係指預期在2015年興起,深具未來成長潛力之產業,主要依據其重要性、風險性、趨勢性、支援性作為篩選準則,包含數位新都、國土安全、新綠能源、跨界服務、未來醫療服務、先進材料、奈米應用、以及智慧型住宅等八項。

三、重點產業發展重要性

(一)重點產業發展相關議題闡釋

對於主力、中堅、潛力產業均衡發展之產業組合思維,延伸相關議題與爭議,主要在環保與資源耗用的取捨,以下略做計畫觀點闡釋,作為產業發展重要性與策略擬定之參考。

首先,關於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爭議,應以「最佳平衡」取代「非零即一」的概念,在全球對於石化鋼鐵等民生需求不減反增的情況下,限制開發中國家的成長只會造成異地建廠,不能減少全球CO2排放總量,且在開發中國家製造,在生產效率及污染製造上,將較已開發國家更差,此外,從事環境污染預防之工作產生的成本亦需納入考量,因此,抑制與改善全球奢侈性消費才是較佳解決之道。

此外,台灣的高科技業,支撐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但亦產生對於水、電等資源損耗過大、對其他傳統產業的資金與人才過度吸引的爭議。以經濟學觀點視之,資金與人才的流動係依據個人或團體基於最大化其利益之下的自然選擇,不應強制加以干預。況且,若將高科技產業的資源移轉至其他產業,不一定能迅速做更有效率的運用,在磨合過程中會消耗更多的資源,因此,應交由市場機制決定資源的投注。

另一議題則為國家經濟發展衡量指標,目前大多以GDP做為經濟發展或國力強弱的主要衡量指標,但在全球化趨勢之下,各項經濟活動均已超脫國境範疇,且為達到成本最適化,單一產品之生產活動,大多運用全球各地資源,若純以GDP做為衡量標準,對單一國家或產業在國際間的經濟行為及影響力,將無法如實衡量,因此,應發展平衡經濟成長、環境永續及社會公義之多元化衡量指標。

(二)重點產業發展之重要性

關於主力、中堅及潛力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主要如下:
在主力產業方面,其重要性主要在(a)與中堅產業共同扮演促成人均GDP三萬美元之主要動力;(b)主力產業風險控管佳並可高築進入障礙;(c)仍需資源持續挹注,對抗被國際競爭者取代之危機。
首先,就支撐人均GDP目標之達成,以主力及中堅產業至2015年的發展目標,共可達成40%以上之成長動力,對台灣整體產業的成長有極大的重要性;其次,就國際領先之大規模產業觀察,憑藉其規模與經驗,具有較高的風險控制與容忍度,能迅速反應環境變遷,而在國際市場因為保有穩定的競爭地位,使這類產業多形成寡占市場競爭態勢,能夠高築進入障礙杜絕競爭;第三、根據Philip Kotler等人(1997)提出之「國家的產業組合分析」架構,以國家的競爭能力及產業吸引力分析,在半導體、平面顯示器產業均需要持續挹注資源以構築更高的產業進入障礙,鋼鐵及石化產業則需要持續擴張規模,以避免在全球併購風潮下遭到淘汰,金融與流通服務業,則屬產業發展之支援角色,居透過支援的挹注,協助提升競爭力,以協助其他產業順利發展。

在中堅產業方面,其成長的重要性主要在策略性調整產業結構,除累積台灣產業規模擴張及升級的能力外,亦透過相關服務業的成長,在經濟價值創造之外,提升生活水平及創造社會價值。

潛力產業之重要性,在於可藉由跨領域的技術及服務組合,孕育出新興產業型態,並進一步支援主力產業、中堅產業與傳統產業的升級;而潛力產業藉由建構完善的評估、監控、退出等風險管理機制過程,提供產業投資與創新的環境,更進一步取得經濟成長、環境永續、社會公義之平衡。

四、重點產業發展目標與範疇

表0-3 中堅產業發展目標與範疇
表0-4 潛力產業發展目標與範疇

五、重點產業發展策略

(一)主力產業發展策略

針對主力產業之發展策略,主要依據其產業性質,可區分三群,以依據產業特性擬定發展策略。半導體及平面顯示器主要為高科技產業,且為台灣最具競爭力之產業;石化、鋼鐵產業則為傳統產業,且同是引起環保爭議之產業;金融及流通服務業則為主力產業中唯二之服務業,與其他製造業發展策略應有所不同。

半導體與平面顯示器產業在台灣具備深厚發展基礎,並已在全球成立跨國分工與單段產業鏈群聚,若可掌握技術與規模門檻,透過長期合作關係建立緊密的上下游連結,並關注消費者端趨勢,將有助產業擴大發展。

石化、鋼鐵及基本金屬產業為工業之母,廣泛被應用於工業及民生相關用品,在現今產業追求大規模以降低成本壓力與提升競爭力的時代,需持續擴廠,並需仰賴穩定而優質的原料來源以提升產品品質。

金融、流通服務產業主要以內需市場為主,且均有B2B、B2C市場,未來若要擴大市場規模,需運用網路科技提供跨境金融及流通服務之能量,並致力開拓B2B市場業務。

由此擬定主力產業之策略思維方向如下:
1.家門口牽制:積極考慮外移8吋晶圓廠,吸收中國人才能量,並提供台灣高階擴廠空間
2.阻卻串連:鼓勵面板與大陸電視品牌合作,阻斷韓國面板席捲中國市場
3.第三地合作:境外擴建為次佳解決方案,選擇靠近市場、台灣及料原之地擴建廠房
4.木馬屠城:與世界領先廠商合作,發展滲透東南亞和中國市場(如金融、流通服務進軍B2B市場等)

(二)中堅產業發展策略

中堅產業的共同特色,為具有一定發展規模(產值約在3,000~5,000億之間)。除了精密機械外,其餘產業發展階段均處於成長初期或後期,且未進入成熟期,因此,未來發展空間大。此外,中堅產業的發展除了對經濟發展有貢獻,也具有提昇國民生活品質之社會意義。

中堅產業要能持續擴大成為破兆的主力產業,必須仰賴鄰近國家市場力量,在全球佈局上應以中國大陸為第一選擇、東南亞為第二選擇,促使其成為世界級主力產業的育成市場。

在策略方向上,應尋找準確的產業定位、厚植基礎競爭元素,將有利於中堅產業規模呈倍數成長而破兆,並提升國際化的可能性。

(三)潛力產業

「潛力產業」的共同特色,在於:(a)各產業之形成源自跨領域整合或符合未來生活形態;(b)內涵高科技、環保或智慧化等元素;(c)需要政府大力投資軟性基礎建設;(d)衍生智慧財產權及產品或服務之創新應用。

由於潛力產業處於萌芽期,風險高於中堅產業與主力產業,加上主流技術與標準都尚未成形,需要投資較多的資源長期觀測標準或技術的發展,以及對應產品的研發。因此,發展之重要關鍵在於建構一個完善的產業風險管理機制,定期、有系統的評估、監測新產業的發展動態,適時提出進入與退出策略。此外,應振興創新與創業環境,鼓勵年輕創業家投入潛力產業,政府也應推動建構從潛力產業到中堅產業的接棒機制。

潛力產業的發展需要經歷觀測、篩選、孕育與推動等四個階段,觀測、篩選、推動均為發展主軸,但此產業相較主力、中堅產業更加強調「孕育」的功能。因此,潛力產業之整體發展方向,包括:(a)建立整合的潛力產業發展策略組織、(b)促進跨領域的融合及價值鏈再造、(c)建置先進的未來生活型態實驗基地,藉此,應提供潛力產業創業與創新的環境,建構新產業網絡,以成功銜接發展成為中堅產業。
目 錄

摘 要
第一章 台灣產業佈局思維及產業定位
一、國家產業佈局思維
二、產業組合於經濟體中之角色
第二章 重點產業發展關鍵議題與重要性
一、重點產業發展關鍵議題
二、重點產業發展之重要性
第三章 主力產業發展概況
一、半導體
二、平面顯示器
三、石化
四、鋼鐵及基本金屬
五、金融服務
六、流通服務
第四章 中堅產業發展概況
一、精密機械
二、寬頻服務
三、醫療保健
四、數位內容
五、觀光休閒
六、教育服務
第五章 潛力產業發展概況
一、數位都心
二、國土安全
三、跨界服務
四、未來醫療服務
五、新綠能源
六、先進材料
七、奈米應用
八、智慧型住宅
第六章 主力、中堅、潛力產業發展策略及契機
一、主力產業發展策略及契機
二、中堅產業發展策略及契機
三、潛力產業發展策略及契機
第七章 結 語
參考書目


圖目錄

圖0-1 以產業組合策略促使經濟穩健發展
圖0-2 潛力產業支援主力、中堅、策略傳產
圖0-3 新興潛力領域的發展循環
圖1-1 以產業組合策略促使經濟穩健發展
圖1-2 潛力產業篩選考量
圖1-3 前瞻技術群組開創潛力產業
圖2-1 國家的產業組合分析及對應資源投入策略
圖2-2 台灣的產業組合資源挹入分析
圖2-3 潛力產業之技術價值與佈局
圖2-4 潛力產業發展循環
圖3-1 半導體產業範疇
圖3-2 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
圖3-3 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
圖3-4 2006全球半導體產值成長率-依產品別
圖3-5 平面顯示產業範疇
圖3-6 全球TFT-LCD大廠市佔率
圖3-7 石化業產業範疇
圖3-8 全球乙烯供需分析
圖3-9 台灣石化產業歷年產值變化
圖3-10 鋼鐵及基本金屬產業產業範疇
圖3-11 鋼鐵的生產流程
圖3-12 中國鋼鐵生產及消費量成長變化
圖3-13 金融服務業產業範疇重要性
圖3-14 本國銀行逾放比及備抵呆帳覆蓋率走勢圖
圖3-15 上市、上櫃及興櫃公司發行概況
圖3-16 全球大型零售業外銷比例
圖4-1 經常上網人口成長情況
圖4-2 醫療保健產業範疇
圖4-3 全球保健食品市場規模
圖4-4 全球居家照護市場
圖4-5 台灣醫療院所家數成長趨勢概況
圖4-6 數位內容產業範疇及概況
圖4-7 2006年台灣數位內容產業結構
圖4-8 OECD組織各國教育單位公共支出占GDP比重
圖5-1 數位都心產業範疇
圖5-2 生物辨識運作流程
圖5-3 地理資訊系統應用
圖5-4 以居民服務為導向的數位都心
圖5-5 南韓u-City推動現況
圖5-6 國土安全產業範疇
圖5-7 美國國土安全部基本背景
圖5-8 2001-2007年美國國土安全部重要作為
圖5-9 2001-2006年台灣國土安全相關推動計畫與作為
圖5-10 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組織架構
圖5-11 跨界服務產業範疇
圖5-12 2006~2011年全球SOA市場規模(US$M)
圖5-13 2003~2009年全球SaaS市場規模(US$B)
圖5-14 未來醫療服務產業範疇
圖5-15 組織工程可能的應用範疇
圖5-16 新綠能源產業範疇
圖5-17 2005-2008年全球鋰電池產業產值
圖5-18 半導體製程發展藍圖
圖5-19 奈米應用產業範疇
圖5-20 全球奈米科技投資金額比例分佈
圖5-21 奈米食品市場規模,奈米紡織品市場規模
圖5-22 智慧型住宅產業範疇
圖6-1 潛力產業之特性與對應共通發展方向
圖6-2 台灣智慧型住宅產業鏈 247


表目錄

表0-1 主力與中堅產業對2015年人均GDP之貢獻試算
表0-2 主力產業發展目標與範疇
表0-3 中堅產業發展目標與範疇
表0-4 潛力產業發展目標與範疇
表1-1 大陸及四小龍2007年競爭力排名之比較
表1-2 主力產業發展目標與範疇
表1-3 中堅產業發展目標與範疇
表1-4 潛力產業發展目標與範疇
表2-1 主力及中堅產業 v.s. 三萬美元目標—製造業試算
表2-2 主力及中堅產業 v.s. 三萬美元目標—服務業試算
表3-1 台灣IC產品與產業的全球地位
表3-2 2006年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之全球地位
表3-3 非鐵金屬產業之細項產業近五年銷售值
表3-4 2004~2006年全球鋼材消費量統計
表3-5 台灣、香港、新加坡、南韓金融市場重要指標
表3-6 主要國家流通服務業發展現況比較
表4-1 預估數位內容產業人才供需缺口
表4-2 全球觀光休閒產業發展預估
表5-1 2001-2015年全球國土安全市場規模
表5-2 主要國家國土安全產業發展比較
表5-3 全球國土安全市場重要發展趨勢
表5-4 全球再生能源發展歷程
表5-5 全球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容量預測
表5-6 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現況
表5-7 先進材料產業範疇
表5-8 先進材料相關發展計畫
表5-9 美、歐、日奈米科技應用發展現況簡表
表5-10 奈米國家型科技計畫權責單位與負責推動內容
表5-11 智慧建築標章內容
表6-1 晶圓代工、記憶體、IC設計、IC封測發展策略
  • 第一章 全文下載_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建構穩健發展的台灣
    283 頁 / 0 元/點
分享至 : 用LINE傳送
上一則
2007/12/31
2015年台灣產業發展-服務業...
下一則
2007/12/31
2015年台灣重要產業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