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經濟部2020 產業發展綱領的規劃,臺灣總體發展願景,未來十年產業結構優化方向與目標,在提升產業附加價值與國際競爭力,且未來將朝向「全球資源整合者」、「產業技術領導者」以及「軟性經濟創意者」發展。為實際落實未來發展之需要,工研院產經中心(IEK)針對未來產業發展的願景目標,進行國際的比較。期藉由標竿能幫助了解標竿國在產業發展的願景上領先的主因,以及臺灣在願景上持續改善的重點項目。在研究中除依據產業願景選擇不同的國家進行標竿之外,也針對鄰近的競爭國韓國近期發展的政策進行比較分析。
全球資源整合者的產業願景中,研究標竿新加坡與瑞士的相關推展策略,要扮演全球資源整合重要的是要能引用國際資源,強化內部資源的不足。以瑞士與新加坡為例,兩國皆不是具有充分資源的國家,但是在政策上他們懂得如何有效的去應用資源,而應用規劃的基礎就是有確切的產業發展方向與目標作為引導。新加坡的作法是塑造環境成為適合國際企業進駐開始,因投資適合產業的發展環境,推動重點產業的國際企業進入。
此外,從標竿的結果發現,投資優惠、國際資本流動不受限制之程度、國家環境對高技能外籍人力之吸引力、語言能力以及航空運輸基礎建設國際化程度,是建構運用全球資源的環境與能力,也是經與其他國家標竿比較後,往願景目標須提升的項目。運用全球資源的能力影響著資源整合者的願景發展,面對全球競爭的持續,臺灣應該持續的強化對於全球資源整合的能力,以及運用機制的強化。
在區域貿易資源的累積與運用上,瑞士因是歐洲區域貿易組織成員,以創新、技術合作等提升貿易活動的地位,並積極簽署了歐盟區域的自由貿易協定。新加坡、韓國也持續的簽署相關經貿協定,以穩定全球經貿活動的競爭力。在這些經貿協定中臺灣也必須積極不可落後,否則將對產業發展效益產生影響。另外臺灣對於產業資本(智慧與財務)的累積,也需要持續的因應趨勢與環境變化,及時的調整。
產業技術領導者的產業願景,主要的標竿國家是美國與瑞士。從標竿的結果顯示,成為產業技術領導者的重要特徵是明確的產業重點方向、重視人才發展以及國際化接軌三部分。以瑞士而言,其主要發展之重點產業仍持續於早先累積的產業技術能力,著重於機密工業的聚焦發展,政府並未強制地干預產業發展;但對於環境的塑造,則是政府推展的重點。因此塑造了適合產業發展的環境,這包括成為重要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國家,讓技術的發展可以在國內受到保護。
產業技術領導者的角色是要讓國家在特定技術上可以成為領先或是成為重要的規範制定者之一。從標竿研究顯示,對於產業發展聚焦、人才需求,須從前瞻研究成果與政策規劃作緊密連結,透過持續性前瞻研究掌握未來發展情境,設想國際與社會需求,以為未來市場需求預備,且產業技術發展須以解決未來全球問題或滿足社會需求為目標,才能真正在商品化實現。
軟性經濟創意者的樣貌是融合軟硬實力促進創新,因此活絡的創新支持環境使創意激盪,人人都有讓創意實現的機會。經標竿瑞典與德國的發展經驗,瑞典的軟性創意發展,其創新體系的環境促使其在軟性創意的發展上能產生成效,主要的原因是其重視從使用者端的需求,且創新政策的規劃主要是針對問題的解決而制定研究議題,從實際上遇到的挑戰出發,促使其可以在創意與創新發展上精進。德國則隨著市場需求轉變與消費趨勢改變,服務部門的創新發展,重要性漸增,並納入德國高科技策略中,讓軟性創意的內涵具有科技的基礎與應用。另外,對於創業的課程與活動,德國政府也很積極要讓企業可以持續的發酵,並藉由服務創新人才培養、使創新經濟成長且建立區域性網絡資源。
針對軟性經濟創意願景的標竿重點,包括提升創新研發的視野,從以國際市場需求為目標,規劃內聚或外散式拓展策略,亦即以國際市場為目標來累積臺灣的軟實力。且在創新研發上應該重視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考量需求導向的創新與研發,著重於問題的解決,為技術發展方向,並營造友善環境讓軟性創意得以萌芽發展。
此外,創業的環境對於軟性經濟創意發展甚為重要,其建構起創業所需的資源、人才,對於思考創意、創新上,這些基礎的條件,都是先累積與思考的。另外,對於國際化發展也是重點項目,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發展較缺少資源,運用政府資源進行整體性的協助,可有助於軟性經濟創意強化願景的實現。迎向未來 2020 產業發展綱領的規劃,臺灣總體發展願景朝向「全球資源整合者」、「產業技術領導者」以及「軟性經濟創意者」發展,對於願景發展的標竿研究顯示,在標竿國經驗中顯示,環境的基礎建構是政府著力的重點,且對於三項願景的發展與落實具有重要的意義。環境建構規劃包括設置人才吸引的環境、財務金融活動發展流動以及法規、政策與制度的設定,才能讓企業有機會發展進一步的願景達成的能力,包括能國際化發展與國際競爭。基礎設施環境是重要的支持體系,對於產業願景發展,應以制度結合企業共同投入與發展才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