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技醫藥醫療科技

台灣健康照護之科技應用策略:互聯健康篇

免費
出版作者 林怡欣、劉美君
出版單位 工研院IEK
出版日期 2016/12/06
出版類型 產業報告
所屬領域 醫療科技
瀏覽次數 2152
評價分數 1人評價/4.0分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下載試讀檔 加入最愛
摘要

生物經濟的發展趨勢下,生物科技將廣泛應用於健康照護發展,包含新穎的診斷方式、標靶藥物、藥物開發,甚至根據病患的遺傳特徵給予相對應的治療方式。此外,生物技術也將應用於藥物遺傳學,並與醫療紀錄連結,未來將可透過行為因素、臨床數據、遺傳因子與長期健康情況對照,提升治療效率與安全性,減緩醫療需求快速攀升所造成的醫療資源不足問題。

互聯健康(Connected Health)的定義是為一種醫療服務解決方案,利用醫療通訊技術與系統應用,達到所有資訊共享、使用與後續分析,並讓所有參與個人健康管理者共同合作與溝通。個人化健康服務需求不斷增長驅動以病患/個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機構、醫療服務參與者與病患之間聯繫。而互聯健康正創造改變健康照護服務以及創造病患自我健康管理的機會。

消費性健康穿戴裝置開啟個人自我健康管理意識,隨著民眾對於健康數據逐漸重視、期待提供更具有價值之健康服務,以結合感測裝置、雲端運算與大數據分析,推動下世代健康照護之互聯健康發展。

端點之生物感測裝置為獲取生物資訊之第一步,過去多經由腕部感測至今擴展至身體各個部位,進行多功能生理監測與管理慢性疾病之用,如心血管疾病CVD、血糖監測、呼吸/COPD等。近年創新感測技術與產品一一問世並獲得國際間認證,加速感測技術朝向多樣貌發展。在感測裝置軟體方面,針對不同生理狀態監測發展出不同形態的感測器,必須建立專用功能演算法以建立常模,協助預先篩選並剔除不需要的資訊,以協助減輕醫護人員判讀數據的負擔。

透過雲端分析人工智慧技術匯集臨床病歷資料、個人穿戴數據、個體基因等資訊,除了協助臨床醫師洞察疾病、瞭解新藥的療效,亦可做為疾病治療與後續預防之輔助判別。

互聯健康生態系涵蓋廣泛包含醫院、醫師、病患、保險、付費方、製造商等,需與各個關係者緊密聯繫,相互配合建立合作關係,並設立分潤機制、互補所長,共同發展可行之商業模式。

展望未來,台灣廠商可借重在既有的端點開發能量與豐富的醫學臨床經驗提升軟硬體技術、開發多樣化感測裝置、研發雲端之認知運算與人工智慧演算法,再透過政府在人才面、技術面與法規面的持續建構與各面向調整因應,鏈結互聯健康生態系,推動互聯健康發展。

目錄

Chapter 01 研究緣起

1-1:生物經濟趨勢下,互聯健康發展需求

1-2:互聯健康產業範疇            

Chapter 02 全球市場產業概況

2-1:互聯健康發展趨勢與政策   

2-2:互聯健康市場規模分析         

Chapter 03 全球互聯健康技術發展與廠商標竿  

3-1:端點:生物感測器技術與應用發展

3-2:雲端:人工智慧    

3-3:國際廠商商業模式

Chapter 04 台灣互聯健康產業概況與能量盤點

4-1:台灣互聯健康研發能量盤點    

4-2:台灣主要廠商盤點

                

Chapter 05 結論與建議   

5-1:全球互聯健康產業發展趨勢

5-2:台灣互聯健康產業發展策略建議
章節檔案下載
第一章 研究緣起
20
0 元/點
第二章 全球市場產業概況
23
0 元/點
第三章 全球互聯健康技術發展與廠商標竿
55
0 元/點
第四章 台灣互聯健康產業概況與能量盤點
14
0 元/點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7
0 元/點
上一篇智慧科技在關鍵製造業應用與技術...
下一篇從iPhone7看2016年電...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