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CD Monitor取代CRT Monitor效應持續發酵及LCD TV需求快速成長的刺激下,日本、台灣、韓國廠商陸續投入市場爭取商機。為了降低成本及提高面板經濟切割效率,基板尺寸不斷加大,導致次世代LCD面板生產線的投資金額急速提升,造成日系業者無力繼續投資次世代面板生產線的擴產,促使全球LCD產業生產重心逐漸移向台、韓。此外,隨著全球NB、Monitor系統產品的生產重心移向大陸,LCM組裝製程也紛紛跟往大陸。面對此情勢,加上LCD關鍵零組件與面板產業之間的緊密互動關係,帶動LCD關鍵零組件產業在台、韓快速成長,而順應面板業者LCM版圖的移動,背光模組、驅動IC、偏光板等業者在大陸佈局規模也逐漸提升。
2003年台灣LCD關鍵零組件產業產值已突破1千億台幣,然而在面對日系LCD關鍵零組件產業仍領先全球,韓系業者積極挑戰之下,台灣零組件產業如何在LCD產業世代交替的轉變之中佈局,將會是影響整體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因而,本研究將探討,因應全球LCD產業的轉型,台灣LCD關鍵零組件產業如何調整經營型態,以提升相對於日、韓之競爭優勢。
透過產業供應鏈及國家鑽石競爭力分析模型我們發現以下三點:(一)、營運型態方面,相較於韓國LCD關鍵零組件業者與面板業者之間多半採取「垂直整合」的營運模式,台灣大多數業者發展初期以承襲日本「專業分工」的營運模式為主,再靈活搭配「虛擬整合」及「垂直整合」模式,強化與面板業者之合作關係。(二)、技術來源方面,相較於日、韓業者主要採取自行開發相關技術,台灣關鍵零組件產業大部份利用引進國外技術,快速提升相關技術能力。(三)、產銷佈局方面,日系業者由於在LCD關鍵零組件產業發展的時程較久,對於上游材料掌握度較高,海外銷售佈局腳步較為快速。在上游材料來源方面,台灣及韓國關鍵零組件產業的上游材料大多仰賴國外進口。在銷售範圍方面,台灣零組件產業則是以國內面板業者為主要銷售對象。
整體而言,相較於日、韓,台灣由於具備低成本的人力及天然資源之優勢,加上國內TFT LCD面板業者積極擴產,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的激勵之下,快速帶動LCD關鍵零組件產業在台生根發展。但是,目前除了重要的專利技術掌握在外商手中及關鍵材料仰賴進口之外,我國關鍵零組件產業海外佈局腳步亦落後日、韓業者。
基於以上結論,本研究建議我國廠商應朝向透過自行開發及國際合作模式強化技術與材料開發能力、強化關鍵零組件產業與面板業者之合作關係,以及提升我國LCD關鍵零組件產業全球化佈局能力。在政府方面,則建議提升技術研發之能量、擬定適切而全面的人才培育政策、強化專利佈局,以及建構健全而穩定之投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