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oC的設計趨勢下,可重複使用的矽智財(Intellectual Property;IP)是快速發展一顆複雜晶片的關鍵。因此,IP的流通在半導體產業扮演關鍵的角色,其不但能促進IC設計產業的發展,使IC設計公司將資源投入核心領域,進行設計的專業再分工。更能增加IC設計的速度,縮短IC製程技術進步與設計技術進步之間的差距,IP在半導體產業扮演著一種觸媒的角色。
為了促進台灣IC產業的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必須培養國內相關業者或研究單位開發自有IP的能力,扶植國內IP相關產業的發展,藉此進一步達到建構台灣成全球SoC設計中心的最終目標。
了解全球SoC與IP之間的連動關係,還有未來的發展關係,將有助於擬定發展的方向與策略。這可藉由國外市場調查公司的研究報告得到這些資料。但是國情不同,所處的半導體供應鍊的位置亦不同,國內外公司所擁有的競爭利基點並不相同,所以適合國外發展的IP,並不見得全盤照抄就能適合台灣廠商所發展。必須輔以調查國內SoC產品的規模、發展方向與半導體廠商對IP的需求等,才能對台灣廠商發展IP的方向做出客觀的建議。
遍觀現存資料中,並無報告提及台灣SoC產品的市場規模與未來發展。在無數據可參考的情況下,實在是難以對未來市場所需要的IP做出正確的建議。因此,本專題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全球SoC的前十大產品市場模型,配合台灣半導體業者生產產品的類型與規模,估算出台灣SoC產品的規模。並藉由系統產品中各項元件的成本分佈比重,估測出各項IP所產生出的產值規模大小。
本專題要探討的是台灣廠商適合發展的關鍵IP,針對國內半導體廠商的需求做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含ASIC Vendor/Design Service Pr-ovider、Foundry、Fabless Company、IDM與Pure IP Provider等,並就其供給、需求與未來計畫上做統計與分析探討。
因此,在考量國內市場對各類型IP的需求,再輔以參考各種類型IP在全球的需求後,最後依據台灣IP供應商的規模大小,挑選出四個關鍵IP,分別是Processor、DSP、MPEG與Interface。
在確定這四樣IP是台灣未來可以發展的情況下,將這四類IP就分類、市場規模、國內外供給商與使用者、發展技術趨勢等逐一分析。因此可以再收斂至這四樣關鍵IP中更符合台灣發展的IP,分別是32位元Processor Core、16位元多事件架構與SIMD架構型DSP IP、MPEG-4 IP、Wireless USB與PCI Express IP等。並根據每一種IP的獨特性,分別對政府、學校與業界提供不同的發展方向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