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國家都市化發展和中產階級興起,及近年來相繼推動五到十年的中長期經建計畫,成果已開始在發酵,預期將會帶來龐大的市場與產業發展商機。臺灣位處於東亞經濟圈之樞紐位置,相較歐美等國更鄰近廣大亞洲新興市場,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亦較多數亞洲國家早,相關產業技術與經營模式相較成熟和靈活,臺灣在開拓全球新興市場方面是具有優勢。
本議題挑選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土耳其等新興市場,進行其產業策略和資源配置的觀測,並據此檢視與盤點臺灣可與之進行交流之產業、投資的重點和技術領域。研究的過程參酌國際經驗,如:日、韓、英、中等國家在拓展新興市場時之思維和策略作法,期帶給臺灣在拓展新興市場時一些啟發。
臺灣內需市場狹小,除了廠商積極的進行海外擴展之外,政府從70年代開始並積極展開南向政策,近10年來並逐步開放對中國大陸的投資,與針對中國大陸、印尼、印度及越南等新興市場推動優質平價新興方案,確實已有具體成果。然而,近年國際上很多的國家紛紛在WTO的架構下,展開雙邊或多邊的經貿合作協議,陸續的降低產品與服務貿易的流動障礙和關稅,世界趨近於平坦。然而臺灣在這一波加入東協市場、歐盟、美國、南美等經貿協議的洽談進度與成果相對韓國及一些東協國家,是相對緩慢。
國與國積極洽簽經貿協議,目的在於槓桿市場與資源。臺灣目前和國際重要的潛力市場之洽簽進度相對落後,然臺灣的經濟產業實力與很多的新興市場具有互惠互補之關係,應有機會據以作為政府協助廠商打開市場之洽談基礎,並實際上能在目標市場拓展廣大內需市場與增加出口機會,並槓桿當地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天然資源、基礎建設衍生機會等。本議題即從市場開拓與資源槓桿運用之觀點,提出臺灣開拓新興市場上位策略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