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片產業雖已進入成熟期,但由於其具有民生消費品與眼睛矯正的雙重作用
,且國內有其存在發展的巿場。是一個值得鼓勵使其生根的光學基礎產業,若其能
健全發展將可帶動國內光學技術人才之培養與光學相關器材產業的茁壯。但,目前
的國內巿場,正處於即將進入高層次產品技術的轉戾點上,在漸進式焦點眼鏡片、
非球面眼鏡片、高度數矯正塑膠眼鏡片尚未能量產,而低價眼鏡片巿場及太陽眼鏡
海外巿場,又在東南亞國家及大陸、韓國產品,強力競爭的價格優勢下,逐漸顯出
衰退情況。大部分眼鏡片製造商已收手不再生產眼鏡片或是移轉到大陸設廠。少數
廠商仍圖以其價格競爭方式繼續存活於巿場。另一方面,由於材料科學進步,塑膠
高折射率鏡片材料不斷更新,各個國際知名公司不斷進入漸進式焦點眼鏡片巿場,
估計世界上已有 30% 以上的巿場為漸進式眼鏡片佔有。 眼鏡片製造產業已開始結
合上游之材料製造業形成一個上、中游整合的產業。國際知名的公司已走向跨國的
大型光學相關產業, 如 HOYA、ASAHI、KODAK、 SEIKO、ZEISS...... 等公司的集
團國際化。國內的中小型眼鏡片產業,依然是長江後浪推前浪般的交替存在著。但
是,在眼鏡片的技術成長方面,國內業者似忽比世界腳步稍為慢了半拍,尚無法跟
得上世界眼鏡片產業的潮流。而在政府的決策部門,亦忽視了世界上眼鏡片產業的
兌變。在這波的高折射率、非球面、超薄鏡片、漸進式焦點眼鏡片開始取代傳統眼
鏡片的時刻,我們國內的業者多數仍漠視或無助地面對著產業的巨變。然而國內眼
鏡片製造業者之心態, 一方面想逃避美國 FDA 等國外之政府機構對矯正眼鏡檢查
,只願生產低品質與低價位太陽眼鏡片。另一方面,是資金有限、技術能力不足,
無法進入高層次的眼鏡片巿場。少數已投入近視眼鏡生產公司又因世界潮流已進入
了超薄、多層鍍膜等技術導向的高單價、高品質產品時代,使得球面眼鏡片巿場變
小,投入近視眼鏡生產之廠商不得不又以價格做為競爭籌碼,來維持其生存與發展
。 面對國內每年約有 75 億台幣的外銷眼鏡巿場之維持,50 億的國內眼鏡片巿場
的取得,我們在短期的策略上應是以國內現有的眼鏡片生產技術,取得服務國內銷
費者之優勢佔有國內巿場。長期的策略則是要使國內業者取得非球面、高折射率、
超薄型、漸進式焦點等之眼鏡片的設計與生產技術,方能使逐漸轉型為技術導向的
眼鏡片生產事業在國內生根,並進軍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