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產業是我國重要的兆元產業之一,2010年產值達到1.82兆元新台幣。石化產業供應之產品除了作為紡織業、建築業、汽車業之主要材料,石化原料衍生之樹脂、薄膜、板材等元件,是新能源、顯示器、行動通訊等高科技產業所需材料,石化產業著實是我國產業發展之基礎。不過,近年我國石化產業面臨中東國家利用低價原料的競爭,以及中國大陸挾其市場快速建設石化新產能的威脅,加上國內環保風潮,造成石化產業新產能投資困難。因此,我國石化業者除了重視現有產品的生產和行銷外,更需要將石化產品高值化,以減低新興國家新產能威脅,並發展高值化衍生材料,支援下游應用產業升級。
國際上許多先進國家將石化產業朝向高值化的發展策略。日本企業專注於開發高科技產品上游關鍵材料,在全球高科技產品供應鏈上已具有關鍵地位;歐洲企業,如:巴斯夫(BASF)、帝斯曼(DSM),近年逐漸將業務重心擺在高值化產品的開發,開始脫售大宗石化產品的業務;韓國企業選定國家重點發展發展的產業,以達到強化產業鏈結構的目標。韓國政府為了協助韓國企業發展,於2011年2月正式啟動「World Class 300 Project」,通過專案申請的企業,將受到韓國政府資源的協助。
目前是我國石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時間點,因為我國石化產業在大宗石化產品的發展已達到成熟期,業者難以在國內另闢大型石化基地的投資地點,又面臨中東等新興國家大量投入石化上游原料生產,預期全球大宗石化產品市場將受到衝擊。倘若,我國石化產業在技術與產品價值的層次提升,則可因應此變局。
2011年6月,政府宣示將石化產業高值化視為我國石化產業未來發展目標,個別產品附加價值率超過30%為高值化產品,並訂定:(1)2016年石化產業研發投入比例大於1%;(2)2020年石化產業研發投入比例大於2%;(3)2020年整體石化產業附加價值率大於20%,作為我國石化產業高值化之階段性目標。
為了達到政府設定的目標,協助業者選定發展之高值化產品品項,有助於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石化高值化策略規劃會議結論列出:在強化我國既有強項產業之產業鏈完整性產品、六大新興產業相關之原材料、產品附加價值率大於30%之產品等三原則之下,建議廠商優先發展四大類產品。
為了提供業者更多具商機的發展項目,本專題邀請數位專家學者,根據專家們累積的經驗與市場敏銳度,提供建議的發展項目,包括:太陽能產業相關材料、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 LCP)、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偏光膜、TAC(三醋酸纖維素薄膜)取代材料、水處理材料、風力發電機材料、LED照明塑膠、大宗商品高價值化等項目。在上述項目中,本專題針對太陽能產業所需要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cetate;EVA)封裝材料,提出業者在太陽能電池的商機探討與策略建議。
我國石化產業是高值化後進的國家,石化產業惟有透過政府的引導與支援,方可在競爭激烈的全球石化產業中,成功地轉型升級。政府協助的措施包括:(1)成立「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小組」推動石化產業籌組研發或策略聯盟、建立產業資訊平台、促成國際合作、引進技術與人才、提供研發獎勵措施之協助、協助料源取得、強化企業社會責任;(2)成立新材料試量產及認證中心,提供共通性的基礎技術與試量產設備。
經由本專題的研究,歸納出的結論如下:
1.建議廠商在強化我國既有強項產業之產業鏈完整性產品、六大新興產業相關之原材料、產品附加價值率大於30%之產品等三原則之下,優先發展四大類產品,包括:(1)六大新興產業所需關鍵材料、(2)我國尚未充分利用之原料(如:C5、C9及其衍生材料)、(3)新材料(如:生質材料、高性能工程橡膠、塑膠及其原料)、(4)進口取代或本土化商品(如:資訊電子、紡織纖維等系列)。
2.政府引導與支援對於石化產業高值化發展有其重要之影響力:透過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小組的運作,將提供業者更明確的發展方向;透過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小組的規劃,提供政府相關資源的協助;透過新材料試量產及認證中心,將縮短高值化產品研發、試量產及認證之時程。
3.目前我國石化業者研發投入比重偏低,運用技術處法人科專、政策型業界科專、工業局政策型主導性新產品及輔導計畫等經費,將有效提升業者研發支出比重,達到政府階段性目標,同時協助石化業者高值化發展。
4.提高我國石化產業附加價值率,已經成為政府施政目標之一。參考先進國家石化產業附加價值率,訂定2020年我國石化產業附加價值率達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