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現況
1. 市場:2003年我國棒線類產品需求量為928.8萬噸,較2002年萎縮近9.6%,其中總產量為925萬噸,較2002年下跌9.2%,出口量為44.8萬噸,較2002年成長9.3%,進口量達48.6萬噸,較2002年減少3.7%。
2. 廠商:我國棒線廠商數約60家,直棒製造廠有11家,線材製造廠有5家,鋼筋製造廠--煉鋼業者有16家,軋鋼業者有42家,平均員工數達302人,廠商集中縣市主要分布於高雄縣市、台南縣、桃園縣,平均資本額達新台幣26.9億元。
二. 展望
1. 產品與技術
A. 軋延冷卻控制技術:使用精密的軋延參數以達成冷卻系統最佳化。
B.三輥軋延法:利用三個軋輥平均由三個方向來軋延鋼料,使鋼料均勻變形而延展。
C. 線材冷卻作業:保持1000oC,控制其冷卻速度,生產與韌化處理鋼材同樣的線材。
2. 產業前瞻
A. 新產品動向:加釩鋼筋、耐震鋼筋續接器;導入期產品:耐震鋼筋續接器,成長期產品:CHQ線材、中高碳棒線材、加釩鋼筋,成熟期及衰退期產品:水淬鋼筋、低碳棒線材。
B. 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策略聯盟、電爐煉鋼蓬勃發展、耐震鋼筋相關產品的開發。
三. 競爭分析
1. 優勢
A. 我國棒線業擁有健全的上中下游體系以維持國內鋼鐵工業的共榮發展。
B. 我國棒線業朝生產自動化、產品多元化與大型設備發展,有助降低成本。
C. 產品品質已具國際水準,產能也具經濟 規模,成本可有效降低。
2. 劣勢
A. 棒線仰賴進口的原物料,來源難以掌握,且價格易受國際行情波動影響。
B. 煤、油、生鐵等原料及水、電、運費上升,使鋼鐵行業平均生產成本上升。
C. 民眾環保意識抬頭,加重鋼廠之經營成本。
3. 機會
A. 大陸內需仍大,有利出口。
B. 鋼鐵價格上揚。
C. 中國、美國、歐盟取消進口保障措施。
4. 威脅
A. 中國大陸快速擴產。
B. H型鋼替代效益顯現。
C. 我國調降鋼鐵進口關稅。
四. 策略建議
1. 提高研發能力,加強開發高耐震產品及設備。
2. 採用一貫作業煉鋼方式降低成本,以自煉、自軋方式生產,避免受國外鋼胚之價格變化影響。
3. 建立電子商務提高生產效率、擴大市場。
4. 由同性質廠商進行策略聯盟、共同接單、購料、研發、參展,以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