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整體產經整體產經

流通業附加價值研究 : 分析流通業創造高附加價值之動因

免費
出版作者 許瓊華
出版單位 工研院IEK
出版日期 2008/01/29
出版類型 產業報告
所屬領域 整體產經
瀏覽次數 3839
評價分數 6人評價/4.8分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摘要

台灣服務業占全國GDP為七成以上,並持續成長;而過去製造業占GDP大約維持在23~25%,且隨著台灣製造外移趨勢,難有大幅度提升的突破。近來行政院提出GDP倍增計畫,經建會並估計至2015年台灣服務業將達14.8兆規模,相較2005年8.2兆,約需成長1.8倍。面對此一艱難挑戰,應積極思考如何提升服務業附加價值。然而目前國內在產業附加價值的研究上,大多討論製造業領域;而在服務領域較無研究。服務業涵蓋範圍很廣,流通服務業不論在產值與就業人口方面皆居12項策略性服務業之冠,成為近年來政府發展服務業的重點,故本研究以流通服務業為先期探索對象,期建立服務業附加價值分析模型與主要動因分析,進而了解如何有效提升服務業整體附加價值。

本研究從產業附加價值的觀察著手,分析其趨勢與變化、成長狀況及組成結構等;此外,建立迴歸模式,運用公開發行、上市櫃流通業者的財報資料,分析與附加價值具顯著相關的變數,探索企業附加價值創造的可能作法;最後進行個案探討,分析其局部作法及價值的提升與分配,並期能評估傳統附加價值計算方法在服務業的適用性。

本研究發現,服務業和製造業的附加價值之主要差異,在於無形資產對服務業附加價值的影響較製造業大,致使服務業附加價值的衡量與動因的尋找困難度更高。很多以生產為主的製造業附加價值的產生是藉由機器設備等投資,以及研發、人才投入而來;對於服務業而言,尤其是B2C的服務業,附加價值的創造是依賴人與人的接觸或和人接觸的環節(例如平台)而來。因此,就員工投入此項,服務業所著重的重點即與製造業大為不同。高科技的製造業者對人才的要求,在於高知識性的研發人才,而服務業大部分是偏好能夠與人互動的人才,此時設備或技術的角色與特性,是支援其溝通或收集資訊。換言之,即使影響製造業及服務業提高附加價值的因素或構面相同,但是二者對該因素或構面所重視的核心特質則相當不同,服務業尤其重視無形資產(特質)所能產生的差異。

流通業附加價值(VA)與勞動力(L)、資本(K)、企業經營能力(E)三個構面極為相關,但各構面的細部指標具差異性,主要和產業特質有關。其中,批發零售業附加價值的提高是與其當期所投入的服務創新活動、勞動人口投入量及存貨周轉效率較顯著相關;而物流業的附加價值成長,則與其固定資產投資、勞動人口投入量較顯著相關。

提高流通業附加價值率(VA%)方面,目前所列的所有指標所能解釋其成長的關係之解釋力相當有限,這部分解釋了VA%高或低並不足以代表經營的好壞,所以造成對附加價值(VA)有影響的因素反而顯現不出重要性,此外VA%的驅動力量與外在產業結構的問題極為相關,例如異業的整合程度、產業的分工問題等,而不是企業內的勞動、資本與企業經營的投入與運用即可有效達成。

此外,因服務業特性不同,致產生的附加價值的分配,有些外溢效果很大,有助於帶動上下游產業的升級與發展,而這一部分在運用原本附加價值的概念與計算方式時未能含括,因此在政府政策思維該於何處施力時,可能會產生盲點。建議未來可從服務型態與類型的研究,發掘不同類型附加價值產生的來源與效果,藉以獎勵與產業關聯性強的服務型態。

目錄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第一節 產業附加價值 2-1

 第二節 企業附加價值 2-4

 第三節 附加價值的影響因素 2-9

第三章 日本零售業提高附加價值的策略思維 3-1

 第一節 零售業高效率化 3-2

 第二節 零售業高附加價值化 3-7

第四章 台灣流通業附加價值分析 4-1

 第一節 台灣流通業發展現況 4-1

 第二節 台灣流通業的特徵 4-7

 第三節 附加價值分析 4-10

第五章 影響流通業附加價值的動因分析 5-1

 第一節 影響流通業附加價值的可能動因 5-1

 第二節 實證分析 5-3

第六章 從7-Eleven的不同服務看附加價值的適用性 6-1

 第一節 鮮食服務 6-1

 第二節 7-Eleven代收服務 6-9

 第三節 小結:7-Eleven不同服務的附加價值 6-14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1

 第二節 政策意涵 7-3

 第三節 對後續服務業附加價值研究的建議 7-4

參考文獻 8-1

====圖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 1-2

圖2-1 產業附加價值的計算圖示 2-2

圖2-2 企業附加價值的計算圖示 2-6

圖2-3 附加價值的影響動因初步歸納 2-10

圖3-1 業務效率化以減少流通庫存示意圖 3-2

圖3-2 KOMERI建立物流、資訊系統追求低成本作業 3-3

圖3-3 高島屋引進投標制度 3-4

圖3-4 運用電子標籤技術提高業務效率化示意圖 3-5

圖3-5 大丸和松屋業務合作達成效率化 3-6

圖3-6 Lawson配合年齡和地區的需求展開店舖形式 3-8

圖3-7 Familymart店舖重定位 3-8

圖3-8 丸井開設Web頻道 3-9

圖3-9 日本7-Eleven開發獨創商品 3-10

圖3-10 丸井透過縮短營業時間創造優良的工作環境 3-11

圖3-11 ITOYOKA堂改善接待顧客的方式 3-12

圖3-12 日本零售業思考附加價值的二種角度 3-13

圖4-1 流通業產值與附加價值 4-11

圖4-2 批發業產值與附加價值 4-11

圖4-3 零售業產值與附加價值 4-12

圖4-4 物流業產值與附加價值 4-12

圖4-5 流通業附加價值結構 4-13

圖4-6 批發業附加價值結構 4-14

圖4-7 零售業附加價值結構 4-14

圖4-8 物流業附加價值結構 4-15

圖5-1 影響流通業附加價值的三大構面 5-1

圖5-2 迴歸模式的架構 5-4

圖5-3 批發零售業附加價值提高的主要因素 5-8

圖5-4 物流業附加價值提高的主要因素 5-10

圖6-1 7-Eleven鮮食服務的價值網 6-7

圖6-2 7-Eleven鮮食服務之附加價值成長動因 6-8

圖6-3 7-Eleven代收服務的價值網 6-13

圖6-4 7-Eleven代收服務的附加價值動因 6-13

====表目錄====

表2-1 2005年台灣服務業GDP及要素所得 2-3

表4-1 台灣流通產業產值規模 4-2

表4-2 台灣流通產業受雇人員規模 4-2

表4-3 批發業及零售業的商品銷售流向之比例 4-5

表4-4 核准對外投資案件投資金額最多之前五大產業 4-6

表5-1 批發、零售及物流業的樣本結構 5-3

表5-2 迴歸模型之分析變數說明 5-5

表5-3 批發零售業總體分析結果(Y=VA) 5-7

表5-4 批發零售業總體分析結果(Y=VA%) 5-7

表5-5 物流業總體分析結果(Y=VA) 5-9

表5-6 物流業總體分析結果(Y=VA%) 5-10

表6-1 7-Eleven不同服務的附加價值創造邏輯 6-14

表7-1 九大類別服務業 7-2
章節檔案下載
第一章 緒論
4
0 元/點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0
0 元/點
第三章 日本零售業提高附加價值的策略思維
13
0 元/點
第四章 台灣流通業附加價值分析
15
0 元/點
第五章 影響流通業附加價值的動因分析
10
0 元/點
第六章 從7-Eleven的不同服務看附加價值的適用性
14
0 元/點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5
0 元/點
第八章 參考文獻
2
0 元/點
上一篇自BevNET得獎作品及食品展...
下一篇保健食品與預防醫學成功案例分析...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