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席捲之後,全球資本明顯地加速向新興市場移動。在已開發市場苦撐個位數的成長率時,新興市場以兩位數的成長,尤其是以中國為首的金磚四國,已成為驅動全球市場成長的火車頭。我國產業受限於國內市場規模,使得廠商紛紛尋求海外商機。而我國產業與企業在這一波趨勢之中,如何調整步調及策略,並進一步掌握市場先機,將為本研究的探討主題。本研究選擇以新興生物技術為核心的生物製劑產業中的生技藥品(包含蛋白質藥物、單株抗體、疫苗)、生物標記來進行探討。
觀察生物技術的發展對於全球醫藥產業的主要影響,有以下三個重要趨勢:(1)、生技藥品崛起:2009年生技藥品即佔全球前10大暢銷藥物中的5項,其銷售額佔前10大藥物41%;預測2016年生技藥品將有8項進入前10大暢銷藥物,預估其銷售額將佔該年度前10大藥物83%;(2)、3Ps(預測、預防與個人化醫學)促成生物標記產業發展;(3)、Pharmerging趨勢:新興市場由於對藥品市場的開放與法規逐漸成熟,市場開發逐漸受到重視,目前全球主要大廠在新興市場營收比重仍低,因此新興市場極具開發潛能。
近年來,中國大陸經濟穩定成長,經濟表現亮眼。挾著13億人口的廣大市場,以及2009年GDP成長高於9%,中國大陸醫療市場的需求將持續成長,加上「新醫改」、「十二五規劃」的推行,以及外商的搶進,預料將掀起一波新的競爭。
中國大陸近年相關產業的市場趨勢如下:(1)、蛋白質藥物:在2005-2009年間中國大陸蛋白質藥物市場值年成長率均達10%以上,預估2010年也有約12%的成長。預期短期內中國大陸生技學名藥的市場將會持續擴展,而中長期對於蛋白質新藥消費也會增加;(2)、單株抗體:中國大陸單株抗體市場目前批准上市產品中由國外進口就佔2/3,中國大陸國產品僅佔1/3。於2003-2008年間年複合成長率約有19%,而預估2009-2013年期年複合成長率更將高達25.4%;(3)、生物標記:分子診斷是生物標記目前較應用較為成熟領域,目前預估年成長在20%以上,在新醫改實施後,將對此一領域產品需求提升,短期以傳染性疾病與腫瘤之分子診斷為主;(4)、疫苗:中國大陸疫苗市場本土傳統疫苗產品齊全,本土與外來廠商競爭激烈。產品研發以重大流行性疾病如AIDS、禽流感、新流感等,與癌症治療疫苗為主。2006-2010年間年複合成長率約在5%左右。
蛋白質藥物與單株抗體藥物,廠商多集中在上游的研發,雖已有產品進入第二、三期臨床試驗,但對於即將面臨的商業化量產,我國目前尚缺乏此類機制。在產品部分,蛋白質藥物與單株抗體藥物,生技學名藥約佔7成,有1/3為癌症治療藥物。
我國生物標記產業已有業者開發出分子診斷相關產品,並進行海外銷售。由於國內市場偏好使用進口產品,因此廠商於站穩腳步後,即開始朝國外佈局,目前已有基亞、亞洲基因、晶宇等進軍國外市場。
標竿的廠商觀察部分,在中國大陸的國際大廠逐漸在中國大陸當地往上游研發與下游行銷網路進行價值鏈整合,以掌握在中國大陸的完整藥品開發過程,這個趨勢值得國內廠商關注。此外,不僅是外商企業,中國大陸本土企業也積極以設立研發中心、技術合作聯盟方式等,積極強化自身研發能量以趕上國際水準,部分公司已經有產品輸出至其他新興國家。
最後,由本研究對於中國大陸市場/產業、我國產業、在中國的標竿廠商分析,對我國廠商提出以下建議:(1)、中國大陸疫苗產業發達、外國廠商佈局深,競爭激烈,目前不建議我國廠商佈局中國傳統疫苗市場,建議開發更具經濟效應產品;(2)、我國廠商宜透過尋求當地合適夥伴組成聯盟佈局中國大陸市場;(3)、由我國產業鏈發展狀況,建議蛋白質/單株抗體短、中期可尋求中國大陸市場的CRO業務與生技學名藥開發,長期針對華人族群疾病進行新產品開發;(4)、生物標記短期以傳染性疾病與癌症分子診斷為主,中長期建議與新藥開發廠商合作開發與用藥配合之搭配診斷(Companion Diagnostics)產品;(5)、法規協合化與智財權仍然是重要議題,仍須注意;(6)、成立在中國大陸發展的生技業台商聯盟,以進行相關訊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