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機械金屬運輸工具

電動車充電商業模式與充電設備商機探討

免費
出版作者 陳文仁、陳志洋、江文書
出版單位 工研院IEK
出版日期 2010/11/29
出版類型 產業報告
所屬領域 運輸工具
瀏覽次數 7053
評價分數 1人評價/5.0分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下載試讀檔 加入最愛
摘要

在全球節能減碳趨勢下,CO2排放量節節高升之運輸部門成為各國積極重點管理之對象,其中車輛是運輸部門二氧化碳排放之主要來源,因此全球主要國家皆積極推動低碳車輛之發展,特別是最具減碳效益的電動車輛,成為未來發展之趨勢與政策推動之焦點。

電動車發展初期受制於電池容量的限制,每次飽電條件下,可行駛距離不及傳統引擎車,因此短中期電動車輛成長的重要關鍵之一即為充電系統的便利性。對電動車使用者來說必須適應不同於以往需至加油站加油、約5分鐘即可加滿油箱的能源補充習慣,雖然大功率充電確可縮減充電時間,但隨功率持續增加,每單位節省的時間所需充電器成本增幅卻大大提高,同時快速充電易對目前單位價格依然高昂的電池造成損傷,因此,充電站的佈建與設計並非一昧追求高功率之充電系統,而是應考慮不同充電地點(影響可充電時間長短)、不同服務提供者(自家、政府單位、商業營利)依不同模式與應用情境裝置最合適之充電設備。

在充電站建設方面,美國、日本與中國皆提出短期之充電站建設目標,並已積極透過示範運行計畫或以政府提供建置補助金的方式鼓勵充電站的建設,例如美國的「EV Project」計畫,日本的「EV.pHV town」計畫,而中國由5大央企主導公共充電站的興建。目前已吸引許多廠商投入充電設備的開發與生產。

而台灣電動車發展起步相對較晚,若依行政院所規劃時程預估,約需至2013年後才會產生對充電設備之大量需求。加上台灣未來國內汽車市場年銷售量約維持在30~35萬之間,即使電動車能完全取代汽油車,依然會面臨內需市場不足的問題。未來若欲持續投入發展電動車充電設備產業,勢必將朝出口海外市場發展,並須直接面臨與國外設備商之競爭。

本研究由潛在競爭廠商數量、量產與成本競爭能力、研發技術與產品品質及品牌銷售能力等構面進行台灣廠商與各國廠商之競爭分析,由於日本市場需求量較中國大陸與美國為小但競爭者眾多,且上述之競爭構面短期內台灣皆較難和日本廠商競爭,因此較不建議切入日本市場。而在美國市場與中國大陸市場方面,由於台灣廠商與國外廠商於上述各構面分具優缺,需配合自身之優勢,視家用慢充、公共慢充與公共快充之不同產業特性以不同策略尋求切入之機會。

綜整美國與中國大陸市場切入策略建議摘要如下:

一、美國市場:

1.售後服務策略

各車廠之供應鏈體系尚未成型,台灣廠商應尋求與車廠合作之機會進入家用充電設備市場。長期下可以切入副廠品牌市場,提供比照原廠之售後保證與服務,降低消費者之疑慮。

2.品牌與行銷策略

未來家用充電設備市場若朝向B2C發展,發展品牌與通路即為台灣廠商欲切入的重要方向,以穩定的品質透過消費者口碑與通路銷售評比建立品牌形象。

3.生產製造策略

台灣廠商精於OEM、ODM模式,具有生產品質與成本上之優勢,建議可以Tier 2角色先進入市場,並累積自身經驗,再尋求成為Tier 1設備商之機會。

二、中國大陸市場:

1.產品定位與合作對象策略

家用充電方面,台灣廠商應佈局高品質、高性能之產品以和大陸本土廠商取得市場區隔,並應尋求與車廠共同合作進入車廠配套體系。公共充電則尋求與石油公司合作之機會,往快充設備持續開發。

2.研發技術佈局策略

公共充電站營運需搭配通訊、網路等功能,通訊與網路產業為台灣之優勢,可藉由異業合作或購買整合模組以提供符合系統商需求之產品,此外於技術之精緻化亦為中國所欠缺,應善用此優勢尋求共同合作發展之機會。

3.生產製造策略

應持續注意中國大陸本土自製率相關之管制規定,且由於快充設備運輸成本相對較高,若於鄰近市場處就近製造,可由此降低生產成本。

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第二節 研究範疇 1-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7

第二章 全球電動車發展與充電之需求 2-1

第一節 電動車發展類型與充電特性 2-1

第二節 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預測 2-15

第三節 電動車之充電需求情境 2-17

第三章 充電系統發展現況與功能分析 3-1

第一節 充電系統基本架構 3-1

第二節 充電系統建置與設計考量 3-10

第三節 充電系統規格標準 3-20

第四章 全球電動車充電系統設備產業發展概況 4-1

第一節 各國充電系統設備建置概況與市場預測 4-1

第二節 台灣充電系統設備建置概況與市場預測 4-25

第三節 國內外主要電動車充電設備商發展現況 4-30

第五章 台灣電動車充電系統設備產業發展機會與策略 5-1

第一節 充電設備產業特點 5-1

第二節 台灣廠商於各國市場之競爭力分析 5-6

第三節 台灣廠商潛在市場機會與策略建議 5-1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附 件 日本充電設備補助金額 7-1

參考文獻 8-1

圖目錄

圖1-1 各國新車CO2排放現況與管制標準發展趨勢 1-2

圖1-2 電動車市場發展關鍵因素 1-3

圖1-3 電動車充電電能傳遞過程 1-4

圖1-4 研究架構 1-6

圖2-1 電動車輛範疇與分類 2-1

圖2-2 油電混合動力車架構 2-3

圖2-3 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車架構 2-4

圖2-4 純電動車架構 2-5

圖2-5 加油站與充電站能源補充便利性比較 2-9

圖2-6 充電功率、時間與充電系統成本關係 2-11

圖2-7 2009~2015年全球電動車市場推估 2-16

圖2-8 不同型式電動車的定位 2-18

圖2-9 各類型車輛之最佳使用範疇 2-18

圖2-10 不同充電地點之充電站類型與特性 2-21

圖2-11 停車時間與地點關係圖 2-22

圖2-12 美國駕駛人每日通勤里程 2-24

圖2-13 2015年充電地點數量比例推估 2-25

圖2-14 電動車充電網絡需求情境與構成因素 2-27

圖3-1 電動車充電系統架構 3-2

圖3-2 充電連接器組件 3-3

圖3-3 電池充電電能轉換架構 3-5

圖3-4 Magne Charge感應式充電系統 3-6

圖3-5 地面式感應式充電系統-IAV系統 3-6

圖3-6 地面式感應式充電系統-Nissan系統 3-7

圖3-7 Yazaki生產的電動車充電連接器 3-8

圖3-8 Mitsubishi與Japan Delivery System Corporation的公寓

大樓充電管理系統 3-11

圖3-9 AC Propulsion的三合一電能模組 3-14

圖3-10 智慧充電系統架構 3-15

圖3-11 PHEV充電對美國加州夏天日負載的影響 3-16

圖3-12 可利用的電動車電池電能為時間的函數 3-17

圖3-13 以電動車輛調節電網負載的系統架構 3-18

圖3-14 美國電動車充電系統相關規範 3-21

圖3-15 SAE J1772電動車連接器(Avcon) 3-25

圖3-16 SAE J1772電動車交流傳導式充電標準連接器(Yazaki) 3-26

圖3-17 歐洲電動車交流充電標準連接器(MENNEKES) 3-29

圖3-18 JEVS G105連接器 3-30

圖4-1 美國電動車充電站建設狀況 4-6

圖4-2 美國2009年與2012年公共充電站數量推估 4-8

圖4-3 日本充電產業合作關係 4-10

圖4-4 日本「EV.pHV town」實行地區與計畫普及數量目標 4-12

圖4-5 神奈川縣境內快充站設置計畫與目前分佈概況 4-15

圖4-6 日本2009年與2013年公共充電設備數量推估 4-16

圖4-7 大型電動汽車充電站外觀 4-22

圖4-8 2010年與2015年中國大陸充電站與充電樁數量推估 4-23

圖4-9 台灣2009~2015年公共充電設備數量推估 4-28

圖4-10 Blink Level 2家用與商用充電設備 4-31

圖4-11 Coulomb最近開發之充電設備 4-33

圖4-12 Nissan-AeroVironment Level 1家用充電器 4-35

圖4-13 GM Voltec充電器 4-36

圖4-14 CHAdeMO協會概要 4-38

圖5-1 台商進入美國充電設備市場目標與策略 5-16

圖5-2 台商進入中國充電設備市場目標與策略 5-20

表目錄

表2-1 PEV車型 2-7

表2-2 充電系統規格-SAE J1772 2-14

表2-3 不同充電系統與電動車所需之充電時間 2-29

表2-4 不同車種發展下,不同類型充電站適合建設之充電系統

規格 2-31

表3-1 電動車發展主要國家電力規格 3-12

表3-2 配電規格表 3-13

表3-3 電動車充電系統規範 3-22

表3-4 SAE J1772連接器各接腳之定義 3-25

表3-5 IEC 62196之車輛端萬用型介面之接腳位置 3-27

表3-6 IEC 62196之車輛端基礎型介面之接腳位置 3-28

表4-1 EV Project計畫概況 4-3

表4-2 ChargePoint America計畫概況 4-5

表4-3 全美2015年家用充電設備數量推估 4-9

表4-4 日本2013年家用充電設備數量推估 4-17

表4-5 中國大陸央企投入充電站建設概況 4-20

表4-6 電網公司與石油公司投入之現況整理 4-21

表4-7 中國大陸2015年家用充電設備數量推估 4-24

表4-8 台灣2015年私用充電器數量推估 4-26

表4-9 主要日本充電設備廠商概況 4-39

表4-10 中國大陸電動車充電設備商簡介 4-43

表4-11 台灣已投入充電設備開發或生產之廠商簡介 4-48

表4-12 台灣充電設備廠商於供應鏈端之概況與目前面臨之問題 4-50

表5-1 充電設備產業特點比較 5-5

表5-2 台灣廠商切入美國市場之競爭力分析 5-8

表5-3 台灣廠商切入日本市場之競爭力分析 5-10

表5-4 台灣廠商切入中國大陸市場之競爭力分析 5-11

表5-5 美國電動車充電設備市場機會 5-13

表5-6 中國大陸充電設備市場機會分析整理 5-17

表6-1 各國電動車產業發展特點整理 6-3

表6-2 台灣充電設備廠商切入海外市場策略整理 6-6
章節檔案下載
第一章 緒 論
7
0 元/點
第二章 全球電動車發展與充電之需求
32
0 元/點
第三章 充電系統發展現況與功能分析
30
0 元/點
第四章 全球電動車充電系統設備產業發展概況
51
0 元/點
第五章 台灣電動車充電系統設備產業發展機會與策略
20
0 元/點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
0 元/點
第七章 附件-日本充電設備補助金額
2
0 元/點
第八章 參考文獻
2
0 元/點
上一篇資訊關聯產業結合健康照護產業發...
下一篇醫學美容產品創新趨勢與台灣發展...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