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軟性電子技術尚在萌芽階段,並無統一標準,相關技術分歧,各廠商與區域有不同的技術佈局與資源配置,也有不同的市場與產品觀點。然而以現階段的軟電創新技術來看,除了電子書、智慧型標籤等應用是可以預期的,但這樣的市場規模是否足以支撐軟性電子產業?現階段全球對於未來其他的軟性電子產品應用研究卻還是付之闕如。一項技術的價值在於其商品化所創造的價值,本研究透過消費需求與技術供給兩個構面,早期了解消費者需求,訂立技術研發方向,掌握市場與產品需求趨勢,甚至開創新市場,讓技術得以在目標產品上有所突破並創造價值,對台灣軟性電子研發資源的投入方有清楚可達成的參考標地,有效利用資源,延續製造的實力,以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本研究根據全球市場產值規模預估、技術發展藍圖規劃以及領導廠商投入現況,歸納出台灣階段性發展軟性電子策略性領域,包括短期的『軟性顯示器』與『軟性邏輯與記憶體─全印式無線智慧標籤(RFID)』、中期的『軟性能源』與『軟性感測器』以及長期的『軟性照明』。
軟性電子的市場定位並非完全朝向取代現有矽電子,本研究根據Christensen的破壞性創新理論,將軟性電子產品分為『取代性應用』與『創新性應用』,兩者的市場定位與策略都不盡相同;取代性應用著重在以軟性電子取代現有元件,或是存在現有電子產品載具上,主要是針對現有市場的取代或滲透,而創新性應用則是 現有產品不具備電子功能,但由於軟性電子的特性,可以讓該產品具有電子功能,重點是在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以及消費者或現有產品附加價值的提升。
經過分析,軟性顯示器與全印式無線智慧標籤從2008年開始將逐步從低階應用市場切入,整體市場將從2011年開始快速成長。
本研究並透過創新的兩階段消費者研究方法,分析與歸納出21項消費者觀點的未來軟性電子潛力產品,以及相關的需求情境、產品概念與設計、基本功能要求以及目標族群等,可作為軟性電子未來應用與商機的發展依據,其中『軟性顯示器』仍是軟電創新性應用產品當中最重要的元件,其次為『軟性IC晶片』。
全球軟性電子技術正在快速且蓬勃發展中,除了技術藍圖的規劃與執行外,必須根據未來市場與產品發展,有一個明確的階段性藍圖,如此才能集中心力開發產品,有效掌控研發資源。技術發展必須以產品需求規格為目標,快速將技術開發轉換成可商品化的產品,落實軟性電子未來的應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