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韓等國家接連公布國家及中長期政策規劃及前瞻研究成果為決定其未來中長期經濟與產業發展之重要方針。本研究依照前瞻研究邏輯為議題式或整體式;時間長度為10年以上情境研擬或願景推演,亦或5年中短期的國家發展計畫,進行分類與研究對象選擇。其中選擇日本、荷蘭和瑞士作為標竿國,韓國、新加坡和香港為競爭國,分析標竿與競爭國家之產業科技前瞻政策,並將其與台灣進行比較,已加強台灣體系之運作模式,尋找台灣發展突破或推動合作之機會。
透過對該國最新發布的前瞻成果與執行方法進行解析,發現日本制度最為完整且行之有年,就機制面而言,最值得台灣借鏡,特別是未來組織改造後科技部與經濟能源部就前瞻部分的分工與成果銜接。荷蘭從2040城市居民如何進行生產活動的前瞻角度最為獨特!此觀點可以讓產業發展進一步與居民就業結合,再來探討需要什麼科技來連結,透過組合城市作為科技應用的實現平台,進而達成歐洲brain-port的願景。
最後,本研究亦透過此次前瞻研究,進一步探討5個重大議題。其中最值得台灣深思的是瑞士與德國的分工型態:同為蕞爾小國,瑞士產業發展所展現的高價值為世人稱羨,其與鄰近強國─德國所發展的水平分工型態,應可為台灣思索未來與中國大陸分工型態時借鏡。我們透過進出口分析和前五百大企業於兩國分佈情況解析其分工型態,後續可用歷史事件法,細部研擬其產業分工變化,定更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