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後,全球汽車市場的驅動力將加速偏移至新興市場,消費者在購買選擇上更積極轉向小型、低油耗、低單價車款,這類低成本車市場迅速竄紅成為全球車廠急欲開發的新領域。此外,能源與環保議題持續發酵,而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已成為全球各個國家最急迫的任務。面對各國更趨嚴格的法規限制之際,潔淨能源車輛變成勢在必行的趨勢。而本次研究主要從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來看汽車動力系統電動化趨勢,以及電動化後對汽車零組件供應鏈的影響、與EV所帶動的零組件商機。
汽車電動化後,評估車輛的性能優越與否,將不再由過去的引擎或變速器等動力系統來決定。電動車的性能,將由會馬達、電池、變頻器、以及其他電子控制零件等,來做為判斷。相對原有的結構零組件則明顯減少,包括引擎、變速箱等裝置上的結構件,這也使汽車零組件供應鏈的結構產生大幅改變。
隨著全球電動車市場不斷成長,電動車驅動系統及其他關鍵模組的供應鏈體系正逐漸成形。當中除了車廠、Tier1廠外,亦開始有新成員加入;包括電池廠、馬達廠、公用事業企業等,都因電動化被帶入汽車產業供應鏈中。
以台灣零組件產業來看,電動化對國內既有供應鏈體系衝擊有限;面對電動化衝擊的引擎、變速箱等零組件業者,除既有利基產品技術深化外,亦可切入新領域方向(非汽車產業)、進行擴張。電動車風潮對台灣汽車產業將是一個轉型契機;不但國內車廠華創車電的自有品牌Luxgen已開始進行EV研發生產,對於電動車所需的關鍵零組件如電池、馬達等,相關廠家亦已積極展開國內外市場佈局。尤其透過與美國Tesla的合作案例,已成功推動國內零組件廠商在海外市場的知名度、強化台灣在電動車零組件供應鏈上的核心競爭力。
面對汽車產業環保節能的訴求,電動車並非是唯一的選擇。即使選擇了電動車,燃油引擎也不會因此而全面消失;而電池、馬達也不會是電動車產業的全部重點。因應車輛電動化,不論是受到衝擊的既有業者、還是仍在摸索車輛領域的新進入者,在接下來進入的這個動力多元化時代,正是國內汽車零組件產業重整或新領域切入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