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在近百年來一直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頭號殺手,據估計1998年全球預估超過1000萬人罹患癌症,620萬人死於癌症。美國120萬人被診斷罹患癌症,有56萬人死於癌症。全球罹患癌症的人數正逐年增加,據估計在本世紀的前十年將呈「爆炸性」成長,各國政府必須及早擬訂有關的因應策略,以保障國民健康。
全球抗癌用藥的銷售約120億美元,而癌症治療方法主要是手術療法、放射療法及化學治療,或採三種方法混合治療。在藥物治療方面包括化學治療用藥及生物製劑,化學治療用藥
已上市產品總類繁多,有效性不是很高,且副作用強,亟待新藥及新療法的加入。近年來生物技術蓬勃發展,新的療法紛紛出籠包括基因療法、癌症疫苗、免疫療法、血管生成抑制劑
等,為癌症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台灣自1982年以來,癌症一直高居國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根據衛生署統計。自71年至84年,不但癌症發生率增加一倍,部分癌症更有年輕化趨勢。根據全民健保資料顯示健保每年花在癌症治療費用高達一百億元,平均每名癌患者每年花費十四萬元,不但罹病者痛苦,也造成沈重的財物負擔。雖然耗費大量醫療資源用於治療癌症,但是國內癌症病人的平均存活率仍偏低,五年存活率僅二至三成,較美國的五成相去甚遠,亟待引進新療法及新藥。癌症新藥的研究,難度高,富挑戰性,但市場空間大,是全球矚目的研發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