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產品概念已於國際間推廣許久,早在1977年德國就推出全世界第一個「藍天使」(Blue Angel)環保標章計畫。但是購買綠色產品一直處於曲高和寡的階段,主要是因為大眾對綠色產品總有「比一般產品貴」的印象;殊不知以往商品市場價格一直忽略環境問題,而綠色產品則是包含環境成本(生產、運輸、回收處理等解決環境污染所付出的成本),所以售價常略高於一般產品。
時至1990年代末電子廢棄物問題引起世人關切後,歐盟於2003年開始陸續公告電子產品環保指令(WEEE, RoHS, ErP(原EuP),綠色和平組織也向電子品牌大廠施壓,而品牌廠商再將壓力轉化為對供應商的要求;在重重的壓力下,電子廠商從生產少部分綠色產品爭取政府綠色採購訂單,演變至今日所有產品都需符合客戶的綠色要求。而最近1-2年,推出比環保法規要求更加環保的綠色電子產品,已成為市場行銷上重要策略。
綠色電子產品已成為趨勢,而造就其「低毒性、可回收、省能源」綠色特性的背後,需要供應鏈中所有廠商包括品牌廠、組裝廠、零件廠以及材料廠各司其職,以生態化設計思維妥善管理綠色資訊方可達成。綠色資訊管理項目包括化學品管理、廢電子產品回收管理、生命週期評估資訊管理、以及能源管理等;管理內容則包含現階段法規管制內容、客戶要求內容、以及未來管制趨勢。龐雜的綠色資訊從廠商內部管理,到供應鏈間綠色資訊的傳遞,已發展成新的供應商管理模式-「綠色供應鏈管理」。傳統供應鏈的關係著重於為節省成本,而綠色供應鏈管理則是為減少環境負荷而促使整體供應鏈注重環境管理。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電子產品的環保法規與各方環保要求越來越多,產品綠色資訊管理越形重要。本專題將從法規面與廠商的自願性環保探討綠色電子產品趨勢,並詳細介紹電子業廠商因應此趨勢,需進行的綠色資訊流管理方式,包括:化學品管理、廢電子產品回收管理、生命週期評估資訊管理、能源管理與策略,以及全球綠色新政浪潮下,綠色電子的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