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政府近年致力拓展內需,促使在全球產業分工地位,已逐漸從世界生產基地轉型為全球消費市場。隨經濟快速發展、人民所得增加,消費能力隨之提升,資通訊產品通路市場也逐漸被敲開。此外,中國大陸政府意識到城鄉不平衡發展可能衍生的社會問題,透過各項政策推行降低城鄉發展不均現象,藉各項下鄉政策提升資通訊產品在農村市場的普及率。
不論是消費市場自主性需求,或是政策推行帶動需求成長,資通訊產品每年產生可觀的市場規模,中國大陸資通訊產品通路已成為全球各大通路業者矚目焦點。本特輯以中國大陸資通訊產品通路為主軸,分析市場現況以及主要通路商發展動態與策略,了解中國大陸資通訊產品通路可能切入點,供潛在進入業者掌握商機。
本特輯重要研究內容摘要如下:
第一,中國大陸資通訊產品銷售成長備受看好。
中國大陸消費市場龐大,加上各項政策補貼刺激、居民消費能力與教育水平提升,中國大陸已成各家品牌廠商兵家必爭之地。不僅是傳統的個人電腦穩定成長,消費者對新興資通訊產品也展現高度購買意願,如2008年的迷你型筆記型電腦、2009年的電子閱讀器、2010年的平板電腦,這些產品在中國大陸市場均有都有良好的銷售表現。
中國大陸個人電腦銷售量擁有高於全球市場之成長率,2009與2010年成長率高達32.4%與20.1%。展望未來,中國大陸個人電腦市場仍舊呈現持續成長的態勢,個人電腦銷售量占全球比率,從2008年的14.6%,一路攀升至2015年的24.2%。此外,中國大陸2010年手機銷售量來到3.8億支,呈現67.3%高成長率。未來,智慧型與3G手機將成為中國大陸手機市場成長的新動力,年銷售量也屢創新高,2015年可望突破6億支,占全球比例達26.2%。
第二,中國大陸資通訊產品通路呈現多元化發展。
中國大陸資通訊產品通路主要可區分為「實體通路」與「虛擬通路」兩大類型,並依照經營模式與特性差異,可再進一步細分為八大類別。
中國大陸超過九成資通訊產品銷售是透過實體通路完成,主要可區分為:IT賣場、IT連鎖賣場、手機連鎖賣場、綜合家電連鎖賣場、量販/百貨賣場、品牌專賣店等六種類別。
而虛擬通路主要為網路購物與電視購物,並隨中國大陸網購基礎建設日漸完善,消費者對無店面購物之接受度也逐漸提高,如金流支付安全性提升、寬頻網路普及率提高、自建物流體系佈建等,都是虛擬通路市場成長的助力。
各類別通路之經營品項、目標客戶以及成功關鍵均有其特性與差異。對欲進入中國大陸資通訊產品通路的業者,在擬定策略前,需詳加思考欲鎖定之目標客戶,以及克服可能面臨之威脅挑戰。
第三,資通訊產品通路之跨業競爭與虛實整合越演越烈。
IT賣場主要以出租店面、收取房租獲利,而IT連鎖賣場、手機連鎖賣場、綜合家電連鎖賣場以及品牌專賣店都是以賺取產品價差獲利。IT賣場與IT連鎖賣場皆銷售多樣化資通訊產品,讓消費者可同時進行多品牌產品比較、接受產品諮詢並提升價格透明度。IT賣場也開始進行異業結盟,增加賣場服務多元化,走向賣場百貨化集中管理,提供消費者更好之購物環境。
綜合家電連鎖賣場如國美電器與蘇寧電器,為提升產品多元化及獲利管道,近年來逐漸從家電跨足資通訊產品販售。大型業者之採購議價能力,使其在產品價格上取得更高優勢,再加上長期耕耘市場,消費者對綜合家電連鎖賣場建立購買忠誠度,對其他型態之通路業者造成不小威脅。
虛擬通路如網路商城,更是國美電器與蘇寧電器佈局的主軸。國美電器2010年併購「庫巴網」、蘇寧電器2010年推出「蘇寧易購」,運用兩大通路商之全國性物流配送、售後服務、會員管理等,支援其網路購物事業。
手機連鎖賣場也因手機利潤下降,各型態通路業者跨足經營,壓縮專營手機通路業者的生存空間,目前業者正積極往創新服務以及多樣化產品銷售發展。
第四,資通訊產品通路朝鄉鎮農村與品牌體驗價值發展。
中國大陸計畫性的透過多項政策刺激鄉鎮與農村消費市場,加上各項鄉鎮農村之基礎設施逐步進展,在居民收入不斷提高下(2010年中國大陸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較2009年增長10.9%),已明顯帶動對資通訊產品的消費意願。現階段IT賣場多集中於一二級城市,較少在偏遠城市與鄉鎮地區設點。隨一二級城市競爭強度提升,往發展潛力高的三四級城市或鄉鎮農村佈局有其發展機會。
Apple所引領的品牌專賣店,也備受中國大陸通路業者重視。品牌專賣店提供消費者更完整之品牌系列產品選擇,以及更專業的產品解說,藉由專賣店建立品牌形象與增加產品銷售的掌控度,為許多資通訊品牌業者通路鋪貨的選擇考量之一。
未來,更多中國大陸本土資通訊產品品牌,逐漸瞭解諸如Apple體驗店之通路型態對品牌價值塑造的優點,勢必對品牌體驗店面衍生需求。若實體通路廠商,能進一步利用賣場匯聚人潮特性,建立品牌體驗專區,將消費者購物經驗轉化為生活體驗,將有效增加實體通路有別於虛擬通路之附加價值。賣場也藉此吸引不同消費族群光顧,打造不僅是販售商城,更是休閒娛樂場所,可有較大的區隔化與獲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