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指出,全世界有6.5億位包含各種身心狀況失能的人士,其中又以肢體障礙的族群占最大的比重,而在人權、福利意識抬頭的同步驅動之下,現代醫療科技也漸漸關注此領域的先進技術研發。目前台灣醫療器材最大宗的出口產品,即為殘疾人士用的行動輔具,然而,此類產品發展日趨成熟,生產價值鏈也漸漸往大陸移動,現階段台灣則需要思索下一波核心競爭技術選項,才能延續科技輔具的產業優勢。
本報告聚焦於「先進」肢體障礙輔助醫療器材之發展,所謂先進指的是該技術能適應使用者的動作、想法而與使用者產生互動的回應,此技術所延伸的則為較智慧化、擬人化的產品。在技術分析方面,依照「功能性替代」、「功能性輔助」、「復健類」三大技術主軸,進行深入探討,並透過全球肢體障礙族群的需求變革、市場趨勢,再進一步探討未來技術、產品的發展,提供國內研發機構及業者切入之策略建議。
目前由需求趨勢及技術發展的比對結果發現,短中期適合台灣發展的先進肢體障礙輔助醫療器材,以電子下肢及電刺激產品為重要選項,由於糖尿病下肢截肢仍為全球經濟大國的重要截肢主因,且隨著糖尿病患者的上升,預計此類需求也會增加,然而,目前電子下肢的技術仍有許多尚待突破之處,具有可切入的空間;電刺激產品則是呼應全球高齡化的議題,因為老化而形成神經肌肉骨骼的退化,也是造成肢體障礙的主因之一,電刺激產品則能以復健或功能輔助的角色,解決高齡族群行動不便的困擾,且植入式電刺激產品亦仍有許多技術突破空間,在市場及技術面皆值得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