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技醫藥醫療器材

先進肢體障礙輔助醫療器材之發展契機

免費
出版作者 黃彥臻, 李逸揚, 黃麗嘉, 白忠哲
出版單位 工研院IEK
出版日期 2009/12/31
出版類型 產業報告
所屬領域 醫療器材
瀏覽次數 3035
評價分數 1人評價/4.0分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摘要

聯合國指出,全世界有6.5億位包含各種身心狀況失能的人士,其中又以肢體障礙的族群占最大的比重,而在人權、福利意識抬頭的同步驅動之下,現代醫療科技也漸漸關注此領域的先進技術研發。目前台灣醫療器材最大宗的出口產品,即為殘疾人士用的行動輔具,然而,此類產品發展日趨成熟,生產價值鏈也漸漸往大陸移動,現階段台灣則需要思索下一波核心競爭技術選項,才能延續科技輔具的產業優勢。

本報告聚焦於「先進」肢體障礙輔助醫療器材之發展,所謂先進指的是該技術能適應使用者的動作、想法而與使用者產生互動的回應,此技術所延伸的則為較智慧化、擬人化的產品。在技術分析方面,依照「功能性替代」、「功能性輔助」、「復健類」三大技術主軸,進行深入探討,並透過全球肢體障礙族群的需求變革、市場趨勢,再進一步探討未來技術、產品的發展,提供國內研發機構及業者切入之策略建議。

目前由需求趨勢及技術發展的比對結果發現,短中期適合台灣發展的先進肢體障礙輔助醫療器材,以電子下肢及電刺激產品為重要選項,由於糖尿病下肢截肢仍為全球經濟大國的重要截肢主因,且隨著糖尿病患者的上升,預計此類需求也會增加,然而,目前電子下肢的技術仍有許多尚待突破之處,具有可切入的空間;電刺激產品則是呼應全球高齡化的議題,因為老化而形成神經肌肉骨骼的退化,也是造成肢體障礙的主因之一,電刺激產品則能以復健或功能輔助的角色,解決高齡族群行動不便的困擾,且植入式電刺激產品亦仍有許多技術突破空間,在市場及技術面皆值得投入。

目錄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 論 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第二節 研究定義與範疇 1-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1-6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9

第二章 全球肢體障礙輔助醫療器材概況 2-1

第一節 先進肢體障礙醫療器材市場需求分析 2-2

第二節 先進肢體障礙醫療器材技術與產品演進 2-11

第三節 領導廠商發展策略 2-18

第三章 先進功能性替代類產品之技術展望與發展趨勢 3-1

第一節 全球技術應用發展現況 3-2

第二節 電子上肢發展分析 3-8

第三節 電子下肢發展分析 3-24

第四章 先進功能性輔助類產品之技術展望與發展趨勢 4-1

第一節 全球技術應用發展現況 4-1

第二節 動力輔行裝置發展分析 4-8

第三節 站立控制系統發展分析 4-19

第五章 先進復健類產品之技術展望與發展 5-1

第一節 全球技術應用發展現況 5-1

第二節 電刺激產品發展分析 5-10

第三節 復健機器人發展分析 5-20

第六章 發展契機綜合分析 6-1

第一節 發展潛力與機會評估 6-1

第二節 產業結構看發展機會 6-5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結論 7-1

第二節 建議 7-3

參考文獻 8-1

=====圖表目錄=====

圖1-1 先進肢體障礙輔助醫療器材研究範疇 1-5

圖1-2 研究架構圖 1-8

圖2-1 台灣身心障礙人口數及各類別比例關係(2008年) 2-2

圖2-2 肢體障礙的成因比重 2-4

圖2-3 荷蘭糖尿病截肢盛行率研究 2-5

圖2-4 全球身心障礙人口在各年齡層的比例關係 2-7

圖2-5 老年人佔全球人口之比例變化趨勢 2-7

圖2-6 先進肢體障礙輔助醫療器材三大技術主軸 2-12

圖2-7 電子義肢的發展趨勢 2-13

圖2-8 動力輔行裝置的發展趨勢 2-15

圖2-9 站立控制系統的發展趨勢 2-15

圖2-10 電刺激產品的發展趨勢 2-17

圖2-11 復健機械人 2-17

圖2-12 Otto Bock的產品組合 2-19

圖2-13 Endolite主要產品 2-23

圖2-14 Touch bionics的電子義肢產品 2-25

圖2-15 Cyberdyne新上市產品 2-26

圖2-16 Hocoma的復健用機器人產品 2-27

圖3-1 電子義肢的使用(左:電子上肢i-LIMB;右:電子下肢C-Leg) 3-1

圖3-2 義肢的演進圖 3-3

圖3-3 2006年至2013年北美下肢義肢市場 3-5

圖3-4 SensorHand Speed的應用示意圖 3-10

圖3-5 Otto Bock最新展示電子上肢-MichelAngelo 3-11

圖3-6 i-LIMB結構圖示意圖 3-12

圖3-7 i-LIMB的應用 3-13

圖3-8 電子上肢之技術魚骨圖 3-15

圖3-9 C-Leg運作流程 3-25

圖3-10 C-Leg應用示意圖 3-26

圖3-11 RHEO KNEE應用示意圖 3-28

圖3-12 Hybrid Knee運作流程 3-29

圖3-13 電子足之技術魚骨圖 3-31

圖4-1 可彎曲關節的控制系統站立 4-2

圖4-2 日本對動力輔行裝置的市場量值預估 4-4

圖4-3 使用站立控制系統之步態分析 4-5

圖4-4 站立控制系統的種類 4-6

圖4-5 動力輔行裝置技術魚骨圖 4-14

圖4-6 Otto Bock的Sensor Walk站立控制系統 4-19

圖4-7 站立控制系統的技術魚骨圖 4-22

圖5-1 造成功能性電刺激的電場 5-2

圖5-2 功能性電刺激電極在肢體使用的位置 5-3

圖5-3 植入式與表面式功能性電刺激產品 5-5

圖5-4 電刺激搭配腳踏車產品復健 5-7

圖5-5 Bioness公司的NESS L300產品外觀 5-10

圖5-6 一般的植入式功能性電刺激產品 5-12

圖5-7 Neurostep的產品外觀 5-13

圖5-8 Neurostep主機的作用方式 5-14

圖5-9 RehaBike系統 5-15

圖5-10 功能性電刺激系統技術魚骨圖 5-16

圖5-11 Lokomat®-全自動機器人步態訓練與評估系統-成人型(左圖)

與幼童型(右圖) 5-20

圖5-12 Armeo®-Functional upper extremity rehabilitation 5-22

圖5-13 安川電機的復健機器人TEM LX2 typeD 5-23

圖5-14 Ambulatory Training Robot (AID-1) 5-23

圖5-15 Ambulatory Training System 5-24

圖5-16 復健機器人技術分析魚骨圖 5-26

圖6-1 先進肢體障礙輔助醫療器材之台灣切入機會雷達圖分析 6-6

表2-1 Össur公司的發展 2-20

表2-2 Össur公司的先進照護醫療器材 2-21

表3-1 主要電子上肢產品比較表 3-8

表3-2 台灣發展電子上肢產品之SWOT分析 3-21

表3-3 主要電子下肢產品比較表 3-24

表3-4 台灣發展電子下肢產品之SWOT分析 3-37

表4-1 各種站立控制系統的潛在使用族群 4-7

表4-2 HAL-5 Type-B及其功能規格 4-9

表4-3 動力輔行裝置發展議題與對策 4-14

表4-4 台灣發展動力輔行裝置之SWOT分析 4-17

表4-5 各種站立控制系統的優缺點 4-20

表4-6 各種站立控制系統的可動式關節比較 4-23

表4-7 台灣發展站立控制系統之SWOT分析 4-26

表5-1 兩種功能性電刺激系統比較 5-6

表5-2 功能性電刺激產品適應症 5-8

表5-3 身障輔助(含復健)機器人市場 5-9

表5-4 台灣發展功能性電刺激產品之SWOT分析 5-19

表5-5 復健機器人基本功能規格表 5-24

表5-6 台灣發展復健機器人之SWOT分析 5-30

表6-1 先進肢體障礙輔助醫療器材之台灣切入機會評估 6-2

表7-1 先進肢體障礙輔助醫療器材之材料與製程問題與解決方案 7-5
章節檔案下載
第一章 緒論
9
0 元/點
第二章 全球肢體障礙輔助醫療器材概況
27
0 元/點
第三章 先進功能性替代類產品之技術展望與發展趨勢
39
0 元/點
第四章 先進功能性輔助類產品之技術展望與發展趨勢
26
0 元/點
第五章 先進復健類產品之技術展望與發展
30
0 元/點
第六章 發展契機綜合分析
9
0 元/點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6
0 元/點
上一篇生物辨識技術之機會與商機研究
下一篇智慧車輛之駕駛輔助系統商機與台...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