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業供應鏈關鍵因素分析

免費
出版作者 謝麗雪
出版單位 紡織綜合所
出版日期 2005/01/06
出版類型 產業報告
所屬領域 紡織
瀏覽次數 1463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摘要

本研究將以針織成品布為分析主軸,由全球紡織貿易環境、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及產業價值鏈分析探討針織業在全球供應鏈競爭中的成功關鍵因素。根據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全球貿易環境與主要市場變化可歸納以下兩項重點:

1.2005年紡織品配額取消後,全球紡織貿易環境的變遷已衝擊針織業全球供應鏈競爭態勢,主要影響與挑戰如下:

(1)微利時代壓縮供應商利潤及交期

2005年紡織品配額取消後,中國大陸、越南、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等新興紡織品及成衣製造國家將帶動全球比價,勢必讓交易價格進一步下滑,迫使全球零售業者採取低價佔有市場,形成惡性價格競爭,侵蝕企業利潤。

(2) 全球供應鏈結構劇烈變化與移轉

2005年紡織品配額取消後,全球買商可以從任何地點自由採購商品,不再受限於供應地配額大小,為了佔有市場競爭優勢,品牌商、大型貿易商及零售業者將轉移採購地點至配額解除國家,尋求更低廉的生產成本。整體而言,全球紡織品供應鏈之生產製造移往中國大陸、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土耳其等低價生產成本國家的情勢將更為明顯。

(3) 國際保護主義形成新的貿易壁壘

2005年紡織品配額取消後,歐、美、日等主要紡織品進口國家及各國政府為保護國內業者生存空間,除了積極與其他國家締結多邊或雙邊貿易協定,形成區域內自由貿易經濟體,以協助國內業者因應配額取消帶來新的競爭,另外也採取包括防衛措施、貿易障礙以及救濟措施等各種不同的貿易保護措施來保障國內業者,諸如:重新設限配額、提高關稅、環保與各項品質認証、指控傾銷、課徵平衡稅等各種不同的保護措施,形同另一型式的國際貿易壁壘。

除了近年來逐漸呈現全球競爭效應之區域經濟體所形成之貿易壁壘,由非關稅所形成之技術性貿易障礙,例如:產品品質符合性規定、驗証、環保等標準及技術性規定,也將對未來國際紡織品採購產生重大影響。近年逐漸興起之 Oeko-Tex Standard 100(環保紡織標準100)、SA8000(企業社會責任標準)以及WRAP(全球責任成衣生產準則)等認証即限制紡織品出口國家必須符合進口國之生產條件。

2. 全球紡織市場為買方驅動的價值鏈,大型零售商、貿易商以及品牌商的需求決定了上游供應商的價值活動並影響產品價格指標,其採購策略將衝擊全球供應鏈的變化。後配額時代全球採購趨勢如下:

(1)集中供應商降低管理成本

配額取消後,將可使進口商及零售商進行全球各據點的整併,以減少重疊的業務功能,進行更有效率的運輸及倉儲管理。全球採購趨勢將轉向能夠提供由設計到成品製造整套服務的單一供應商,並大幅減少供應地的數目,一方面易於管理,另一方面可減少管理成本。

(2)重視供應商整體供應鏈團隊品質

為了降低交易風險,大型零售商、貿易商以及品牌商在供應商的選擇上,會挑選具有規模、國際化及財務結構健全的供應商團隊,除了具競爭力的價格、品質與交期為基本必備條件,還有許多影響他們下單的重要因素。以紡織品及成衣重要進口國之一的美國為例,美國成衣進口商採購的重要考慮因素係依據供應商的競爭力是否能達到下列十三項關鍵因素。整體而言,供應商必須具有垂直整合生產供應鏈與快速反應市場需求變化之專業管理能力,才能得到採購商的青睞。

①符合美國海關規定之能力

②符合勞工人權要求之能力

③訓練勞工之能力及成本

④提供貨物運輸安全之能力

⑤原料及成品之運輸能力

⑥紗、布等原料之品質及價格

⑦保證品質及交貨期之能力

⑧具備市場進入之優惠待遇

⑨法規之透明性及可預測性

⑩政治制度之透明性

⑪工廠之運作效能

⑫對於顧客之服務能力

⑬具競爭力的價格

(3)選擇具垂直整合生產供應鏈能力的供應商

在全球化激烈競爭下,為了專注經營市場行銷,原本屬於品牌商、零售商及貿易商之設計、行銷通路功能將轉嫁至生產者,以節省供應鏈管理成本。供應商除了生產製造還必須負擔更多的責任,包括提供買方市場資訊蒐集與分析、協同設計、垂直整合生產供應鏈以及與客戶共同開發新產品等服務。

針對上述全球紡織貿易發展重要趨勢,本研究建立了「針織業供應鏈關鍵因素」推導架構。在研究核心架構中,首先由全球紡織品貿易環境的變遷與採購需求變化,確立全球競爭態勢已由企業或國家間的競爭,轉為全球供應鏈間的競爭,並尋求供應鏈競爭策略的制定與產品定位之間的關聯性與重要性。由研究結果發現,針織業者在擬定全球供應鏈競爭策略前必須先釐清產品定位,不同的產品定位應輔以不同的供應鏈策略,才能符合市場對該類型產品的需求。故選擇契合產品定位的供應鏈策略為達到事半功倍、創造全球競爭優勢的首要關鍵。

針織業供應鏈全球競爭關鍵因素分析架構在選擇產品定位上,本研究經由針織製程成本與產品利潤分析結果顯示,在微利時代,唯有透過開發符合消費者需求之創新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價值,以增加需求來提高產品利潤,才是針織業供應鏈創造利潤的關鍵。因此,以長期發展而言,企業以「創新產品」為發展定位才能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創造利潤,避免與新興生產國家間之惡性價格競爭。

最終階段,藉由深入探討在全球供應鏈競爭中扮演客戶關鍵角色之品牌商、大型零售商及貿易商所處之需求及競爭環境體系,解析其在價值活動中的角色及所承受之需求及競爭壓力,以協助業者站在客戶的角度瞭解客戶真正需求,從而尋求全球供應鏈競爭關鍵因素。

由上述分析結果歸納出「快速反應」及「創新產品」為推動客戶滿意之要素。基於此,在以「創新產品」為發展定位前提下,針織業供應鏈全球競爭關鍵因素有二:

1.擁有快速反應市場需求之全球運籌價值鏈體系。

2.擁有具差異化競爭之創新產品。

擁有快速反應市場需求之全球運籌價值鏈體系

全球運籌之產銷價值鏈的管理核心在於強調企業以全球觀專注於核心業務,以顧客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化企業內部資源配置,並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廠商或策略聯盟夥伴,形成全球化專業分工之生產行銷體系,串連供應鏈每個環節的配合與效率,快速反應市場需求,為顧客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與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最終提升企業的利潤與競爭力。此必須由以下七個構面驅動:

(1)佈建全球運籌之價值鏈

(2)快速流通供應鏈資訊

(3)導入資訊科技

(4)提升工作流程效率

(5)提升組織效能

(6)建立策略聯盟體系

(7)建立客戶合作關係

針織業全球運籌之產銷價值鏈快速反應體系

擁有具差異化競爭之創新產品

產品創新是形成差異化競爭的最佳利器,技術層次越高越能形成市場區隔。產品創新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配合市場機制決定新產品研發計畫。針織紡織品的創新主要是由原料端的新纖維開發及下游產品染色處理、印花設計及後處理加工技術來開發差異化新產品,而未來產品發展趨勢將強調結合功能與流行性之高科技紡織品。

經由競爭力分析、業界訪談以及問卷調查研究結果發現,台灣針織業在全球的角色,已經由過去純粹來樣加工型態的OEM代工廠商,提升為具有設計能力的設計製造商。台灣在新興生產國家低價搶單之下,大宗化規格品已不具國際競爭力,必須積極轉型為以創新產品為定位,才能維持長久之國際競爭力。故未來應強化產品創新研發及設計能力,並加速與世界品牌接軌,藉由學習國際品牌發展經驗,朝向OBM自創品牌生產行銷之路邁進,才是台灣針織業永續經營的目標。若以創新產品為發展定位,本研究建議台灣針織業因應全球供應鏈競爭策略,必須涵蓋下列八大構面:

(1)佈建全球運籌之價值鏈

(2)建立策略聯盟體系強化合作關係

(3)強化產品創新及研發設計能力

(4)建立協同設計能力

(5)強化目標市場拓銷能力

(6)發展自有品牌與通路

(7)強化資訊科技的應用

(8)加速教育訓練及國際專業人才導入

台灣針織業在全球的角色

總體而言,台灣針織業的優勢源自資金實力、擁有豐富的化學纖維原料來源、彈性與快速生產能力、成熟的染整加工技術、品管、服務以及國際貿易經驗。然而,這些能力只能維持短期競爭優勢。中國大陸、土耳其、及波蘭等新興生產國家將快速循代工途徑與世界品牌及大型零售商接軌,進而發展可能取代台灣現有生產技術、管理、服務及行銷經驗等之競爭優勢。因此,台灣針織業如何建立因應全球供應鏈競爭之策略,己為刻不容緩之重要議題。

在全球供應鏈競爭激烈的態勢中,企業單打獨鬥已無法生存於全球化競爭。台灣針織業者應摒棄過去獨資發展心態,必須團結起來,積極垂直整合針織業供應鏈各環節之競爭優勢,善用政府與研究單位研發及設計資源,開發差異化創新產品,並順應全球區域經濟體發展趨勢佈局全球。透過策略聯盟強化全球產銷運籌及垂直整合供應鏈的能力,形成以接單為主體之策略聯盟體系,才能發揮整體戰力,在針織業全球供應鏈競爭中維持長久地位。

另外值得觀注的是,2005年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後,中國大陸挾其廉價勞力及成本優勢,將成為世界工廠與紡織品輸出大國,對台灣成品布的輸銷中國大陸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內需市場的龐大潛力不容忽視,應善用同屬華文市場優勢及早佈局中國大陸市場。唯需注意的是目前國際形成中的各項貿易防衛措施主要係針對中國大陸,故在分散風險下,全球多點佈局策略益加重要。

未來在與中國大陸的互動上,應與之維持良性分工,並加強研發、設計能力,積極與在中國大陸之世界品牌接軌,朝向OBM自創品牌行銷經營模式發展,才能與全球低製造成本國家形成差異化競爭與市場區隔,除了為台灣針織業拓展市場,也為台灣針織業發展國際品牌,創造產業高值化之轉型契機。

目錄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與架構

  1-4 問卷設計與發放對象

  1-5 研究時程

  1-6 定義、範圍與分類

  1-6-1 供應鏈與價值鏈定義

  1-6-2 針織業定義與研究範圍

  1-6-3 產品特性與分類

  1-7 針織業供應鏈關鍵因素分析架構

第二章 全球針織產業現況與發展趨勢

  2-1全球針織市場概況

  2-2 產品發展趨勢

  2-3 技術發展趨勢

  2-4 主要進口國家市場概況

  2-4-1 美國市場

  2-4-2 歐洲市場

  2-4-3 日本市場

  2-5 中國大陸針織產業概況與發展趨勢

  2-5-1 針織業以一貫廠居多

  2-5-2 產業分佈具群聚性

  2-5-3 市場概況與發展趨勢

  2-5-4 產品與技術發展趨勢

  2-5-5 小結

  2-6 其他主要國家針織產業概況

  2-7 後配額時代全球針織業環境的變化與挑戰

第三章 針織業供應鏈全球競爭關鍵因素分析

  3-1 全球主要針織市場需求及採購趨勢

  3-2 選擇契合產品定位的供應鏈策略

  3-3 針織業供應鏈全球競爭關鍵因素

第四章 台灣針織產業概況與供應鏈分析

  4-1 產業發展歷程與影響發展之關鍵因素分析

  4-2 產銷及進出口分析

  4-3 生產供應鏈介紹及各環節競爭關鍵因素分析

  4-3-1 纖維製造廠

  4-3-2 紡紗廠

  4-3-3 針織廠

  4-3-4 針織機械廠

  4-3-5 印花及染整加工廠

  4-4 企業經營型態分析

  4-4-1 企業經營型態發展歷程

  4-4-2 專業布商在台灣針織業的角色與價值

  4-4-3 重要廠商經營模式分析

  4-5 台灣針織業綜合現況分析

  4-5-1 台灣針織業者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4-5-2 台灣針織業者因應環境變遷之競爭策略

第五章 台灣針織業全球競爭力分析

  5-1 台灣針織業的競爭力分析

  5-2 台灣針織業與各國家競爭力比較分析

  5-3 台灣與中國大陸競合分析

  5-3-1 中國大陸針織業對台灣的影響

  5-3-2 台彎與中國大陸競爭優勢比較

  5-3-3 善用中國大陸資源維持兩岸良性分工

  5-4 台灣在全球針織業的角色

  5-5 小結

第六章 台灣針織業因應全球供應鏈競爭策略分析

  6-1 佈建全球運籌之價值鏈

  6-1-1 據點佈局與運作模式分析

  6-1-2 重要廠商全球運籌模式分析

  6-2 建立策略聯盟體系強化合作關係

  6-3 強化產品創新及研發設計能力

  6-4 建立協同設計能力

  6-5 強化目標市場拓銷能力

  6-6 發展自有品牌與通路

  6-7 強化資訊科技的應用

  6-8 加速教育訓練及國際專業人才導入

第七章 結語與建議

  7-1 結語

  7-2 建議

  7-2-1 對業者的建議

  7-2-2 對環境建構面的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針織業供應鏈關鍵因素分析」問卷

=====表目錄=====

表2-1 因應衣著需求趨勢之紡織新素材與布料發展方向

表2-2 中國大陸針織業主要產業群聚區域一覽表

表2-3 中國大陸針織市場規模預測

表2-4 2003年中國大陸針織業營運績效(行業平均)

表2-5 2003年中國大陸針織業綜合排名前10位

表2-6 2003年中國大陸針織物及針織服裝出口情況

表2-7 2004年1-7月中國大陸針織布出口前十大市場

表2-8 2004年1-7月中國大陸針織服裝出口主要產品

表2-9 2004年1-7月中國大陸針織服裝出口前十大市場

表2-10 2003年中國大陸針織物及針織服飾進口狀況

表2-11 2003年中國大陸紡織機械進口超過億美元的產品種類

表2-12 全球主要區域經濟體與自由貿易協定

表2-13 國際主要非關稅之技術性貿易障礙

表4-1 台灣針織產業發展歷程與影響發展之關鍵因素

表4-2 2004年1~8月台灣布類產品出口統計

表4-3 1996年~2003年台灣針織布進口統計

表4-4 1996年~2003年台灣經編針織布生產銷售統計

表4-5 1996年~2003年台灣圓編布生產銷售統計

表4-6 1996年~2003年台灣針織布印染整理生產銷售統計

表4-7 1996年~2003年台灣針織布出口統計

表4-8 1996~2003年台灣針織產業生產指數統計

表4-9 台灣針織業依企業規模可區分為三種經營模式之企業型態

表5-1 台灣針織產業與各國家競爭力比較

表6-1 儒鴻公司全球運籌之據點配置與考量因素

表6-2 台灣主要纖維技術產品動態

=====圖目錄=====

圖1-1 研究方法與架構

圖1-2 供應鏈示意圖

圖1-3 Michael E.Porter之價值鏈

圖1-4 針織成品布之生產供應鏈

圖1-5 針織成品布生產流程之基本運作型態

圖1-6 針織成品布產品分類

圖1-7 針織業供應鏈關鍵因素分析架構

圖2-1 中國大陸5大省市出口針織布金額比較

圖2-2 中國大陸針織布出口數量前5大省市所佔比例

圖2-3 中國大陸針織服裝前5大省市出口金額比較

圖2-4 中國大陸針織服裝出口數量前5大省市所佔比例

圖2-5 1999~2003中國大陸針織業產值及年增率

圖2-6 1999~2003年中國大陸針織業銷售收入與年增率

圖2-7 1999-2003年中國大陸針織業廠家數及年增率

圖2-8 1999~2003年中國大陸針織物及針織服裝出口金額與年增率

圖2-9 中國大陸針織布出口市場前5大市場所佔比例

圖2-10 中國大陸針織服裝出口市場前5大市場所佔比例

圖2-11 1999~2003年中國大陸針織品及針織服飾進口金額及年增率

圖2-12 中國大陸針織品進口國家和地區統計分析

圖2-13 2003年中國大陸紡織機械進口產品種類結構圖

圖2-14 紡織品配額取消後各國在美國成衣市場市佔率

圖3-1 企業以創新產品為發展定位可提升產品附加價值與創造利潤

圖3-2 由品牌、零售商及貿易商之價值活動體系解析滿足客戶需求關鍵因素

圖3-3 資訊層層轉介之無效率供應鏈體系

圖3-4 快速反應之價值鏈體系

圖3-5 針織業全球運籌之產銷價值鏈快速反應體系

圖4-1 台灣針織成品布生產供應鏈及產業關聯圖

圖4-2 台灣針織產業價值鏈各環節主要競爭關鍵因素

圖4-3 台灣針織成品布相關業者目前面臨的挑戰分析

圖4-4 針織業受訪者公司未來3年投資或擴廠計畫意願分析

圖5-1 針織產業五力分析

圖5-2 受訪者認為台灣針織業未來主要競爭國家分析

圖5-3 台灣在全球針織業的角色

圖5-4 台灣針織成品布相關業者的競爭優勢分析

圖5-5 台灣針織成品布相關業者因應未來全球競爭的主要營運策

圖5-6 台灣針織成品布相關業者未來應優先強化之競爭力分析

圖5-7 台灣針織成品布供應鏈創造高附加價值的關鍵分析

圖6-1 世界區域經濟體之自由貿易網路(世界貿易壁壘)

圖6-2 針織成品布全球運籌之價值鏈據點佈局

圖6-3 紡織品策略聯盟合作研發推廣案例

圖6-4 針織成品布製造供應鏈之產品創新關鍵因素與附加價

圖6-5 歐、美客戶在台灣下單的針織成品布種分析

圖6-6 台灣針織成品布未來主要外銷市場分析

圖6-7 台灣針織成品布主要通路結構

圖6-8 受訪者認為拓銷針織成品布最有效益的方式分析

圖6-9 受訪者認為資訊科技對於針織業競爭力的影響性分析
章節檔案下載
第一章 緒論
9
0 元/點
第二章 全球針織產業現況與發展趨勢
39
0 元/點
第三章 針織業供應鏈全球競爭關鍵因素分析
16
0 元/點
第四章 台灣針織產業概況與供應鏈分析
21
0 元/點
第五章 台灣針織業全球競爭力分析
17
0 元/點
第六章 台灣針織業因應全球供應鏈競爭策略分析
33
0 元/點
第七章 結語與建議
7
0 元/點
第八章 參考文獻
6
0 元/點
附錄 「針織業供應鏈關鍵因素分析」問卷
4
0 元/點
上一篇台灣塑膠機械廠在大陸市場涉入概...
下一篇手機發展趨勢對關鍵零組件的影響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