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電子資訊資訊硬體

從應用模式與技術產品化剖析數位家庭市場之發展

免費
出版作者 高振偉、謝佩芬、許桂芬、龔俊光、洪春暉、郭家蓉、施雅茹、謝雨珊、魏傳虔
出版單位 資策會MIC
出版日期 2006/11/29
出版類型 產業報告
所屬領域 資訊硬體
瀏覽次數 1578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摘要

在數位電視、影音壓縮、數位儲存與家庭網路連結等相關技術標準逐漸成熟後,廠商陸續將數位家庭概念轉化為實質商品,並規劃其對於數位家庭的應用情境。在此發展趨勢下,傳統消費性電子產品逐漸發生變化,除了朝功能整合的方向發展外,並逐漸具備家庭網路的連結與互通能力。另一方面,在ICT市場逐漸成熟與飽和下,ICT業者也陸續將觸角深入家庭各角落,並透過PC、網路通訊等產品,與傳統家庭電子產品的融合。

在傳統消費性電子產品方面,數位電視機產品除走向薄型化之外,內建免費電視接收服務將成為基礎規格,而電視機業者也將配合主要市場推出支援付費電視服務接收的特定機種。在影音週邊產品方面,STB因電視服務業者推動高畫質與PVR服務,結合HD與PVR的STB漸成主要趨勢,DVD錄放影機則因數位電視時代的來臨,納入數位電視Tuner的比重增加,同時為因應高畫質內容,儲存技術將由紅光轉進藍光。電視遊戲機則正邁向次世代機種,除了原有的電視遊戲功能外,更朝多元娛樂應用發展。

在ICT產品方面,PC將朝向影音多媒體應用發展,產品呈現迷你化、仿CE化或TV PC等發展趨勢;家庭網路產品扮演串接各家庭終端產品的功能,並由有線網路產品逐漸擴充至無線網路產品。在家庭閘道器方面,目前朝影音與娛樂應用發展。家庭監控系統亦走向數位化,由被動監視到主動應變,家庭監控產品朝向全方位遠端數位監控安全發展的趨勢更為明顯。

整體而言,在數位家庭應用與技術的發展下,相關產品在軟硬體與服務業者的推動下漸次浮現,中長期而言,數位家庭相關產品將具發展潛力。

目錄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二、研究定義與範疇 4

 三、研究方法與架構 6

 四、本書架構 8

第二章 數位家庭應用模式與情境發展趨勢分析 11

 一、CE廠商之應用情境與產品佈局 11

 二、ICT廠商之應用情境與產品佈局 22

 

第三章 數位家庭關鍵技術分析 43

 一、數位電視傳輸 43

 二、數位動態影音壓縮 49

 三、數位儲存 54

 四、家庭網路接取技術 59

 五、數位家庭平台 75

第四章 產品趨勢與發展潛力 85

 一、數位電視機 85

 二、數位影音週邊產品 89

 三、電視遊戲機 97

 四、多媒體PC 103

 五、家庭網路產品 113

 六、家庭閘道器 121

 七、數位監控系統 12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1

 一、大廠推動應用情境與關鍵技術漸趨成熟 131

 二、數位家庭產品陸續興起 133

 三、產業發展建議 137

===圖目錄===

圖1-1 數位家庭應用演進趨勢 2

圖1-2 音樂儲存媒體演進圖 3

圖1-3 數位家庭主要範疇 5

圖1-4 研究方法 6

圖1-5 研究架構示意圖 8

圖2-1 PanasonicEMIT網路通訊架構 14

圖2-2 HORASO Network服務示意圖 15

圖2-3 Hitachi數位家庭發展架構 16

圖2-4 Samsung Homevita概念圖 18

圖2-5 LG HomeNet數位家庭概念與家電產品 21

圖2-6 Microsoft「MCE+MCX」運作模式 24

圖2-7 Microsoft產品設計訴求多元發展 25

圖2-8 Microsoft UMPC概念之相關產品 26

圖2-9 搭配Intel VIIV平台之不同產品型態 28

圖2-10 Intel VIIV平台下之Ecosystem與數位家庭網路概念 28

圖2-11 Intel開始尋求PC產品以外的訴求重點 29

圖2-12 AMD進入數位家庭的產品組合 30

圖2-13 Apple iTV運作模式 31

圖2-14 Sony數位家庭娛樂產品佈局 32

圖2-15 Sony PSP與LocationFree運作模式 33

圖2-16 Sony LocationFree運作模式 34

圖2-17 ASUS推出Wireless Media Library概念產品 35

圖2-18 DELL推出最新Gaming PC-XPS 600系列 36

圖2-19 DELL展示最新概念化NB 37

圖2-20 MSI的Living Room PC與可攜影音平台概念產品 38

圖2-21 KT-Home N系統模型圖 40

圖3-1 數位電視提供服務示意 44

圖3-2 全球數位地面廣播電視標準採用情形 45

圖3-3 全球數位有線電視標準採用情形 47

圖3-4 全球數位衛星電視標準採用情形 48

圖3-5 各種電視系統傳輸模式示意 49

圖3-6 數位動態影音壓縮技術發展示意 50

圖3-7 硬碟提升記錄密度的原理 57

圖3-8 水平記錄技術與垂直記錄技術之結構與原理 59

圖3-9 數位家庭網路傳輸技術各領山頭 60

圖3-10 ZigBee協定堆疊圖 63

圖3-11 Z-Wave Protocol Stacks 66

圖3-12 S-MAC Protocol Stacks 68

圖3-13 HPAV協定架構圖 72

圖3-14 數位家庭聯盟平台之面貌 77

圖3-15 Middleware跨平台互通 84

圖4-1 Matsushita的TNavi互動電視 88

圖4-2 TV Portal Zone服務示意圖 88

圖4-3 電視服務業者高畫質服務與產品 90

圖4-4 業者所推出之PVR STB 91

圖4-5 Hybrid Model Solution 92

圖4-6 Multi-Codec Solution 93

圖4-7 DTT Receiver for PC/NB 94

圖4-8 全球電視遊戲機銷售預估 98

圖4-9 Microsoft的數位家庭娛樂環境 99

圖4-10 任天堂Wii控制器與遊戲的創意搭配 101

圖4-11 HP搭載MCE作業系統之產品 110

圖4-12 FujitsuTV PC產品 111

圖4-13 iMAC運作模式 118

圖4-14 MIMO Router產品 119

圖4-15 HomePlug產品 120

圖4-16 Wi-Fi Softphone產品 121

圖4-17 Intel以DMA連結數位家庭產品 123

圖4-18 Tivo to Go服務模式示意 124

圖4-19 SlinBox運作示意 125

圖4-20 全方位遠端數位監控安全系統方案 130

===表目錄===

表2-1 日本數位家電應用比較 17

表2-2 LG HomeNet Solution 20

表2-2 LG HomeNet Solution-續 21

表2-3 SK Consortium提供之Home Network服務項目 39

表2-4 KT Consortium所提供之Home Network示範服務 40

表2-5 KT-Home N所提供之服務 41

表3-1 MPEG4各種解析度與最大資料傳輸率比較表 52

表3-2 常見的動態影像壓縮技術比較表 53

表3-3 高畫質內容儲存容量需求 54

表3-4 DVD與次世代藍光技術之比較 55

表3-5 全球主要數位家庭聯盟平台 75

表3-5 全球主要數位家庭聯盟平台-續 76

表3-5 全球主要數位家庭聯盟平台-續 77

表4-1 日系品牌所推硬碟最高容量機種 95

表4-2 日系品牌硬碟型DVD錄放影機搭載數位Tuner機種一覽 95

表4-3 藍光兩大陣營DVD錄放影機上市概況 96

表4-4 家用電視遊戲機規格演進 97

表4-5 MicrosoftMCE各代版本之差異 107

表4-6 FujitsuTV PC產品規格 111

表4-7 多媒體娛樂應用定位之PC系統區隔 113

表4-8 家庭控制網路產品發展藍圖 115

表4-8 家庭控制網路產品發展藍圖-續 116
章節檔案下載
第一章 緒 論
9
0 元/點
第二章 數位家庭應用模式與 情境發展趨勢分析
31
0 元/點
第三章 數位家庭關鍵技術分析
42
0 元/點
第四章 產品趨勢與發展潛力
46
0 元/點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
0 元/點
上一篇由我國近年來基因科技相關立法草...
下一篇美國一般手工具市場概況分析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