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內工具機與機械零組件產業快速成長,金融風暴後的再度快速成長,使得廠商有檢視過去的營運模式不足之處之契機,加上政府政策支持,探討此一議題有其必要性。機械零組件為台灣主要之機械產業之一,目前零組件產業面臨國家間競爭白熱化及確定發展方向之局面,但各零組件資訊較為零散,尚無一全面性整合資訊提供。本計畫將由下游產品-工具機角度出發,並以控制器的發展策略,提供台灣相關機械零組件業界相關研發方向之參考。
台灣工具機所需的控制器,長期受到日本發那科、三菱電機、德國西門子,及海德漢等多家控制器大廠的控制,經常因產能供應不及,導致市場缺貨,而且也箝制了我國工具機開發新機種的空間。PC-Based控制器的潮流愈來愈形蓬勃發展,從最近幾年來的國際性機械展可獲得證實。在1996年美國芝加哥「IMTS」以及日本東京「JIMTOF」兩大工具機展中,已可用百家爭鳴來形容。很多人認為具開發性架構PC-Based控制器,未來有可能取代傳統封閉式,專屬性架構的控制器,正如PC的浪潮以以其排山倒海之勢已逼得傳統電腦巨人日漸式微的先例。
PC-Based控制器的開發,無異為久被日本NC控制器所壟斷的控制器市場開創了轉機,惟國內發展迄今,供應業者近30多家,然經營規模皆不大,多屬中小企業型態;且技術發展方面,除在軟體開發技術上可與日美歐先進國相匹配抗衡外,過去在產品穩定性與可靠度上不足的地方意有所改善;此外在產品品質、系統整合與支援技術上亦逐漸滿足市場需求。
我國工具機近幾年雖然在的技術有突破性的進展,但實際上機械的加工效能還是與國際大廠有明顯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在於國際大廠在近十年中紛紛投入控制器與軟體技術使機器具有智能化的學習控制功能,雖然我國工具機業者目前在智能化工具機技術仍相當陌生與薄弱,但是台灣具有雄厚的資訊與電子產業技術底子,如果能善用並結合我國資訊與電子業的實力,智能化工具機技術或許反而可以成為我國工具機業者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