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臺灣所面對的是更為嚴峻、更具挑戰的大環境,也正因為如此,對外,必須因應全球與區域經濟整合,所可能為臺灣所帶來的衝擊;對內,則必須催生一個與既往不同的成長模式,投入更高層次的產業來進行升級與轉型,建立起一套不同於以往的競爭資產,並建構這些資產所須的制度與框架。在上述的背景之下,《台灣產業技術前瞻研究計畫》延續2015年臺灣產業發展與科技整合研究計畫概念,以協助政府提出我國「中長期產業與技術前瞻布局」作為定位,為臺灣產業技術布局擘劃出具方向性、階段性的技術發展藍圖,以配合發展策略,讓臺灣的技術前瞻布局規劃內容,得以有效獲得落實。
為了探討未來技術發展之路徑,本研究參考各國科技前瞻之相關研究成果,找出「產業科技生命週期之定位」,其中發現,ICT的影響力從1970年代的個人電腦問世後,開始迅速滲透到政府、工商業與家庭之中,其後在行動通訊、雲端、巨量資料與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逐步崛起後,對前述「產業科技生命週期之定位」中的各類產業,分別引發出了「植物工廠」、「食品履歷」、「智慧穿戴」、「智慧建築」、「電動車」、「智慧電網」、「智慧家電」、「次世代網通」、「智慧手持」、「智慧工廠」等各類嶄新的跨領域融合應用,並持續擴散中。
鑒於資訊科技對總體產業的影響十分深遠而巨大,除了資訊科技的持續深化外,未來的創新將更多是來自於資訊科技與各產業的融合發展,以碰撞出新的、可改變人類生活形貌的重大科技;同時,因應前述之未來趨勢與課題,產業技術研發目標應思考解決之道並為臺灣人民帶來更智慧與便利、更安全、更健康、永續的生活情境。因此,本計畫強調未來的產業技術研發方向必須兼顧「各領域自身的基礎研究」與「融合IT技術前提下的跨域應用」兩大構面,技術創新基調符合「IT再進化」、「生活智慧化」、「環境永續化」、「人體強健化」、「國土強韌化」以及「生命優質化」等研發目標去規劃中長期的產業技術布局。而今年度作為三年期計畫之第一年,除了針對上述六大產業技術創新基調之全球、臺灣趨勢議題進行彙整與歸納之外,並基於未來趨勢動向與發展情境,以讓民眾享有便利、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為目標,進一步挑選資源循環、智慧建築與智慧社區兩個主題,從未來情境、需求拉力、關鍵技術發展方向,建構發展策略藍圖。
在後續規劃上,除了持續增進、調整現有的前瞻技術策略規劃之外,亦將針對相關的策略技術藍圖之研究方法、流程進行精進,希望藉此給予後續研究更明確的指引,以催生更多策略技術藍圖的呈現與落實。
關鍵字:智慧建築、智慧社區、資源循環、技術前瞻策略規劃、技術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