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齡化人口的持續成長,同時國民經濟水準增加,對於醫療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醫療保健的需求與整體市場也維持穩定的成長,醫療器材產業的成長動能與醫療保健市場息息相關,在部分與慢性疾病以及居家保健次領域產品發展,深具成長潛力。
台灣的醫療器材產業大多屬於中小企業,具有彈性製造、產品改良的優點,每年在產業產值的成長上均有不錯的表現。然而我國的廠商結構偏重於居家保健相關的醫療器材產品製造,如電動輪椅、電動代步車、血壓計、血糖計、體溫計、隱形眼鏡等,大多是代工製造的模式,在無法掌握關鍵技術或材料、少有自有品牌且內需市場小的劣勢下,近年來我國的醫療器材廠商已紛紛將製造基地外移,這是目前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最大隱憂。
全球的人口結構逐漸在演變,少子高齡化的社會是可以預見的趨勢,台灣的人口成長率近幾年來逐漸降低,未來將面臨人口負成長的挑戰,在人力資源不再是優勢的情況下,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有新的思維與策略。因此,著重在研發創新與市場行銷方面的發展,提昇產業的附加價值,是現階段積極可行的重要目標。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承接政府經濟部技術處「產業技術知識服務(ITIS)計畫」,自2003年起編撰「醫療器材工業年鑑」完整記錄台灣以及全球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軌跡,內容涵蓋每年度的市場、產品、法規與重大議題的變化與探討,以期提供產、官、學、研各單位完整而有價值之資訊作為參考,並希冀藉此促進更多的業者瞭解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與投入,共同擘畫我國醫療器材產業蓬勃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