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現況
(一)全球市場現況:
2007年全球電解銅市場呈現需求大於供給的現象(缺口約4.2萬噸)。現階段主要產銅國家因營運、罷工、氣候異常等狀況,銅礦產出有遞減現象,對於未來市場供給面產生隱憂。
國際銅價則反覆震盪,年平均現貨價格$7,126美金/噸。高價已造成消費抑制現象。
(二) 國內應用現況:
國內銅產品主要供給內需市場,以電線電纜為最大宗。由於國內不產銅,對銅材料進口依存度高,2007年台灣電解銅總耗用量約60萬噸,排名全球第8。
銅半成品方面,以銅合金錠進口量最大,不過受銅材價格高漲影響,各項銅製品進口量明顯減少;出口量則以銅板片、廢銅為大宗。
二、 展望
(一) 新產品:
受惠於車用電子及新興國家汽車市場的成長,相關銅產品應用深具發展潛力
推廣高效能電機系統,達到節能電源、提高機電產品效能的目的;有效推廣銅在建築、裝飾、衛生醫療中的應用;
(二) 產業前瞻:
低價產品策略已逐漸失去競爭力,面對整個經營環境的改變,要如何加強國內熔鑄技術及設備等級、提升銅材料及相關合金的研發能量,將是我國銅產業未來的成敗關鍵。
三、競爭分析
(一) 優勢:
國內銅半成品加工業及周邊產業配合完整;且製程技術及採購通路累積豐富經驗
生產靈活度高,可配合少量多樣訂單。
(二) 劣勢:
不易掌控原料,亦受國際價格波動;
勞工短缺,相關研發人才不足;
政府與民間研發能量投入尚不足;
(三) 機會:
大陸、印度等新興市場基礎興建工程及重大建設,促使用銅需求大增;
汽車電子興起帶動銅消費量增加;
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銅材料隨3C市場成長具龐大潛在商機;
推廣應用銅來打造節能減碳、及衛生建康的生活環境;
(四) 威脅:
通膨壓力上升,全球經濟減速,恐影響銅需求下降;
目前外銷過度集中大陸,貿易風險增加;
中國大陸業者趁勢快速擴產,對國內業者威脅日增;
來自韓國、大陸廠商的低價策略使外銷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四、策略建議
提高避險意識,以降低因銅價波動所造成的損失;
掌握發展趨勢,加速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透過異業結盟等方式,來強化國際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