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由於地狹人稠各地工業區和工廠林立,尤其是石化半導體和光電等產業篷勃發展,化學品從最上游的製造、中游的配方調配分裝,到運送至下游的使用戶手上,中間除少數使用戶能透過管線運送取得外,絕大多數化學品在各工廠間仍須依賴化學槽車以公路運送方式頻繁的進行。但是化學品在跨越不同的工業區或是地域的運輸過程中,因為次數頻繁且距離長,運輸的風險提高,導致運輸的事故頻傳。
根據環保署毒災應變諮詢中心槽車事故統計資料中顯示,從民國94年1月至95年7月底間,台灣地區共發生76件化學槽車事故,可看出平均每週發生一件化學槽車事故的頻率,其中更有三分之二以上是載運毒性化學物質的槽車,風險不可謂不高。化學品化學槽車在運送途中產生的風險,如果再加上化學品本身高潛在的危害,隨著槽車運輸到處移動,一旦發生事故,暴露在危險區域內的人員,絕大部分又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狀況下,化學槽車事故的嚴重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