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運動休閒風氣影響生活型態改變,交通工具角色隨之改變,如登山車、SUV車的風行皆為相關實例。本研究嘗試探索因應該生活型態轉變所產生之利基產品,並分析該市場目前狀況與廠商進入之建議。
一、高爾夫球車
1.市場概況:2003年全球高爾夫球車(含功能車等在內)市場規模約11億美元。美國為全球最大市場約佔總市場比率70%,預計至2013年,美國市場將縮小至60%,主因為球場漸以租賃球車代替購買。
2.高爾夫球車市場有走向個人化之趨勢,由於具有移動方便、機動性高等特性,高爾夫球車逐漸成為社區附近短距離移動工具。由於美國法規鬆綁,愈來愈多的地區准許高爾夫球車開上一般道路,使高爾夫球車之On-Road使用合法化,個人用途成為高爾夫球車之發展趨勢。此外,社區車輛(Neighborhood Vehicles),亦為高爾夫球車之發展方向,與高爾夫球車相同,NEV車為密閉式,造型具現代感,擁有空調以及防結冰裝置,並配有CD Player、天窗等,最高速度與高爾夫球車相去不遠。
3.台灣自60年末期發展農用機械,並以此為基礎切入代步車領域,至今成為全球最大電動代步車製造國家,2003年產值達新台幣70億元。由於綠色能源車輛已成為未來發展趨勢,本研究以為電動高爾夫球車可以做為電動代步車業者之切入機會;尤其高爾夫球車體積大、行駛距離短,對於電池要求相對較低,技術層次與代步車接近,輔以台灣豐富電動代步車製造經驗,可於原有技術基礎上多角化經營發展,並與電動代步車共用行銷通路推廣。
4.高爾夫球車領導廠商為Textron Inc、Ingersoll Rand Inc與Yamaha Motor,合計共佔90%市場比率,3大廠均看好多功能車輛(Utility Vehicle)及社區電動車(Neighborhood Electric Vehicle,NEV)之發展,並以產品多角化之策略經營。
5.台灣廠商發展策略:國外大廠將重心移至多功能車產品,正提供我國業者切入機會,國內廠商可利用國外大廠從事產品轉型,尋求高爾夫球車代工機會,以OEM方式打入市場,培養電動車輛製造實力,再逐漸將觸角深及多功能車及NEV領域。
二、ATV
1.市場概況:2003年全球ATV市場規模約97萬輛,2004年可望突破110萬輛。展望2005年,雖然2004年第4季起可能因美國景氣反轉向下影響全球需求,但就長線而言,由於人們對於休閒運動的喜好,整體ATV市場需求並未減少只是延緩,2005年可望維持110萬輛之需求量。由於ATV構造與機車雷同,國內廠商進入轉換成本低,輔以原本機車所建立之銷售網絡,為可切入之良好機會。
2.國外製造商概況:領導廠商為Honda、Polaris及Yamaha,2003年合計約80%市場份額,產業集中度相當高。競爭態勢方面,雖然Honda仍居市場龍頭地位,但近年來面臨Polaris與Yamaha的挑戰,Honda市佔率節節下降,2001年美國市場佔有率為32.7%,2003年已下降至約25%,而Yamaha與Polaris則分居第2及第3名。
3.各廠發展策略:本田採由下往上的方式發展,再以汽車技術帶動了機車生産,以成本控制佔價格優勢;Yamaha採由往下發展,鎖定運動系ATV並以高階產品為目標,建立新市場區隔,Polaris鎖定多功能系市場,並利用媒體將其產品塑造剽悍強壯的形象。
4.ATV市場發展趨勢:由於ATV為運動休閒產品,大排氣量之ATV將成為時尚品味象徵,而多功能系產品將更為明確分割;小型ATV方面,由於二線廠商全力突圍,市場競爭加劇,低階產品訂單釋出態勢確立。
台灣廠商發展策略:隨著歐美先進國家生活型的轉變,機車功能從交通運輸轉向休閒甚至賽事,機車廠商亦需掌握市場變遷,藉由賦予新功能才能有效創造需求;廠商發展策略為:創新創造需求、品牌創造價值、賽事創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