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帶動了城市的經濟成長,然而隨著經濟成長,人口往城市集中,卻也帶來了因交通而衍生的問題。城市的交通系統與一個城市的經濟活動以及居民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因此交通系統規劃時所需考慮的因素並非僅限於車輛與道路等現況條件而已,而是必須充分調查與分析居民的個人移動需求與經貿社交活動的需求。再者,由於交通系統規劃與建設是很典型的基礎建設,通常得花上長時間之施作與建置(例如捷運系統),而且一旦完成後是面對未來數十年甚至百年之使用,其對居民生活、社會與城市發展影響既深且遠。因此,對於未來移動需求的深度分析研究將有助於提升交通系統規劃與建設的品質與價值。
為瞭解可能的移動系統,本研究參考歐盟EUROMOS計畫在1999年對歐洲6個國家的城市所進行的2010年交通情境分析架構,同時採用SRI(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SRI)「情境模擬分析法」,並以台北市為研究個案,探討台北市在社經人口變化、移動方式、燃料價格的趨勢、環境政策、及資通訊技術等因素影響下,於2020年可能的移動行為與移動系統。
本研究利用SRI的情境分析方法,逐步篩選出以下三種情境:
正常發展(Business as usual)情境:指運輸相對成本、政府政策與科技創新等,都以現在的發展情況預估未來;
貧富共享情境:指未來運輸相對成本可能增加,但政府政策不變,而科技持續創新應用;
與友善環境情境:指未來運輸相對成本與正常發展相同,但政府政策積極,且科技持續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