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簡稱IDC) 1 2013 年 02 月公布的統計調查數據,2012 年第四季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已達到近 2億支,平板電腦出貨量更達 5 億台,分別較2011 年第四季成長 36% 及 72%。隨近年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每年以超過百分之三十的速度販售到全球市場,滲透你我日常生活當中,改變許多人的生活型態。
隨硬體銷售量屢創佳績,其中所搭載或可下載的應用程式 (Application) 市場蓬勃發展,今年 (2013年) 1 月蘋果公司第三方應用程式已達 77.5 萬個,下載次數突破 400 億次,相較於傳統搭載於桌上型電腦的應用程式,攜帶式裝置所搭載的應用程式功能更加多樣化,例如:知名社群網站 facebook「打卡」功能,必須使用攜帶型裝置,偵測其定位,方能進行「打卡」。應用程式結合攜帶型裝置的資訊,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惟攜帶式裝置中的資訊相當多,是否全數均得為應用程式所取得?使用應程式的功能,無形之中將資訊全都揭露,已衍生不少糾紛,本文將從應用程式使用的資訊出發,進而探討應用程式使用的資訊的因應措施模式,以期在資訊流通與隱私保護間取得平衡,協助應用程式開發產業鏈強化隱私保護,並提出未來因應策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