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年的顯示器產業 LCD 和 CRT 仍是居於無可替代的地位, 市場佔有率分
別為 35% 和 59%, 近九成五的顯示器市場都是 LCD 和 CRT 的天下,不禁令人懷
疑其它平面顯示器的成長空間和發展潛力; 然而自從 1994 年電漿顯示器 (PDP)
在全彩色技術獲致重大突破後,其在大型化的進展更是一日千里,在 40 吋級的畫
質己不遜於 CRT, 加上平面化的先天優勢,使得 PDP 在壁掛式電視的應用領域,
已被描繪出一幅無可替代的遠景, 雖然價格在現階段仍難與 CRT 相匹敵,但相信
在業界的推展下,市場的發展潛力仍不可忽視; 另外,LCD 在 TFT-LCD 第三代量
產設備紛紛出籠之際,挑戰 CRT 監視器應用更是指擖 i 待,因此展望 2000 年
; 顯示器產業將不再是 CRT 一支獨秀的情形,也不是 CRT 和 LCD 雙雄鼎立的局
面, 而是 CRT、LCD 和 PDP 三分天下的態勢,顯示器版圖面臨重整已是必然的趨
勢,至於平面化、大型化、高精細化及低價化更是所有顯示器業者所必須面臨的重
要課題。
反觀國內在歷經 20 餘年的發展,雖創造傲人的家電及電腦應用產業,尤其在
監視器和筆記型電腦的生產成績,更是高居世界之冠,不僅活絡了我們的顯示器產
業, 更超過 20% 的成長,卻也暴露出我們在重要顯示元件嚴重供需失調的窘境;
據統計 1995 年國內的顯示元件總產值達 485 億台幣, 較前年成長 33%,然而出
口成長比例卻高達 56%,而進口值更超過 700 億元,佔 75% 的市場需求值,顯示
出 1995 年的國內顯示器產業在內外皆熱的情況下,生產的產品必須依賴外銷出口
, 至於下游的應用需求絕大部份得靠進口來滿足, 其中尤以高階彩色監視器用的
CRT 和筆記型電腦用的大型彩色 LCD 模組,在 1995 年的進口值分別高達 450 億
元和 236.6 億元,顯示器產業的供需失調現像, 已成為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逆差
的重要原因之一,無怪乎國內電腦產業發展愈蓬勃,相關之關鍵顯示元件進口卻也
愈多。
面對顯示器產業大環境的變遷及國內的發展現況,我們覺得居於持續國內產業
榮景; 站在政府的立場,首先必須加速對高階映像管和大型 TFT-LCD 模組的投資
和輔導,來解決供需失調的現像,厚植產業長期的競爭力;其次是從業界的角度來
看,必須慎選投資標的,緊隨產業潮流的腳步,切忌抱著趕集的心態,避開一窩蜂
的熱潮,以長遠的發展為觀點,來仔細評估「生產效益」與「經濟規模」,方能在
此低價化及高精細化的時代趨勢下,立於不敗之地;最後,我們也提醒有關單位及
有興趣的業者, 要能體認顯示器產業 ( 尤其是 CRT、LCD 及 PDP) 是典型的高科
技產業,進入障礙頗高,學習曲線也較長,必須抱持經營「跨世紀產業」的決心,
力求品質和技術的提升,雖然台灣的業者向來以中小企業居多,體質上難與日韓大
廠相比,但我們卓越靈活的生產管理經驗已是有目共睹,若能結合產官學研共同努
力,後來者亦未嘗沒有居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