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球平面顯示器產業規模,預計將較2001年成長37.4%,總計達288.4億美元,而我國相關產業在近幾年的大規模投資下,2002年平面顯示器產業規模將可達到70.5億美元,約佔全球市場的24.4%,已在全球市場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目前平面顯示器產業已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產業,因此如何建構完整的產業架構、提昇我國平面顯示器產業的競爭力,是未來政府與企業必須面臨的重要課題,其中化學材料是平面顯示器產業中相當重要且關鍵的一環,直接嚴重影響產品品質與企業獲利。因此,本文之重點即在於我國平面顯示器用化學品材料發展機會之探討。
展望21世紀,我國LCD產業可能在景氣谷底下會經歷一番的歷練與艱辛,但長期來看,我國LCD產業仍然具備相當的競爭力,已在20世紀末成為全球第三大生產基地,相信LCD產業仍然會是21世紀我國最耀眼的明星產業之一。目前國內平面顯示器產業已處於快速起飛前的臨界點,雖然離發展成為「全球平面顯示器生產重鎮,產值佔有率達30%」尚有一小段距離,然而整體產業雛形與架構已日漸完整。展望未來,我們也不難發現整個產業環境都在瞬息萬變,尤其以往引以為傲的下游系統廠商,基於成本考量,已逐漸移往中國大陸生產,因此,未來國內平面顯示器廠商除了必須有全球化的佈局考量外,深耕產業群聚及善用兩岸分工來強化國際競爭力,台灣仍將成為21世紀全球FPD產品開發及生產重鎮。
若從整體顯示器產業架構來看,顯示器用驅動IC、玻璃基板、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背光模組(Back-Light Unit)及偏光片、配向膜、有機發光材料等上游關鍵零組件與化學材料,皆屬於平面顯示器產業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國內均有不同程度的自給率,但目前所需之原材料均自國外進口,使得我國相關產業之發展受到嚴重限制,因此平面顯示器用關鍵零組件及材料、甚至上游原物料的本土化變得非常迫切。
由於關鍵零組件及材料在平面顯示器產業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國業者除善用製造管理的優勢外,也必須加強對上游原料的掌握,尤其是要能在上游原料突破日本廠商的箝制,除了降低成本比重外,也唯有掌握製程材料技術,才可以在製程上享有創新與變化的能力,以趕上日韓等國。再者藉由自主材料技術的建立,也能在中國大陸等後進者追趕時,台灣仍能維持一定的優勢。
目前台灣擁有強大的本土客戶,可作為我們發展LCD關鍵零組件及材料產業的最大後盾,針對台灣LCD產業結構及發展趨勢,建議LCD用關鍵零組件及材料之發展策略約可分為『加速現有製程關鍵材料技術的開發,建立自主產業技術及體系』,以及『積極建立新興顯示器之製程技術並結合國內既有化工產業之基礎,同步建立新興顯示器關鍵材料產業 』兩大主軸。
對現有的STN- LCD, TFT-LCD製程用關鍵材料,建議善用政府『推動研發聯盟之機制』,積極整合研發單位、材料廠商、製程廠商,投入高性能材料的開發及導入,以突破國外技術的箝制。再者研究單位目前已投入多項新興顯示器(元件)製程;如OEL之開發,除已記取過往經驗而作單位間之整合外,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門的資源補助與獎勵也必須有突破性的作法,例如資助研發單位成立Pilot製程,並能依廠商之能力而以租賃或技術作價(轉換股權)等方式移轉業者。
平面顯示器產業規模雖逐漸成長,但價格卻持續下跌,在此建議國內後段模組材料供應商,如背光模組廠必須因應產業結構之變遷,加強技術之深耕,並作好全球佈局,以在未來中國大陸市場爭得一席之地,同時建議對於下一世代材料,如PDP、OLED材料應積極開發。至於上游原料目前國內多採進口方式,是未來國內平面顯示器產業待突破的瓶頸,及發展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