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的
(一)了解及分析國內汽車引擎本體產業生產現況。
(二)了解及分析國內汽車引擎本體及零組件市場現況。
(三)分析國外汽車產業現況。
(四)分析國外汽車引擎本體未來技術發展趨勢。
二、研究時間
自民國83年7月至83年12月止。
三、研究範圍
針對汽車引擎本體及其零組件進行調查。
四、研究方法
以台灣車輛同業公會名錄為基準,對汽車引擎本體零組件製造商及汽車廠
進行調查,主要以郵寄問卷為主、人員訪問及電話訪談為輔。
五、研究結論
(一)國內汽車引擎本體的市場需求量在民國83年為41.0萬具。
(二)目前國內汽車廠自行裝配引擎共有 8 家,排氣量約在 2700c.c. 以下, 且
銷售量較大之車型。
(三)在整組引擎進口來源方面,均是在國外技術母廠提供。
(四)國內每年在引擎的進口值相當大,民國 82 年汽油引擎有 25.3 億元,柴油
引擎有 6.2 億元。
(五)引擎零組件進口值以汽缸頭、汽缸體、汽門導管及汽門座為最多,其以是汽
門搖臂總成。
(六)引擎零組件出口值以汽缸頭、汽缸體、汽門導管、汽門座為最多,其次是機
油泵,惟出口值均不高,顯示國內汽車引擎零組件的出口仍不多。
(七)汽車引擎零組件的進口來源國以日本為最重要,其次是歐洲與美國;出口地
區以美國、中南美、香港為主。
(八)國內汽車除汽缸、連桿、曲軸及凸輪軸多由中心廠內自行生產,其餘零組件
多由國內協力廠供應或自國外進口
(九)由於國內原材料供應不足, 汽車引擎零組件原材料多由國外進口。
(十)國內汽車廠選擇引擎本體零組件供應商之條件主要以品質、交期、價格為考
慮因素。
(十一)國內生產的引擎本體零組件外銷市場有日本、北美的OEM市場及東南亞、 中
東等地區的維修市場。
(十二)國內汽車廠對未來經營所面臨之問題依嚴重程度排序為:進口車關稅的調整
、國內研究開發能力不足、進口車的競爭壓力、負擔的社會成本增加、政府
汽車工業政策的調整。
(十三)國內汽車引擎零組件廠商在未來經營所面臨之問題與困難,依嚴重程度排序
為:工資高漲、勞力不足、原材料或零件需自國外進口,進入GATT後關稅的
降低與整車自製率取消等衝擊,國內市場規模不足、技術開發能力不足,缺
乏國際行銷能力及通路等。
(十四)國內汽車產業目前面臨的環境變化有:加入GATT的衝擊、日圓的升值及共同
引擎的開發。
(十五)全世界汽車引擎的需求在1993年有4900萬具,預估在1994年將突破5000萬具
。
(十六)全世界的汽車市場將以東南亞及大陸為成長最快速的地區。
(十七)由於東南亞各國目前均在發展其汽車工業,且日系廠商早已入侵,國內引擎
及零組件欲進入東南亞障礙較大。
(十八)大陸由於零組件工業發展仍較薄弱,且由於血緣的關係,引擎及其零組件外
銷至大陸市場之可行性較高。
(十九)未來若共同引擎能量產上市將是國內首具自行開發之汽車引擎,也將增加國
內面對入關後競爭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