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摘要
在目前汽機車產業面臨市場發展停滯、航太產業國際市場突破不易的情況下,我國軌道車輛產業顯得充滿蓬勃之發展契機,其中台北捷運初期路網已經讓台北市民享受都會捷運之舒適與便利、高雄捷運已由中鋼集團獲得優先議約權、高速鐵路工程建設即將全面展開。而這些攸關國家發展之重大交通建設背後,就是我國軌道車輛產業業者引頸企盼之市場與商機。預估未來五年內國內軌道車輛的需求超過1,200輛以上,包含機電、號誌、與自動收費系統之採購就將超過新台幣貳仟億元。
在全球軌道車輛市場現況方面,依據詹氏(JANES) 1997年底所出版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全球軌道車輛的年產量約為為12,000輛,其中包括各式貨車、機車、高鐵、捷運車輛以及輕軌電車等。而歐洲仍是世界軌道車輛生產之重心,在1992年時歐洲地區約獲得全球百分之七十車輛訂單,在1997年其訂單受美國、日本、韓國生產量成長的因素,下降了十個百分點約為百分之六十,但歐洲仍為大量訂製之生產中心。
在我國軌道車輛產業發展現況上,經濟部工業局將依據所制定的「軌道車輛工業發展策略與措施」,結合產、官、學、研共同戮力推動軌道車輛工業的發展;中華軌道車輛工業發展協會聚集了機械、號誌、電氣類等產業,超過130家會員廠商,期望能分食我國未來軌道車輛超過新台幣貳仟億元的市場大餅。但是,軌道車輛產業在發展上,仍面臨國內外產業競爭、人力供給不足、生產成本過高及研究發展遲滯上的問題。而從進出口市場分析上,我國軌道車輛的需求,由於國內生產供給不足,仍屬進口導向產業,主要供應以日本、韓國、德、英、法、奧等軌道大廠為主,中國大陸亦正積極發展軌道工業,在我國加入WTO以及兩岸三通後,對我國軌道車輛工業的發展威脅不小。
展望未來,我國軌道車輛工業之發展,可以透過工業合作或參與國際共同開發計畫,建立零組件及整車之設計製造技術,以達成自主供應國內市場所需及切入國際市場之主要目標。由於國內交通建設的陸續推動,這對吸引國際合作、開拓國際市場,或擴大內需、整合國內廠商能力,均有正面積極的功效,所以國際合作、策略聯盟將是軌道車輛工業廠商未來重要的策略方向,透過與國際知名廠商建立合作關係,以共同投資、技術合作的方式參與設計製造,也將是未來進一步拓展軌道車輛工業的關鍵成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