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品由於組織強韌細密,常為重要保安零件的必須選擇。鍛造業在工業製造體系中屬中間產業,主要生產各類型高強度金屬零配件提供組裝廠,應用在運輸工具、產業機械及鋼鐵、電力等基礎工業方面;其他民生用產品有手工具及運動器材等。鍛造業發展成熟,上述基礎產業方可享有充分的優良素材供應。
我國鍛造業屬中小企業形態為主的分散型產業,勞力與技術皆密集,廠商結構講求專業區隔,廠商總數約有五百多家,主要大宗產品有汽機車、自行車零件與手工具,主要客戶為國內組裝廠與美國。擁有獨特的鍛造技術、良好的協力體系與豐富的生產經驗是首三項內在成功關鍵因素,再加上在國際分工體系中扮演間隙商品姿態,造就過去十餘年來持續向上成長的榮景。
近二年受到國內投資環境惡化、內需市場瀕臨瓶頸、需求產業陸續外移,再加上大陸、東南亞藉低廉勞力優勢強力進逼,台灣鍛造業亦面臨轉型升級、開拓新市場的空前壓力。在技術面上,業者紛紛朝精密鍛造、特殊鍛造與自動化努力;在市場面上,加強推出新開發件與切入歐日等國外市場,以突破困局。
從五力分析看我國鍛造業競爭力:進入資金與行銷管道障礙方面偏高;產業內競爭強度在產品專業區隔內,同質性頗高,廠商競爭激烈;就供應商力量分析方面,鍛造業者面對原料供應商時只能扮演價格的接受者;而購買者以母廠為主,議價力量都相當強大;在替代性材料/技術分析,目前在重視強度、可靠性與安全性的高受力設備及手工具上,鍛造品仍占上風。
隨著精度化、輕量化與高強度化的需求呼聲,鍛造業宜改變以量取勝的觀念,學習日本素形材業界們,強化企劃能力、技術層次,以及構建業界內新製品、新技術及供需動向等資訊網路及資料庫,同時透過積極對外投資設廠或對海外企業實施技術移轉等,加強國際行銷,以建立台灣鍛造業在世界零組件供應協力體系穩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