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前言

一、綱領意旨

為促進產業全方位創新發展,因應國際產業發展趨勢與挑戰,並重視國內區域產業發展平衡,依據產業創新條例第4條訂定「產業發展綱領」(以下簡稱本綱領),以架構未來十年各產業發展策略方向,作為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產業發展方向及計畫之依據。

二、綱領位階

基於憲法基本國策之國計民生平衡發展精神;「產業創新條例」與「環境基本法」及「科技基本法」等平行位階,本綱領所規劃之願景、基本原則、政策方向,及各產業發展政策等,應不抵觸相關綱領精神,以強調產業發展之「永續性、平衡性、包容性、創新性與安全性」概念。

三、產業範疇

依據產業創新條例,本綱領所稱「產業」,包含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中可產業化之相關產業。未納入本綱領產業範疇之水、電、燃氣等公用事業,則由「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及「新世紀水資源政策綱領」等相關綱領,分別擬訂發展策略。


願景目標

一、整體願景

(一)提升國際經貿地位,成為「全球創新中心、亞太營運樞紐、台商營運總部」,布局全球。
(二)轉型多元產業結構,善盡國際環保節能責任與提升產業附加價值。
(三)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扶持中小企業並創造多元就業機會,實現樂活台灣。

二、發展目標

在整體發展願景下,未來十年產業結構優化方向與目標為:
 1.農業國內生產需維持一定規模,保障糧食安全與供需平衡,打造高度競爭力的優質農業;同時為達產業永續與國際布局發展,我國農業將朝「衛生安全的健康農業」、「科技領先的卓越農業」及「安適休閒的樂活農業」等方向發展。
 2.工業附加價值在維持穩定成長下,以質的成長代替量的成長,以促進產業低碳化與能資源使用效率;同時在提升產業附加價值與國際競爭力下,未來將朝向「全球資源整合者」、「產業技術領導者」以及「軟性經濟創意者」發展。
 3.服務業附加價值需加速成長,並創造優質就業機會;同時在提升國民生活品質與國際競爭力下,將朝「健全產業化環境」、「提升科技化與國際化能力」、「促進創新創意與美學文化加值」等方向發展。


發展原則

為使產業發展方向符合整體國家發展目標,政府未來推動各項發展計畫,應遵循以下所列基本原則:
 1.多元創新原則:產業發展應鼓勵技術、服務模式、經營策略與應用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
 2.創造就業原則:產業發展應重視人力資源與就業創造。
 3.平衡發展原則:產業發展應考量區域發展條件與中小企業發展需求。
 4.環境承載原則:產業發展應因應氣候變遷與環境資源等議題,考量節能減碳、提升能源效率與環境保護工作;既有產業用地再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益。
 5.國際參與原則:產業發展應秉持市場開放精神,積極推動國際產業合作。
 6.公私夥伴原則:產業發展應呼應企業需求,同時誘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7.政策穩定原則:產業發展應尋求政策協調效率極大化,並改善政策之長期穩定性與可預測性。
 8.財政自償原則:產業發展應以財政自償效果為政策工具選取原則。


發展規劃

一、農業

(一)關鍵議題
1.氣候變遷加劇,糧食安全受重視
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持續暖化及降雨型態改變,可能衝擊農業生產,危及糧食安全。未來應提高農業生產抗逆境的能力,降低環境對農業可能造成衝擊,確保糧食安全。
2. 市場開放與兩岸產業競合,影響產業長期發展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國農產品已逐漸朝向開放市場、降低關稅。在我國將持續與其他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下,區域經貿加速自由化,農產品市場更趨開放,隨著兩岸產業競合,亦將影響未來我國農業長期發展。
3. 農產品多元、健康需求,產業結構須因應調整
由於國民所得增加及社會結構改變,國人生活水準逐漸提升,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趨向多樣化與高品質化。在國人飲食習慣變遷、休閒及外食機會增多、農村人口結構高齡化、農場經營規模過小,及農地變更造成農地流失等,須加速農業產業結構之調整,並加強飲食教育,促進國產糧食消費。
4. 農業發展結合新興產業與資通訊技術等科技,加速轉型升級
面對全球競爭局勢,安全、品質、速度及創意為決定產業優勢關鍵因素,農業要追求永續發展,必須走向科技化、資訊化與企業化,發展重點與潛力產業,培育相關產業人才,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二)發展策略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保障糧食安全,並考量農業多元與健康等價值,結合農業科技與資訊化,落實農業永續經營之施政理念;將引導農業成為現代化的綠色生態與休閒服務業,未來農業發展重點策略將包括:
1. 健康
建立健康優質的農業總體形象,推動責任農業,確保農產品的衛生安全,加速推動農產品衛生安全驗證,重視消費者食的健康,循序漸進邁向無毒農業島。
2. 效率
從育種、田間管理到採收後處理各階段,加強核心技術的科技研發與重點產業之人才培育,加速現代化、標準化之企業管理技術應用於農業,結合工業與資通訊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與開拓行銷通路。
3. 永續經營
引導農業從生產朝向生活產業發展,重視農業對環境貢獻之多功能特性,推動因應氣候變遷產業調適政策及發展節能減碳之高綠能產業,促進農業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二、工業

(一)關鍵議題
1. 全球產業朝低碳化與服務化整合發展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與體驗經濟發展趨勢,產業競爭力轉為重視產品差異化、美學設計、環保節能化材料,以及延伸後端加值服務等能耐。各國均在創新研發與經營模式上,朝產業低碳化與服務化方向發展,以提升附加價值。
2. 投資集中有形資產,面臨永續發展挑戰
我國製造業投資集中於有形資產,追求量產規模,中長期將面臨資源耗竭與溫室氣體減量之限制與挑戰。未來需強化無形資產投資,發展軟實力與加強跨業整合,以形塑產業新的比較優勢,並落實永續發展觀念。
3. 缺乏關鍵技術與國際品牌
我國產業發展過去偏重生產效率與成本控制,關鍵產品與技術仰賴進口,並且缺乏國際品牌與跨國零售通路的掌握能力,價值分配權仍掌握在國外大廠。
4. 須加速融入區域經濟整合
我國產業發展仍面對貿易與投資條件的國際競爭,為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未來仍須加速融入區域經濟整合,以接軌國際。

(二)發展策略
考量國際能資源耗竭與節能減碳趨勢,高齡化、少子化對國內勞動力衝擊,以及產業結構朝綠色低碳智慧方向轉型之挑戰,製造業整體政策方向應以多元創新,提高各要素生產報酬率,以期在資源稟賦限制下,促進經濟永續成長。在此目標下,未來工業發展重點策略將包括有以下重點:
1.促進軟性資本投資
提升產業軟實力優勢,建立誘因機制與平台,促進跨領域人力資本與無形資本投資,以因應傳統產業升級轉型、新興產業加速推動,製造業服務化等發展方向。
2. 發展製造服務化
致力推動製造服務化,運用研發創新與品牌活動,促進製造業延伸發展具服務特性之商業模式,延伸價值鏈,發展跨領域整合產品與服務,擴大接觸消費者以提高附加價值創造空間。
3. 推動產業綠色化
致力推動產業綠色化,運用研發創新、人才培訓(育)與投資最佳節能技術設備之手段,提高全產業能資源生產效率。並因應國際趨勢,發展綠能產業。
4. 強化區域整合與全球招商
積極融入區域經濟整合,以推動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及改善國內投資環境,吸引國際關鍵要素,發揮我國產業比較利益;同時改善我國對外貿易條件,提高對外貿易對國內經濟成長與國內要素報酬之貢獻。

三、服務業

(一)關鍵議題
1. 全球服務業朝向跨領域整合發展
目前單一服務產業的商業模式發展已經相當成熟,然而由於資通訊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生活形態改變,跨領域產業的整合已經成為未來新的產業發展模式,諸如觀光與文化創意之整合、觀光與國際醫療之整合等,將產生加乘效果,形成新的業種、業態與新的工作類型與機會。
2. 法規與環境仍未健全,影響投資與就業吸納
國內服務業仍然受到法規及環境整備不足,以及缺乏積極政策支持之影響,使許多可事業化的服務業發展遭遇瓶頸,而呈現投資與就業成長相對緩慢之現象。
3. 業者缺乏資金與高階人才,使服務業國際化程度仍不足
國內服務業者多屬中小企業型態,資金籌措相對困難,此外缺乏高階管理、專業技術與整合型服務創新人才,致使我國服務業者相對缺乏國際競爭力。
4. 研發創新活動投入較少,侷限服務業科技化與跨領域整合
國內製造業部門對專業服務業之外包需求成長相對緩慢,此外國內服務業者投入研發創新活動亦相對較少,將影響我國服務業科技化與產業跨領域整合之發展。

(二)發展策略
為使服務業成為我國未來經濟成長之主要動能,並提供國民優質就業機會,服務業整體政策方向應以健全產業發展之法規與環境,並積極強化服務業在國際競爭之關鍵能耐,以擴大我國服務產業之國內外發展基盤。在此目標下,未來服務業重點策略將包括有以下重點:
1. 整備法規國際接軌
加速國內法規鬆綁與配套措施整備,以健全跨領域整合性產業之發展環境;並推動國際合作,排除海外市場進入與經營障礙。
2. 培育多元產業人才
配合未來服務業跨領域發展所需,同步培育所需專業人才;強化管理與行銷人才之外語與國際化能力,並促進國際專業課程接軌,以提升服務業國際競爭力。
3. 促進科技化與創新
協助企業取得資源進行研發與創新活動;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與產學間技術移轉;進行相關法規調適,提升商學類研究人員參與研發創新活動。
4. 協助國際市場拓展
建置友善商業環境,加強國內服務品質認證,提升台灣整體服務形象;結合科技應用,提升跨國經營效率,積極協助業者拓展國際服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