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觀察中國大陸5G發展走向

免費
字數 2221
頁數 3
出版作者 鍾富國
出版單位 中華經濟研究院
出版日期 2019/02/12
出版類型 產業評析
所屬領域 通訊
瀏覽次數 763
評價分數 2人評價/4.0分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中國大陸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7年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發表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報告,強調經濟揮別「成長崇拜」的階段,走向「品質為先」的時代,並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未來的施政主軸。據此,一般預期中國大陸政府將挹注更多資源,以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推動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G)、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並運用龐大內需消費優勢,作為推動相關技術產業化的主要動能。

 


一、歷年政府工作報告對5G發展的論述

觀察歷年政府工作報告(表1),曾於2017年首次納入5G作為「重點領域」發展;2018年,5G第二次以「重點領域」的角色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從報告原文觀察,中國大陸政府對5G的重要性認定有實質上的改變。首先形式上,2017年5G列於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生物製藥等「重點領域」之末;2018年則僅次於積體電路,位居第二位,並排在新能源、新材料等之前。其次在內涵上,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對5G技術的論述由「加快技術研發和轉化」變更為「推動產業發展」。顯示中國大陸在戰略層面上,對5G的認知應已完成關鍵技術的研發,並進一步以其為共通性技術,推廣後續的商用產業化、與其他產業的跨界融合和應用。


 

表1  歷年5G技術出現於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

資料來源:2017年與2018年中國大陸政府工作報告

 


換言之,中國大陸試圖將5G將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虛擬/增強實境等技術融合,並藉由連接人和物,以推動各行業的數位轉型。例如,在個人消費領域,5G可提供高解析度影像、沉浸式體驗等;而在產業應用上,5G的低延時、大傳輸量、低能耗、支援大量連結等特性,亦有利於運用於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智慧家庭、車聯網、行動醫療。

 


二、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5G政策走向

2018年3月5日,李克強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主要奠基於「十九大報告」,其中對於高科技領域發展的論述也是承襲自「十九大報告」的範圍,主要涵蓋行動通訊、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產業鏈、大數據、人工智慧、智慧生活、數位化、網路安全等(表2)。


 

表2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及的高科技領域

資料來源:2018年中國大陸政府工作報告,本文整理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攸關通信行業政策趨勢的相關內容。例如,加大網路提速降費力度、實現高速寬頻城鄉全覆蓋、擴大公共場所免費上網範圍、降低家庭與企業寬頻和專線使用費、取消流量「漫遊」費、移動網路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等內容。從前述「政府工作報告」對通信行業的論述,可推斷未來政策走向應偏重在:(1)增加速率與高覆蓋,提升網路供給能力,擴大光纖覆蓋率和頻寬速度;(2)降費,降低流量漫遊等各項資費;(3)發展5G、量子通信等高新技術。

 


三、工信部後續的工作方向

後續推動5G相關的動態方面,中國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2018年兩會期間,接受《部長之聲》節目採訪時表示:(1)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的時延標準已進入毫秒級,無人駕駛汽車和無人機的應用,對5G的高可靠、高頻寬、低時延、廣覆蓋網路的要求較高;(2)2017年末歲初之際,中國大陸已經開始著手研究第六代行動通訊(6G)的發展。隨移動通訊運用領域的擴大,已不再局限於解決人與人之間的通信以及無線上網的問題。未來更大的課題是如何處理物與物之間、物與人之間的聯繫等「物聯網」的概念。

由苗圩的發言可知,在5G達成正式商用前後,中國大陸政府應會鼓勵發展更多的「內需消費」應用,以輔助與加快5G技術的普及;此外,物聯網所採用的通訊技術不限於5G,6G有可能帶來更多想像空間,並持續搭配近期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四、結論

2018年中國大陸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除實際透過將低費率等作為,希望以內需市場支持、擴大行動通訊產業的發展之外,更明確指出將以5G技術觸發傳統產業升級,而中國大陸民眾的消費升級行為,也將驅使5G應用的擴散、與其他技術領域的融合,以便滿足群眾的需要。換言之,以往中國大陸的科技政策雖主要著眼於供給面,但未來將更重視運用技術創新的「需求」政策,建構有利創新的環境、完善法規體系、推動技術擴散,以持續扶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上一篇中美貿易戰開打! 新南向佈局帶...
下一篇面對《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