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的開打,對國際貿易發展、供應鏈調整均造成影響。過去至今,於中國大陸深耕以久的台灣製造企業,開始找尋新的途徑,包括:遷移生產基地、投入高附加價值技術於製造等,因應貿易戰所造成的影響。因此,本文檢視在貿易戰之下,台商投資回流布局動向,以及我國政府與具標竿的製造大廠實施哪些因應策略,讓企業掌握製造相關業者、具標竿性電子大廠對未來發展趨勢與營運,以及現階段政府推動智慧製造政策進展等,內容作為我國企業朝智慧製造發展之參考。
一、近年台商投資回流情形
貿易戰的發生導致台商在中國大陸生產供應鏈發生移轉,其途徑包括:選擇回流台灣、投資美墨和東南亞國家以貼近市場,或進行多方面投資等方式分散營運風險。從近年我國企業投資動向來看,大多數的台商選擇回台投資,原因是我國行政院在2019年推動「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此方案主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提供台商土地、水電、人力及稅務資金等優惠措施。申請條件要求回流台商投資產品製造,產線與設備皆需要導入智慧化;另外規定廠商至少要具備創新產業發展的能力,或廠商需要處於關鍵零組件供應位置等。
此投資方案自2019年實施至今,根據Invest Taiwan網站公布台商已有204家通過審核,總投資金額約7,885億元,預估創造約65,219個就業機會。本文彙整我國具代表性廠商回台投資動向,參見表1。回流業者大多以購置土地、興建工廠居多,並且持續擴充工廠既有產線之產能。以產業別來看,資通訊產業(含電子組件、電腦周邊產品、通信網路與機材設備業)投資地區主要多集中於北部。至於投資其他海外地區,東南亞國家成為台商布局最佳選擇,如:廣達投資泰國、台達電新增投資於泰國、印度,以及拓凱實業擴大投資越南。現階段已打入國際供應鏈中的電子電腦業、車輛零組件等企業,規劃於台灣投資設置研發(R&D)中心,提升產品研發技術。在技術投入部分,企業以先進製造技術為主,包括:打造智慧自動化工廠、5G、AI、雲端、物聯網(IoT)及機器人等。
表1 台商回流台灣投資動向

註:「廠商」為不完全統計。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部分取材自:溫蓓章等(2019),先進國家再工業化與對國際創新生態系的影響,經濟部技術處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執行。
二、我國政府提升製造技術之措施
「製造業」為台灣產業發展基礎。近年來國際製造大國陸續提出智慧製造相關政策,再加上COVID-19疫情影響,我國製造廠商面臨國際製造版圖變化、國際大廠先進技術搶攻市場等不利因素。鑑此我國政府於2019年實施5+2創新計畫2.0之「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智慧機械」及2020年推動台灣成為亞洲高階製造中心、半導體先進製程中心等措施,政府藉由實施智慧製造政策與科研計畫,強化國內製造產業技術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表2為我國部會及相關法人單位推行智慧製造之相關措施。我國經濟部、科技部執行智慧製造措施,其目標皆提升我國企業智慧製造能力,尤其針對國內中小企業。政府實施申請計畫補助方式,匯集我國產學研等資源優勢,其研發成果後續應用於我國企業。此外,政府善用法人機構資源管理驗證場域,協助輔導廠商導入先進製造相關技術。
表2 我國部會及法人機構推動智慧相關政策措施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
三、我國標竿電子製造大廠動向與因應:廣達、台達電
貿易戰開打後,許多廠商供應鏈首當其衝受影響。營收以美國市場為大宗的廣達、2018年宣布併購泰達電(Delta Electronics Thailand, DET)的台達電,皆於貿易戰初期就有所因應,以分散貿易戰所帶來的影響。此兩家電子大廠後續策略,除了增加對台灣投資及新增投資東南亞,另外企業導入自動化技術與產品及開拓新技術領域等方式,維持自家競爭力降低受大環境波及。此外,2019年底爆發COVID-19疫情時期,廣達與台達電仍然能夠突破大環境劇變,順勢從中受益。
廣達從過去硬體代工製造,轉變成為軟+硬體研發製造企業。產品跨足雲端技術與解決方案,並進而成為智慧醫療、AI雲端平台等產品供應者,同時也是全球雲端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的重要供應商,以領先技術與高度客製化設計與服務,提供雲端環境所需的最佳系統解決方案。未來廣達將持續關注於雲端技術、AI人工智慧、5G通訊及智慧交通等研發。2019年廣達前往泰國投資設立工廠,並把智慧製造產線導入工廠,提升工廠產線自動化。另於林口規劃智慧工廠實驗場域,導入自動化機器人並結合AI及5G技術,讓工廠產線全面自動化。此外,廣達因開發雲端產品、投資產線自動化等作為,讓廣達能夠即時因應宅經濟商機的雲端伺服器需求,從疫情中受惠。另一方面,廣達在智慧醫療領域早已有所布局,2020年3月宣布與我國健保署合作建置智慧醫療平台,主要協助醫院蒐集醫療影像、血液及病理等數據,再透過運算達到精準醫療;此將有助提升我國醫療診斷,對於抗疫有加分效果。
同樣地,台達電從早期硬體代工製造,逐漸轉為軟+硬體研發製造企業。產品類別多樣,公司拓展電動車、智慧電網、雲端、LED節能照明及工業/樓宇自動化等領域,並且投入5G通訊、網宇實體系統等先進技術應用領域,未來規劃將新技術應用於自家產品。近年台達電擴大在台灣、泰國及印度的投資,其目的不單僅是分散貿易戰帶來的生產風險,更重要的是想搶攻在地市場商機(如:印度網通市場商機)。此外,台達電工廠陸續導入自行開發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其解決方案也成功導入許多產業協助解決製程上的問題,提升生產效率。在疫情爆發後,市場對於口罩、醫療相關用品生產有高度需求,對此台達電自動化解決方案將能夠協助廠商加速生產醫療相關物資,滿足供應口罩等物資短缺問題。台達電開發口罩機全自動化解決方案,已成功幫助中國大陸地區口罩設備製造商提升產能。今年上半年台達電受惠醫療口罩及呼吸器等醫療需求,因此公司在工業自動化的營收保持成長。
四、結論
綜觀來看,貿易戰影響之下,近年台商增加對台灣投資,並投入先進製造技術如:智慧自動化、5G、AI、雲端、物聯網(IoT)及機器人等,對於國內整體製造產業影響為正向發展。現階段我國政府實施政策措施及法人機構推動情形,主要實施申請計畫補助,進一步匯集我國產、學、研等研發資源,其成果後續應用於我國企業。我國法人機構(如:工研院、金屬中心等)則是擔任先進製造技術驗證、輔導廠商技術導入的角色。
檢視我國電子製造大廠(廣達、台達電)營運動向,兩大廠不論在據點布局或產品轉型,均朝向全球化及產品多樣化的思維發展,並且關注在先進智慧製造技術開發。目前廣達自行建置智慧工廠;台達電推出智慧製造產品及解決方案並導入自家工廠,同時產品也成功應用在不同產業。此外,疫情衝擊之下,廣達智慧醫療技術協助醫院提高醫療診斷,台達電自動化產品有助於提高醫療民生必需品製造。顯示廣達、台達電為因應整個市場趨勢與同業競爭,公司朝軟體研發方向發展,其多樣化的產品成功服務不同領域的客戶,並且能夠在國際大環境變動時期做到即時供應資源之因應。
簡言之,貿易戰加速全球產業供應鏈的重整;另一方面促使台商回台投入高階技術與產品,此現象對於我國產業升級有很大的助力。對於製造企業而言,技術朝智慧製造升級、拓展新興技術領域,已成為產業未來發展重要趨勢。因此,未來製造業相關企業在提升製造技術轉型時,可加以善用政府資源,並在營運思維上與大廠接軌,以利維持公司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