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新加坡位居全球區塊鏈城市首位
近年新加坡致力於成為東南亞甚至是亞太地區金融科技樞紐,並且作為全球區塊鏈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在2018年IoMob首席執行長Boyd Cohen的研究中,運用滾雪球抽樣法(Snowball sampling),建立可能躋身世界前十的區塊鏈城市列表,所參考的資料來源,包括:Token Report所發布的ICO交易活動熱點地圖、2018年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Global Startup Ecosystem Report 2018),以及Token Market的ICO數據庫等,進而篩選出18個城市做為研究樣本:1.亞洲:北京、杜拜、香港、上海、新加坡;2.歐洲:柏林、直布羅陀、倫敦、馬爾他、莫斯科、巴黎、塔林、楚格;3.美洲:洛杉磯、紐約、舊金山、多倫多、溫哥華等。在樣本建立後,依照指標與權重設計,將18個城市進行排名,新加坡獲得總分76分,名列第一。
就新加坡各類別得分的觀察,首先,區塊鏈創業活動(Blockchain startup activities, BSA)類別中,共獲得38分,其中區塊鏈/ICO數量和區塊鏈新創數皆都有良好的表現。其次,智慧與區塊鏈城市領導力(Smart and blockchain city leadership, SBCL)類別中,則獲得13分,相對於其他城市,新加坡在該類別獲得領先的得分;新加坡智慧國家策略旨在創造活躍的創新實驗室,而這種積極的創新思維,可能是促使新加坡成為區塊鏈領域全球領導者的關鍵原因之一。再次,國家背景(National context, NC)類別中,獲得25分,這顯示出新加坡國家區塊鏈相關政策表現相對透明與友善。
表1區塊鏈指標選擇與權重設計:全球前10大區塊鏈城市

資料來源:參考自https://breakermag.com/these-are-the-top-10-blockchain-cities/,中華經濟研究院整理(2019/12)。
二、新加坡區塊鏈政策
新加坡自2017年區塊鏈新創家數快速成長,2018年7月已達500多家,該國政府在當中扮演重要的關鍵性角色,主要政策內容共分為四大面向。第一、鼓勵區塊鏈創新發展;第二、根據市場即時調整區塊鏈監管細則;第三、重視區塊鏈相關人才培育;第四、從交易所到應用開發,完善區塊鏈生態系統,吸引國際ICO團隊到新加坡發展。其中,在鼓勵區塊鏈創新發展方面,各部門主要透過競賽與相關計畫,分述如下。
(一)新加坡金管局:烏敏計畫
烏敏計畫(Project Ubin)為新加坡金管局與銀行協會所共同建立,主要目標為研究分散式帳本技術於支付、證券清算/結算等領域的應用,以開發出以分散式帳本為基礎的金融系統來取代現有系統。計畫目前已進入到第五階段,每個階段旨在解決金融產業和區塊鏈生態系所面臨的急迫性挑戰。
第一階段代幣化新加坡元(2016/11/16~2017/03/09),透過與R3、一家DLT公司以及一家金融機構合作,進行概念驗證計畫,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銀行間支付;第二階段重新構想即時總額清算(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RTGS)(2017/10/05~ 2017/11/14),用於分散式銀行間支付,以及流動性儲蓄機制結算,並且開放開源代碼,鼓勵中央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學術和研究機構使用;第三階段開發款券同步交割(Delivery versus Payment, DvP)(2018/08/24~2018/11/11),以跨不同區塊鏈平台結算代幣化資產。該計畫表明,可透過基於區塊鏈技術設計和建構特定解決方案來實現DvP結算、分類賬互操作性和投資者保護;第四階段款對款同步收付(Payment versus Payment, PvP)(2018/11/15~2019/05/02),成功使用中央銀行數位貨幣進行跨境和跨貨幣支付的試驗;第五階段(2019/11/11~)促進廣泛生態系統合作,成功開發基於區塊鏈的原型,該原型使付款可以在同一網絡上以不同貨幣進行。
在成果上,確定基於區塊鏈網路支付的商業可行性和價值,並且目前正在接受產業測試,迄今為止,MAS及其合作夥伴已經與40多家金融和非金融公司合作,以探索潛在利益。另外2019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展示首批成功測試的區塊鏈應用,包括CapBridge、Hashstacs、Digital Ventures和Digital Asset等產業合作夥伴的計畫。
(二)新加坡資通訊媒體發展局:區塊鏈挑戰賽
區塊鏈挑戰賽是由新加坡資通訊媒體發展局(IMDA)舉辦,參賽者有6個月時間,需成功製作最小可行產品(MVP)或概念證明(POC),以解決產業挑戰,其中獲勝企業或計畫將獲得政府獎金,藉此促進對技術的認識和採用,並鼓勵企業探索由該技術衍生的商業模式創新及轉型。
自2017年以來,新加坡區塊鏈發展相當活躍,尤其在金融領域。首屆區塊鏈競賽於2018年3月舉辦,旨在催化區塊鏈的非金融應用,並促使企業能運用區塊鏈開發金融領域外的解決方案,共7家企業入選,領域別涵蓋空運貨物、供應鏈業務、廣告、簡化融資流程、食品安全以及電視與電影版權領域。2018年11月所舉辦的第二屆區塊鏈競賽,則致力於區塊鏈產業生態系形成,包括與部落加速器合作,以建立區塊鏈生態系統互動平台OpenNodes,以及促進區塊鏈在電信領域的應用,共2家企業獲選:1.ConsenSys的Singapore Experience:探索使用基於區塊鏈的解決方案,並運用Wireless @ SG進行訪客和設備的管理;2.Aqilliz Pte Ltd與MyRepublic Limited合作的計畫:MyRewards。
第三屆區塊鏈挑戰賽則於2019年11月所舉辦,宗旨為促進區塊鏈企業網絡的形成與發展。該年度以幾個主題為主,包括:1.支付:作為烏敏計畫第五階段的一部分,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開發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多貨幣網路支付原型,用於商業應用和產業測試,邀請產業合作夥伴提出使用開發支付功能的建議;2.TradeTrust:IMDA開發TradeTrust試點項目,該試點項目旨在制定一套相互承認的產業標準,用於交換數位貿易文件,透過邀請產業合作夥伴提交提案,以解決與跨境貿易或貿易融資有關的實際問題;3.開放:隨著新加坡區塊鏈生態系的日趨成熟,許多產業主導的區塊鏈網絡處於不同發展階段,透過邀請產業合作夥伴提交提案,以促使區塊鏈網絡連結。
(三)新加坡創新機構:區塊鏈投資
新加坡創新機構主要透過投資新創以及培育人才,協助新加坡企業發展技術創新,並將創新成果商業與規模化。在投資方面,著重人工智慧、區塊鏈與醫療科技領域的新創,例如MediLOT Technologies即為新加坡創新機構所投資的區塊鏈和醫療保健分析新創,而愛爾蘭新創公司(AID:Tech)也是獲得新加坡企業創新機構投資的新創,致力於透過區塊鏈提供透明且安全的國際援助。在培育人才方面,透過與金斯蘭大學區塊鏈學院合作,推出新加坡首個區塊鏈開發者認證計畫,由金斯蘭大學提供技術專業知識、新加坡創新機構提供技術生態系。
(四)新加坡企業發展局:部落加速器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 ESG)與PwC新加坡風險投資中心共同提供資金,並由韓國ICONE基金會提供區塊鏈技術,並將資金與技術交予新加坡創投機構Trive,建立新加坡區塊鏈加速器─部落加速器(Tribe Accelerator),主要目標為提供企業與政府平台,尋找/培育全球處於後期階段的區塊鏈新創,所關注的領域別,包括金融科技/保險、物流與供應鏈、數據/通訊以及能源/永續。例如新加坡的Dimuto(供應鏈平台)、Eximchain(供應鏈平台)、Torus(私鑰管理)、Affle(數位廣告)、Aqilliz(數位廣告)、WhiteCoat(醫療),以及愛爾蘭新創公司AID:Tech(社會援助)、韓國Pilab(通訊研究)、加拿大Bluezelle(資料庫)。
三、小結
新加坡政府主要透過四種模式,以促進區塊鏈創新發展,包括:1.設置試驗場域:新加坡金管局與銀行協會合作,推出烏敏計畫,研究透過區塊鏈和分布式帳本技術(DLT)進行支付和證券的清算和結算,並透過實際試驗協助MAS和產業更了解該技術及可能帶來的潛在利益;2.舉辦挑戰賽:資通訊媒體發展局透過舉辦區塊鏈挑戰賽,促進對技術的認識與採用,並鼓勵企業探索該技術衍生的商業模式創新及轉型;3.提供資金:新加坡創新機構透過投資,以協助新加坡企業發展技術創新,並將創新成果商業與規模化;4.建立加速器平台:企業發展局建立新加坡首個政府支持,且面向全球的區塊鏈加速器(部落加速器),以為企業與政府提供平台,尋找/培育後期區塊鏈新創。綜合來看,新加坡上述計畫所聚焦領域別可分為金融領域與非金融領域,非金融領域涵蓋的範圍,如醫療、物流、數據/通訊及能源/永續。
值得進一步來看的是,烏敏計畫與區塊鏈挑戰賽兩者皆透過實施階段性計畫/競賽,以推動區塊鏈領域的創新。在規劃上以產業所面臨的特定挑戰為核心,並且發展路徑從聚焦特定議題,到生態系與網絡的建立。此外,區塊鏈挑戰賽更作為烏敏計畫第五階段的一部分,透過區塊鏈挑戰賽,向產業合作夥伴徵集開發支付功能的建議。此種模式不僅能聚焦於產業需求,更透過跨計畫間的整合,達到資源串連,提供我國區塊鏈發展可借鏡的模式。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繪製(2019 /12)。
圖1 綜整新加坡區塊鏈政策:鼓勵區塊鏈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