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Call」對很多國家而言,已經是徵集科研項目的常態機制。本文將介紹新加坡政府在期待成為亞洲人工智慧先驅國家的願景下,如何運用Open Call,推動具有創新應用意涵的「Open Call(公開徵件)」政策,發展人工智慧(AI)及資料科學的國際案例,並歸納其計畫特色與相關的推展機制,作為未來改善科技創新與發展突破性科技的國家層級治理機制參考。
一、新加坡政府的人工智慧發展政策
新加坡近年以智慧國(Smart Nation)作為國家發展願景與目標,致力於發展AI,希望透過AI科技研發與應用,解決新加坡人口密度、交通擁擠與人口老化等都市發展等問題。2017年,新加坡政府進一步成立智慧國及數位政府工作團(Smart Nation and Digital Government Group, SNDGG)與新加坡政府科技局(GovTech)等兩個執行機構,以加速落實智慧國的未來願景。星國政府預計在未來5年推動兩大發展計畫,並投資1.5億新加坡幣(約1.1億美元)發展AI及資料科學,以期新加坡能成為亞洲人工智慧先驅,提升新加坡經濟競爭力。關於人工智慧部分的是名為「AI.SG」計畫。
「AI.SG」計畫,這是一項為期5年的國家人工智慧計畫,它是一項跨部會合作計畫,整合六個政府機關,包括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NRF)、智慧國及數位政府工作團(Smart Nation and Digital Government Group)、新加坡經濟發展委員會(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新加坡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Infocomm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新加坡創新(SGInnovate)以及整合醫療資訊系統機構(Integrated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AI.SG」的產業發展目標是著重於解決新加坡在金融、都市管理、交通及醫療保健方面的問題,以及深化新加坡整體的AI創新能量。
除「AI.SG」計畫外,新加坡還有另一項發展計畫「新加坡資料科學聯盟」(Singapore Data Science Consortium),該計畫將集結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在資料科學領域的專家共同合作,希望經由新加坡國內學術機構的研究能量協助民間企業發展資料科學及分析技術。
二、解讀新加坡AI Singapore挑戰賽應用案例
新加坡AI Singapore挑戰賽的產業目標如圖1所示,主要分為「人工智慧與人性」(AI & Humanity)、「邁向模擬人類學習系統」(Towards Human-Like Learning Systems)、「集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計算型智慧」(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鄰接科學」(Adjacent Science)等五大部分,內容摘要說明如下:
1. 「人工智慧與人性」(AI & Humanity)部分,在於探討AI的重要任務與工作,AI的風險與倫理道德議題(Risk & Ethical Issues),人工智慧的規範與價值(Norm & Values);
2. 「邁向模擬人類學習系統」(Towards Human-Like Learning Systems)在於探討如何進行數據學習、意義建構(Sense-Making)、創意發想與設計;
3. 「集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主要有協作型智慧(Collaborative Intelligence)和社會與創意智慧(Social & creative intelligence);
4. 「計算型智慧」(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包含次世代學習(Next Generation Learning)、認知架構(Cognitive Architectures)、知識表示與推理(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Reasoning);
5. 「鄰接科學」(Adjacent Science)包含感測與測量(Sensing & measurements)、隱私保護技術(Privacy Preserving Technologies)、網路安全(Cyber Security)、計算平台/架構(Computing Platforms/Architectures)、次世代學習(Next Generation Learning)。
新加坡資通訊媒體發展局亦表示,將會與AI Singapore合作,打造AI生態系,其中將推出AI商業夥伴計畫與海內外企業合作,並協助媒合企業需求與適合的解決方案。此外,也有AI實習計畫培育新加坡本土AI人才。最後,將建立新加坡國家語音與文字資料庫等開放式資產,作為研發聊天機器人等應用之用,並且透過協助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擴大AI解決方案應用範疇。
1. 住院病人和門診病人的個人化智慧健康管理助理(Intelligent personal health assistant for Inpatients and outpatients),像是為糖尿病患者發展智慧醫療監控系統。
2. 全新加坡的智慧交通號誌管理系統(Smart Traffic Light Control System for the whole Singapore)。
3. 為年長者開發個人數位金融顧問(Personal digital financial advisor for the aging population)。

資料來源:本研究擷取自https://www.aisingapore.org/grandchallenge/(搜尋日期:2017/11/30)。
圖2 新加坡AI Singapore三大挑戰賽
關於「100個實驗活動(100 EXPERIMENTS)」,它將由不同的計畫發起管理人提出不同產業對於AI的重要需求與問題陳述,利用AI技術來提出現在產業所需要但不存在的技術解決方案。這個活動將提供高達25萬元美金的財務支持,計畫發起人將可使用獎金同時補助實驗活動的研發人員與其解決方案所需的計畫資源。
關於AI學徒計畫(AI Apprenticeship Programme, AIAP),該計畫是由TechSkills加速器(TeSA)公司所主導的人工智慧培訓計畫,AIAP是為期9個月的全日制結構化培訓課程,課程包括:(1)3個月的課程包括教室與線上課程,短期迷你計畫;(2)6個月的人工智慧實務工作在職培訓;(3)9個月計畫期間,參加的學徒將獲得新加坡津貼2,000元新加坡幣到3,500元不等的獎金。新加坡政府更於2018年9月近日宣布,將使AI成為全民基礎技能,從中學生到上班族,都有機會免費報名參加AI基礎訓練班。
三、新加坡「AI Singapore」Open Call案例的啟示
「AI Singapore」Open Call案例,雖然剛於2017年宣布啟動計畫,目前網路上或官方網站上相關的公開資訊仍然有限。但我們可觀察到新加坡政府規劃「AI Singapore Open Call」的推動方式與脈絡,與過去Open Call單純專注於在特定技術領域範圍中,募集技術解決方案的做法有明顯的不同。
新加坡政府此次推動AI,主要採取政府帶頭做,搭配產官學研多路進擊的策略思維,主軸是由政府規劃明確的產業發展目標,接著經由政府計畫中的政府/機構合作,政府/企業合作,透過「AI學徒計畫」,落實新加坡AI人才培育,適用對象包含學生與上班族;產業部分有「100個實驗活動(100 EXPERIMENTS)」,利用AI技術來提出現在產業所需要但不存在的技術解決方案;而新加坡政府則提供傳統常見的研究計畫補助,讓當地研究機構、新創公司以及各大企業相互合作發展AI產品,創建工具以及開發人才,推動新加坡的AI技術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釋放新加坡民間的人工智慧研發潛能,星國政府更別有新意地推出「AI Singapore Grand Challenges」挑戰賽,經由創造一個「創意」的競賽平台,把想法拋出來,廣納民間研發團隊與組織的多元視角與多樣性創新構想,企圖從中找到具有新意和商業應用機會的解決方案。新加坡作為亞洲領先的全球金融中心與智慧城市,更是將此次挑戰賽題目聚焦在醫療、智慧交通和金融領域等三大領域,亦試圖在新加坡既有國家競爭優勢開創新的空間,增加創新價值。獲獎團隊後續更可進一步檢驗和測試驗證創新構想的市場潛力。整體而言,此案例富含系統性的規劃與作法,未來可作為我國技術處推動AI創新科技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