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機械金屬運輸工具

我國切入菲律賓電動車產業之可行策略

免費
字數 3724
頁數 5
出版作者 張乃瑄
出版單位 中華經濟研究院
出版日期 2018/11/02
出版類型 產業評析
所屬領域 運輸工具
瀏覽次數 1096
評價分數 3人評價/5.0分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東協國家當中,菲律賓近年因經濟表現佳,國人消費能力提升,國內車輛銷售量持續成長,菲律賓汽車市場具成長潛力的前景受到業界普遍看好。然而菲律賓車輛產業的製造技術能力,雖然未及泰國、馬來西亞,但菲國政府積極透過政策推動,吸引外資企業投資,以提升國內車輛製造技術。其中,電動車亦為菲律賓政府關注的產業發展焦點之一。為能把握時機切入菲律賓電動車產業與市場,日本已經協助菲律賓規劃運輸藍圖進而導入日本車廠,韓國則是幫助菲律賓制定車輛零件標準,協助韓廠打入當地市場。故本文目標希望分析菲律賓國內推動電動車相關措施和參考國際的做法,提出我國切入菲律賓電動車產業之可行策略。

 


一、菲律賓傳統汽車業發展情形:近年汽車銷量成長強勁

菲律賓1950年前,國內車輛需求主要仰賴海外車輛進口;之後經政府推動一連串的法案計畫,國內汽車零組件之自製能力才獲得提升。90年後期,菲律賓汽車產業邁入鼎盛階段;但因發生金融風暴,國家經濟處於低靡,以致汽車產業景氣不如以往;加上國內開始出現二手車購買風潮,致使國內汽車產銷受到很大的衝擊。

菲律賓政府為挽救此窘境,於是在2015年菲律賓貿工部提出「全面汽車復興戰略計畫(Comprehensive Automotive Resurgence Strategy Program,簡稱CARS計畫)」,該計畫提出吸引外商投資之措施,藉由外資進駐,提升菲律賓汽車產業之技術能力,其目標在6年內製造20萬輛車,並針對四輪汽車的三種車型進行生產。此外,政府還提供資金支持,特別設立汽車發展基金,並交由菲律賓投資委員會(Board of Investment, BOI)協助管理。2016年菲律賓BOI給予CARS計畫資金總額為270億比索(PHP),針對合格車型配額最多達90億比索(PHP)財政支持。CARS計畫的實施,除重振菲律賓汽車產業之市場景氣,其最終目地則是希望將菲律賓打造成為東協區域之重要汽車製造據點。

菲律賓汽車產業受惠於政策推動,國內車輛銷售表現有所起色。根據菲律賓汽車製造商會(Chamber of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the Philippines)數據公布,2016年菲律賓汽車總銷售量突破30萬輛,以SUV/MPV、乘用車以緊湊車型(即小家庭用車,排氣量介於1.4~2.4公升直列四缸汽油或柴油引擎)銷售最高。次年(2017年)汽車銷售量突破40萬(425,673輛,成長率18%),為東協國家當中成長率最高的國家。國內汽車領導品牌,多以日系品牌為主,銷量由高至低依序為:豐田(Toyota)、三菱(Mitsubishi)、福特(Ford)、本田(Honda)及五十鈴(Isuzu)等。

 


二、提升菲律賓電動車產業含量:政府著重在技術應用端發展、國際支持人才與技術端的發展

現階段菲律賓國內交通運輸概況,當地居民大多駕駛私有車,其次搭乘公共交通運輸,如:三輪車(Tricycle)、吉尼車(Jeepneys)作為日常代步工具。目前菲律賓國內擁有350萬的三輪車聚集於馬尼拉市區,這些三輪車的引擎大多經由傳統引擎改裝而成,多數的吉尼車沿用過去美軍戰後所遺留,有些則是居民自行從國外進口二手零組件組裝而成;此外,菲律賓近年燃油車銷售數量為成長強勁,再加上當地政府尚未針對這些排放大量空汙氣體之車輛,建立標準制度管制,以致菲律賓國內空汙問題日益嚴重。為了改善國內空汙環境問題,菲律賓政府近年來推動電動車各項措施並透過與國際合作方式,促使國內電動車產業獲得發展。

● 菲律賓國內推動電動車相關措施

菲律賓近年實施有關電動車相關措施,作法包括:成立菲律賓電動車協會(Electric Vehicle Association of Philippine, eVAP)、實施電動車政策與計畫、財政獎勵措施,以及市區電動車示範計畫(如:馬卡迪市區路線﹝Markati Route﹞)等。有關菲律賓電動車之各項措施內容,請見表1。

 


表1  菲律賓推動電動車之各項措施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取材自:溫蓓章、張乃瑄等(2017)經濟部工業局106年度國際電動大客車產業發展與政策研析。中華經濟研究院執行。

 


● 國際力量強化菲律賓電動車產業發展之策略

菲律賓透過國際力量驅動產業獲得成長,包括和日本、中國大陸、韓國及台灣等國家有所合作,合作內容見於表2。各國之合作策略:(1)日本幫助菲律賓規劃大眾運輸網絡、支援服務運輸網絡及提供日商製造的電動車硬體設施等,可知日本從研擬運輸系統至軟硬體提供等皆有所觸及,透過系統性策略打入菲律賓電動車產業,提前為日籍廠商進入當地市場做預備;(2)中國大陸透過當地駐外協會(菲華商聯總會,Federation of Filipino Chinese Chambers of Commerce & Industry)的力量,與菲律賓官方機構技術教育與技能發展局(Technical Education and Skills Development Authority)出資共建綠色創新技術中心,以培育電動車產業專業人才。中國大陸透過駐外單位建立雙邊良好之外交關係,以利於後續兩國在電動車產業有更深的合作;(3)韓國則是從標準制定著手,以利未來韓系車輛零組件廠商能切入菲律賓電動車市場。後續倘若菲律賓採用韓國標準規格,之後韓國進口零件將可能取代他國零件進口,以致其他國車廠可能因此受到衝擊;(4)我國與菲律賓合作,則是企業走在前端。以較具知名東元電機案例,其合作方式透過與在地夥伴之力量,擴大在當地的知名度,並採用在地車商的經營策略,使產品熱銷於當地市場;另順帶引進我國電動車周邊技術服務,顯示東元採取因地制宜策略,結合軟硬體服務,打入當地市場。

 


表2  國際與菲律賓於電動車合作實例

註:表格內英文縮寫說明「ADB:Asian Development Bank;亞洲開發銀行」、「JICA: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gency;日本國際協力機構」;「NEDO:New Energy and Industri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eVAP:Electric Vehicle Association of the Philippines;菲律賓電動車協會」。

資料來源:溫蓓章、張乃瑄等(2017)經濟部工業局106年度國際電動大客車產業發展與政策研析。中華經濟研究院執行。

 


三、我國廠商切入菲律賓市場之管道

整體而言,菲律賓政府積極投入汽車與電動車產業之發展,但國內仍存在不利該產業提升之阻礙,包括:基礎建設不足、電池儲備與充電技術不佳、車輛行駛限於短程,以及電動車標準化與規格欠缺等問題。鑑此,我國廠商可善用我國既有資源管道,打入菲律賓車輛市場。其策略說明於下:

● 強化車輛技術:企業可善用我國法人技術研發之力量,提升企業競爭力

我國車輛法人研究單位不斷針對車輛技術持續地研發,像是在電動車電池已有許多亮眼的研發項目,尤其在安全領域。例如:工研院材料化學研究所STOBA應用,其主要提升電池安全,依照電子產品應用不同,提供客製化之高安全動力來源。另外,車輛中心在2015年研發電池監控技術,其主要評估EV充電時的安全,並獲得美國電池健康狀態檢知方法與裝置之專利。因此,台灣研發法人可透過技術移轉方式或授權專利等方式,輔導我國電動車車廠在電池安全技術的提升。因此,廠商能善用法人之研發力量,提升企業切入菲律賓車輛市場之競爭力。

● 串接菲律賓之合作橋樑:透過我國貿協提供的資源切入市場

我國廠商切入菲律賓市場,可參加經濟部外貿協會不定期在台舉辦展覽活動,如:2017年汽機車零組件展覽,以增進雙方產業交流。又或者廠商可參加貿協推出的商機開發團(如:2018年東協菲印越電動(機)車商機開發團),帶領我國廠商實地參訪在地廠商,進一步瞭解當地廠商之需求,以增進台灣與當地廠商可能的合作機會。

上一篇鈦鋁合金積層製造技術之應用趨勢
下一篇從新加坡人工智慧「AI.SG」...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