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整體產經整體產業研究

日本岸田政府的數位田園都市國家計畫

免費
字數 3735
頁數 5
出版作者 黃仁志、彭觀儀、林欣蓉
出版單位 中華經濟研究院
出版日期 2022/09/01
出版類型 產業評析
所屬領域 整體產業研究
瀏覽次數 1270
評價分數 8人評價/5.0分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一、政策緣起

2021年10月就任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其於國會的就職演說中提出「數位田園都市國家計畫」 。該計畫接續「世界最先進IT國家」、「Society 5.0」、「實現數位社會的優先計畫」等政策,並將數位轉型與地方創生結合,目標是「以數位化建設為手段,保留地方的魅力,同時具備城市的便利與發展性」。

2022年1月,日本數位廳()公佈「數位田園都市國家構想」政策,除提出5.7兆日圓政策預算,更規劃於總務省設立推動本部等相關組織。數位廳大臣牧島提出,該構想的重點是由政府設想人民「從搖籃到墳墓」的生活需求,從地方(包含鄉村與城市)的「生活與社會」、「教育與研發」、「產業與經濟」等三面向著手,將日本各地方打造為融合都市便利、鄉村生活品質的幸福永續社會(參見圖1)。
 

資料來源:內閣官房(2022),田園都市國家構想連施策全体像。

圖1 數位田園都市國家計畫願景
 

二、主要政策措施

「數位田園都市國家構想」以「實現數位社會的優先計畫」的施政措施為基礎,進一步提出四個主軸策略,分別為:建設數位基礎設施、培育與確保數位人才、數位科技解決地方問題、努力防止任何人掉隊(參見表1)。根據該構想的願景架構圖,將由公部門與私部門跨領域合作,提供國民數位化服務,並建構便民的數位化平台。舉凡5G、Wi-Fi、公共數據中心、ICT及資安設備,甚至是建構3D的空間資訊模型等,都是達成數位田園都市國家的基盤。以這些基礎建設為根基,進一步搭配共同的數位工具(例如My Number)、整合多種軟硬科技,拓展以數位科技解決各地問題、加速整體社會的數位轉型。同樣重要的是為數位轉型培育人才,避免數位技能落差惡化社會鴻溝,而培訓科技推廣和協力人才,是提升社會整體數位素養不可或缺的一環。

要達成數位田園都市的願景,也必須適應各地的差異,並開拓更多的可能運作模式。因此,在地方推展策略上,數位田園都市國家計畫也提出不同的發展型態,使數位科技應用能有機會融和各地的特質和需求,甚至藉此創造出更多元且有影響力的數位社會發展經驗。具體的類型如:超級城市/智慧城市型、數位山城(Digi-Katsu)、產學官協共創小鎮、SDGs未來鄉鎮、淨零碳排再生能源發展、MaaS改善地方交通(參見表2)。

 

 表1 實現數位田園都市國家的整體規劃

資料來源:內閣官房(2022),田園都市國家構想關連施策全体像。

表2 數位田園都市的多元型態

資料來源:內閣官房(2022),田園都市國家構想連施策全体像。

 

三、數位田園都市國家計畫架構與課題

數位田園都市國家計畫的推展決策,係以「數位田園都市國家構想實現會議」為依歸,由岸田首相擔任議長,並另外指派專屬的擔當大臣若宮健嗣,協同數位廳共同推展政策。除各部會大臣都是該會議的當然成員外,同時也納入部分地方首長、產學界代表等。

在政策推展層面上,同樣包括基礎設施、治理策略、數位包容、產業創新四大面向。基礎設施除強化網路全面覆蓋率外,也強調結合城市模型和地理資訊系統建置3D模型,成為未來數位治理的重要平台。治理策略強調以共通性、整合式的數位措施推動數位科技的普及使用,並以數位協力措施建構具包容性的數位社會。而產業創新則強調從各種產業的數位轉型,以及回應地方生活需求的落地應用中,創造更多的數位產業和就業機會。

在上述推動策略的基礎上,日本同樣也面對數位轉型帶來的延伸議題,諸如數位治理的法制調整、回應虛實整合趨勢的國家治理策略,以及擴展更多的數位通用資產,持續提升數位素養以縮減發展落差,以及面對新趨勢的產業創新主題等。這些延伸的議題,也映照出當前數位轉型過程中,各項需要宏觀思考的重要課題,諸如跨國數位貿易中的數位主權問題、環境的數位分身與個人的虛擬化身的相容問題、如何因應越來越複雜的數位世界創建友善的介面和平台等,這些都是未來迎接元宇宙趨勢必須面對的課題。
 

四、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會:未來數位社會實驗場

世界博覽會向來是各國共同展示文化、科技和產業等各種永續生活典範的重要場域。即將於 2025年4月舉辦的大阪世界博覽會,將是日本向全球展示其數位轉型成果的重要場合。日本政府將2025大阪世博定位為「未來數位社會的實驗場」,以「為我們的生活設計未來社會」為主題、以「人民的生活實驗室」為設計概念,劃分為「拯救生命」(Saving Lives)、「賦權生活」(Empowering Lives)與「連結生活」(Connecting Lives)三大子題。這個以未來生命樣態為核心的展覽,又進一步分為與生命相關的八個主軸,分別為:生命的追求、生命的全部、擁抱生命、鍛造生命、生命循環、生命的放大、使生活充滿活力、生命的共鳴等。

負責主辦此次世博會的日本國際博覽會協會(Japan Association for the 2025 World Exposition),在2022年3月陸續公開博覽會的執行細節。舉辦2025大阪世博的「夢島」(Yume Shima)是一個面積1.55平方公里的人工島,位於大阪灣區,主辦單位與大阪府將自大阪地鐵中央線延伸,新設「夢島站」作為主要交通連結點。夢島的建設將分為三個區域,包括在中心設置主要的展館區(65.7公頃)、南側具有水上活動舞台和餐飲服務設施的水世界(47公頃)和西側以開放空間、戶外活動廣場為主的綠世界(42.9公頃)。

具體活動則是劃分為三大類型,包括由各國官方單位主導的展示場館和活動、以各項主題為核心的地方政府或民間單位的展示場館和活動,以及著重於展示未來社會生活樣貌的案例展示和可供24小時參觀的元宇宙虛擬展館。虛擬博覽會將大規模地採用VR和AR技術,除了必須現場實際進行的活動外,都能同步在線上提供展示,希望經此讓全球更多不易前往參訪世博會的人也都能參與其中,達成「一個具有包容性的世博」之目標。而現場參訪的民眾,也都能利用其門票上的個人專屬ID,獲得額外的AR服務,並以此連結世博的資通訊平台,享受各種活動。
日本政府也有意藉2025大阪世博展示其「Society 5.0」的成果,以科技發展的智慧應用開拓未來社會願景,並串聯各種技術共同解決環境、農業、醫療等全球性的重大挑戰與問題。目前已知在2025大阪世博中應用的重要數位科技包括:可再生能源、5G網路、飛行車、友善人類的機器人、機器翻譯、場域整合的資通訊平台等。參訪者在會場遊訪期間,也都能感受到應用數位身份證(digital ID)和數位貨幣(digital currency)、人工智慧(AI)所帶來的未來體驗(參見圖2)。可預見的是,2025世博將成為全球各國提出數位社會解決方案的重要場域,我國亦應積極爭取參與其中。除了支持國內數位科技企業展示解決方案外,更可以主動設立臺灣的虛擬展示館,連結世博的元宇宙虛擬展館,讓臺灣的數位科技發展成果,可以有更多向外拓展的機會。
 


資料來源:Japan Association for the 2025 World Exposition (2020) Expo 2025 Osaka, Kansai,
Japan Master Plan.

圖2 2025大阪夢島世博作為未來生活的科技應用場景

上一篇後疫情下剖析遠距辦公對組織管理...
下一篇2022資訊硬體產業年鑑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