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趨勢下,生物可分解化纖紡織材料商機浮現

免費
字數 2168
頁數 5
出版作者 巫佳宜
出版單位 紡織綜合所
出版日期 2020/09/03
出版類型 產業評析
所屬領域 紡織
瀏覽次數 2140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摘要

「生物可分解」材料意指透過微生物為媒介,可在土壤、河川、海洋等環境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材料分解轉化為水、二氧化碳和生物質,而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生物可分解材料於紡織領域的應用雖討論已久,但並未被普及應用,直到近期全球紡織產業面臨大量廢棄衣物淪落至垃圾填埋場、海洋微塑膠污染等環保難題後,讓生物可分解材料於紡織領域再度受到關注,國際上各大材料及運動與戶外服飾品牌,也試圖以生物可分解材料做為改善廢棄衣物及海洋微塑膠問題的解決方案之一。台灣紡織產業以機能性紡織品為主軸,並以聚酯與耐隆纖維為主力材料,在國際運動及戶外品牌持續強調永續議題之下,預期生物可分解聚酯與耐隆材料也將會是受關注的材料之一。

內文標題/圖標題

一、前言

二、國外產品開發案例

三、結論

四、參考文獻

圖1 CiCLO聚酯布料模擬垃圾掩埋(ASTM D 5511)與海洋環境(ASTM D 6691)的生物可分解檢測結果

圖2牛仔品牌Cone Denim推出CiCLO Stretch Denim膠囊系列

圖3 Primaloft® Bio™

圖4 Amni Soul Eco®模擬垃圾掩埋(ASTM D 5511)的生物可分解檢測結果

圖5 義大利羽絨品牌環保綠標系列Herno Globe採用Dyntex Biodegradable布料推出膠囊系列生物可分解羽絨外套

上一篇2020金屬製品產業年鑑─水五...
下一篇2020應用生技產業年鑑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