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技醫藥醫療科技

中國大陸5G+智慧醫療應用發展趨勢

免費
字數 4696
頁數 7
出版作者 陳佳珍、戴志言
出版單位 中華經濟研究院
出版日期 2021/04/28
出版類型 產業評析
所屬領域 醫療科技
瀏覽次數 1775
評價分數 11人評價/4.9分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中國大陸政府正以政府引導、企業為發展主體的方式,推動5G+智慧醫療應用試點。本研究將針對中國大陸5G+智慧醫療政策、5G+智慧醫療應用案例、5G在智慧醫療的應用價值、及臺灣企業發展機會進行分析。
 

一、中國大陸5G+智慧醫療政策

近年來,中國大陸政府陸續在健康醫療領域推出相關的政策與規劃,如「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關於促進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指導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十三五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化發展規劃通知」、「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十三五醫療器材科技創新專項規劃」等,這些文件中提出體制結構改革與發展高階醫療器材等內容,指導智慧醫療的發展方向。

2020年3月工信部公布「關於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其中涉及5G+智慧醫療的政策目標為:(1)發展5G智慧醫療系統建設,搭建5G智慧醫療示範網和醫療平台,加快5G在疫情預警、院前急救、遠端診療、智慧影像輔助診斷等方面的應用推廣。(2)進一步優化和推廣5G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優秀應用,推廣遠端體檢、問診、醫療輔助等服務,促進醫療資源分享。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推動線上診療諮詢服務,除了緩解醫院診療壓力,同時也可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並進一步擴大線上診療的使用率。中國大陸醫療服務領域企圖納入數位科技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協助醫療服務產業進行數位化、智慧化創新,以因應中國大陸社會本身未來對於醫療服務的龐大需求。
 

二、5G+智慧醫療應用案例

5G在醫療中的應用主要在於遠距診斷、遠距手術和應急救援等,其5G應用價值、應用場域和應用方向如表1所示。5G、雲端運算、邊緣運算和人工智慧等技術,與各式機器人和視訊設備的結合,協助醫院實現遠距診斷、遠距手術、應急救援等智慧醫療應用,解決小城市和偏遠地區醫療資源不足、醫療水平低的問題,使病患得到及時的救助,提升醫療工作效率。本節將針對遠距診斷、遠距手術和應急救援個案與5G+智慧醫療應用發展評估進行分析。

表1  中國大陸5G+智慧醫療應用領域

資料來源:修改自中國移動研究院(2019)、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聯盟(2019)。
 

(一)遠距診斷類應用案例

中國大陸醫院資源分布不均衡,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20%的大城市中,導致大醫院看病等待時間長,小城市和偏遠地區看病難等問題。5G遠距診斷可支援偏遠地區醫院的醫療工作,提升醫療專家的工作效率。例如,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互聯網醫療系統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遠端醫療中心、華為與中國移動合作,利用5G網路進行遠距診斷和5G遠距機器人查房等應用。

在5G遠距診斷方面,超音波檢查專家在醫生端操控超音波影像系統,透過5G網路,遠端控制患者端的機械手臂及超音波儀器,實現遠端超音波檢查,專家透過4K攝影鏡頭可與患者進行視訊交流。在5G遠距機器人查房方面,透過5G網路,遠端醫生採用操縱桿或是利用App控制軟體,控制機器人移動到指定病床,然後調整機器人頭部的螢幕和攝影機角度,與患者進行高畫質影片交流。

另外,中國工程院院士周良輔教授、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放射科耿道穎教授、感染科張文宏教授利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遠程醫學會診中心設備,協助青海省果洛州人民醫院的病患,進行遠距診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透過5G技術對馬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進行兩例AI消化道內鏡操作即時遠端會診指導。

5G智慧醫療網路可以加快對偏遠和貧困地區的遠端醫療體系建設,醫務人員透過隨身攜帶的5G移動終端或坐在標準化的操作間,即可進行遠距會診、遠距查房、遠距超音波檢查、遠距手術機器人操控、VR即時手術示範教學、遠端急救指導等工作,有效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提升基層的醫療診治水準,而且可以降低患者跨區診療次數,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二)遠距手術類應用案例

5G遠距手術有利於解決小城市和偏遠地區病人集中到大城市進行手術的問題,提升小城市和偏遠地區醫院的重大疾病醫療水準。例如:位於海南醫院神經外科凌志培主任,透過5G網路即時傳送的高畫質影片畫面,遠端操控手術器械,成功為身處中國大陸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的一位患者完成腦起搏器植入手術。5G網路提供清晰、無延遲的畫面,解決了4G網路條件下手術卡頓、遠程式控制延遲明顯等問題。

(三)應急救援類應用案例

5G應急救援,提升救援工作效率和服務水準,為搶救患者生命贏得時間。例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簡稱浙大二院)與中國移動合作,利用5G網路、遠端超音波和攝影機等建立「5G遠端綠色急救通道」,幫助浙大二院濱江院區的醫生獲得救護車上的視覺資訊,即時監測獲取救護車中病患的生命體徵資料,如心電圖、血壓、心率、體溫等資訊。醫護人員透過5G進行人臉辨識,可以迅速連接醫療數據庫,確定病患身分,找出病人檔案,在病患到達前進行診斷和手術準備。

浙大二院提出「5G遠端綠色急救通道」的特色有:(1)透過5G智慧立體急救網路的智慧監測和AI技術,辨識突發病情,調配急救資源;(2)5G救護車將患者生命體徵資料即時傳送回醫院,醫院團隊即時監測和指導,為入院搶救患者提前做好準備,同時車載無人機在5G精準導航下,快速轉送急救藥品、血液等;(3)利用VR技術和遠端超音波技術,專家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實現即時的遠端指導;(4)病人到達醫院後急救團隊可立即投入搶救,為病人爭取寶貴時間;(5)病人透過專科團隊的診療康復出院後,可透過浙大二院互聯網醫院進行線上複診、諮詢。

5G將目前需要在醫院等固定場所才能進行的遠距會診、現場指導、病例調研、醫療圖像與生化指標判讀等工作,前置於急救車,實現院外、院內智慧化銜接,有效縮短急救服務半徑,提升急救管理水準,提高急救專業隊伍業務能力,提升急危重症搶救成功率。未來,可透過5G技術與急救體系的深度整合,進一步在火車、公共汽車、地鐵、航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建設醫療救援體系。

表2  5G+智慧醫療應用案例與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5G在智慧醫療的應用價值

從5G技術特性來看,可為智慧醫療提供下列優勢,提升智慧醫療應用價值:

1. 增強型行動寬頻:能夠支援4K/8K的遠距會診和醫學影像資料的傳輸與共用,並讓專家能隨時隨地進行會診,提升診斷準確率和指導效率。

2. 巨量物聯網通訊:實現大量終端連接及資料獲取。5G網路即時傳輸醫療設備監測資訊、車輛即時定位資訊、車內外視頻畫面,便於實施遠距會診和遠距指導,對院前急救資訊進行採集、處理、存儲、傳輸、共用,可充分提升管理救治效率,提高服務品質,優化服務流程和服務模式。

3. 超可靠度和低延遲通訊:5G低時延和精準定位能力,可以支援可穿戴監護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持續上報患者位置資訊,進行生命體徵資訊的採集、處理和計算,並傳輸到遠端監控中心,遠端醫護人員可即時根據患者當前狀態,做出即時的病情判斷和處理。另外,5G網路技術的資料準確即時傳輸,能夠讓遠距控制操作得到即時精準回應。遠端專家可以操控機械手臂,對基層醫院及偏遠地區的患者進行超音波檢查。利用基於5G網路的醫工機器人和超高畫質視頻互動系統,遠端專家可以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患者進行即時的遠距手術救治。
 

四、臺灣企業發展的機會

本研究依據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的調查,進一步分析中國大陸5G+智慧醫療應用市場需求與5G結合技術難度,如圖1所示。
 

資料來源: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等(2019),5G應用創新發展白
皮書,本研究分析與繪製。
圖1  中國大陸5G+智慧醫療應用市場需求及與5G結合技術難度
 

第一象限(優勢產品)

AI輔助智慧醫療、遠距醫療跨區域全面聯接、AI化醫療全面聯接等,在中國大陸5G+智慧醫療應用市場中,屬於市場需求大,設備與5G結合的技術難度高的產品。阿里巴巴、騰訊、科大訊飛都已投入在AI+醫學影像領域。中國大陸醫院資訊化存在「資訊孤島」問題,各醫院系統相互獨立,缺乏標準化的電子病歷和業務流程,使得患者在醫院和各級診療體系之間的轉移手續繁複。遠距醫療跨區域全面聯接、及AI化醫療全面聯接預防、診斷、治療、護理、保健等,正是為了解決「資訊孤島」問題,且AI化醫療將促使新型個性化醫療服務出現。

第二象限(機會產品)

應急救援、遠距手術在中國大陸5G+智慧醫療應用市場中,屬於市場需求低,設備與5G結合的技術難度高的產品。應急救援、遠距手術正是目前中國大陸5G+智慧醫療主要的應用測試領域,如浙大二院「5G遠端綠色急救通道」、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與海南醫院的腦起博器植入手術。

第三象限(劣勢產品)

遠距監護在中國大陸5G+智慧醫療應用市場中,屬於市場需求低,設備與5G結合的技術難度低的產品。臺灣已有廠商研發生產智慧床墊、智慧監控等遠距監護產品,但由於技術門檻低,較容易被模仿。而中國大陸已有業者投入監護機器人產品開發與測試,協助遠距查房、監護等應用。

第四象限(領先應用產品)

遠距診斷、手術示範教學、遠距健康管理、智慧養老等,在中國大陸5G+智慧醫療應用市場中,屬於市場需求大,設備與5G結合的技術難度低的產品。遠距診斷正是目前中國大陸5G+智慧醫療最主要的應用測試領域,如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遠程醫學會診中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都利用5G對偏遠地區病患進行遠距診斷。

ICT科技與醫療照護是臺灣最有實力的兩大產業,結合兩者的智慧醫療,更是臺灣電子大廠紛紛切入的藍海商機,如以AI處理健保大數據、影像判讀、基因檢測、生理監測、藥物研發、臨床實驗病人的選擇等,以IoT建立行動裝置、用高解析度面板呈現影像、用雲端運算進行儲存、及5G即時傳輸數據、影像等醫療智慧應用技術,並且希望透過臺灣研發創新與測試,結合國際併購策略進入中國大陸智慧醫療市場。

而遠端醫療跨區域全面聯接將成為中國大陸未來醫療衛生工作機制設計的主要模式,打破資訊孤島問題。臺灣醫療衛生院所早已完成醫療網路的相互聯結,只要病人授權,即使不在同一家醫院看病,醫生也可了解病人之前的就醫與用藥情況。我國業者指出:中國大陸智慧醫療市場遼闊、成長快速,中國大陸業者擅長將一個產品的垂直應用做的很好,並將技術大量複製,不過,在橫向、跨領域協作方面的能力仍有待提升,這必須要有相應的軟體與解決方案,而這正是臺灣業者的機會。臺灣醫療與ICT科技在全球處於領先的地位,智慧醫療的發展趨勢,將是會是臺灣將硬實力轉成軟實力輸出的好機會。

上一篇電動車輕量化趨勢研析
下一篇Groove:讓銷售業務成為時...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