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5G垂直應用發展趨勢:以工業物聯網為例

免費
字數 4613
頁數 7
出版作者 陳佳珍
出版單位 中華經濟研究院
出版日期 2021/01/05
出版類型 產業評析
所屬領域 通訊
瀏覽次數 1235
評價分數 5人評價/4.6分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中國大陸在5G技術發展已經位居全球領先地位,具備關鍵技術開發能力及建置營運5G系統的國家,在技術發展上,中國大陸已經朝向下一世代的通訊技術進行研發,因此未來中國大陸的5G垂直應用模式與產業應用樣貌,將會是研究的重要議題。本研究將針對中國大陸推動5G發展政策特色、5G在工業物聯網的應用價值、及臺灣企業發展機會進行分析。
 

一、中國大陸推動5G發展政策特色

(一)中央政府統籌布局引領實施

中國大陸將5G發展納入國家戰略,視為實施國家創新戰略的重點之一。中國大陸國務院於2016年提出5G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指導產業發展大方向,希望從需求端推動5G商業化發展路線。文件中規劃5G通訊產業發展基礎方向、產業發展領域(工業物聯網、智慧農業、服務業轉型〔設計、金融、物流〕、智慧城市、交通、水電應用、數位學習和智慧醫療等)、國際合作方向等。

而工信部作為中國大陸工業、資通訊產業與電信服務業主管機關,負責進行5G頻譜分配、推動5G基礎建設與監管業務,也擔任產業發展推動角色,如2020年3月工信部發布5G新基建政策-「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中,更明確強調5G技術應用場景聚焦於工業物聯網、媒體娛樂、智慧醫療和車聯網。如推動5G+工業物聯網政策外,也與文化和旅遊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和文物局等部會,推動5G+媒體娛樂政策;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推動5G+智慧醫療;與交通運輸部、公安部、財政部、科技部、及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中國電力工程標準化技術協會等,推動5G+車聯網應用。

(二)推動業者進行5G技術/產品/應用創新驗證

在推動業者進行5G技術/產品/應用創新驗證方面,亦由工信部主導,指導「中國IMT-2020(5G)推進組」實施技術研發試驗,推動中國大陸三大電信業者進行產品研發試驗。推動策略透過兩步驟進行,第一步驟技術研發試驗(2016-2018年):由「中國IMT-2020(5G)推進組」招集國內外系統設備、晶片、終端、儀表、器件、電信服務營運商等業者(見圖1),進行聯合測試規範,先單品測試,再進行多廠商產品相互操作性。第二步驟產品研發試驗(2019年起):由中國大陸三大電信業者推動,進行與垂直應用行業融合。中國大陸三大電信業者分別提出5G推動策略,如中國電信Hello 5G行動計畫、中國移動5G+計畫、中國聯通5G領先戰略。

在推動5G應用示範區方面,中國大陸三大電信商,在工信部指導下,陸續與各地地方政府、業者合作成立5G應用示範區。如首鋼園5G示範園區為中國大陸首個5G智慧園區,設定以國際大型運動會作為展示中國大陸5G垂直應用成果的場域,向國際社會呈現5G垂直應用的實力,以利中國大陸5G垂直應用產業的國際化推動。因此,首鋼園區在自動駕駛、智慧觀賽、遠距辦公、智慧場館、移動安防、高畫質影像智慧安防等多個領域推動5G應用,皆是為了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應用預作準備。
 

資料來源: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網站,本計畫彙整與繪製。

圖1 中國大陸推動5G技術研發試驗與產品研發試驗之時程與業者
 

總結中國大陸政府推動5G發展政策特色:中國大陸政府正以政府引導、企業為發展主體的方式,推動5G應用試點/測試與產業化發展。由工信部主導,「中國IMT-2020(5G)推進組」負責實施技術研發試驗方面,目的在於透過5G核心技術驗證,建立國內外企業合作,支持5G技術國際標準提案與制定。中國大陸三大電信業者負責實施產品研發試驗,目的在於跨域整合創新垂直應用試點、優化產品性能、驗證網路規劃方案、及累積商用部署經驗等。
 

二、5G在工業物聯網的應用價值

智慧製造主要發展方向有精實生產、數位化、生產彈性化與自動化等。過去製造商以有線網路來連接應用,近年來WiFi、藍牙和Wireless HART等無線解決方案也應用在工廠中,但這些無線解決方案在頻寬傳輸、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存在侷限性。對於最先進智慧製造應用的基本要求有:靈活性、可移動性、大頻寬傳輸、超可靠和低延遲通訊,這正是5G技術特性。近年來,中國大陸製造業存在人力不足的問題,而重覆性工作對年輕工作者的吸引力低,體力型工作也不適合人工完成,急需提高製造自動化的生產效率。

中國大陸政府正積極推動大型工業企業進行5G+工業物聯網應用試點,針對特定產業進行大規模5G應用解決方案的測試,以利後續5G應用解決方案的複製推廣。工信部透過每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範項目」的遴選,了解地方政府與企業實際建設需求和推動情況,並公布上榜名單,對獲選廠商而言,如同獲得國家認證,有利於業者進一步拓展相關5G應用業務。

本研究針對複雜產品系統的飛機製造業-中國商飛、重工業的三一重工、各大港口5G+智慧化應用及輕工業企業等個案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5G在工業中的主要應用領域有智慧

製造、遠距操控、智慧工業園區等,其5G應用價值、應用場域和解決問題,如表1所示。

表1 5G+工業物聯網應用案例與解決問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2020年12月)。
 

(一)智慧製造:提升工業生產管理水準

利用5G技術在工廠內可以實現全生產要素、全流程互聯互通,即設備、人員、物料、產品互聯,實現工廠全生產要素的即時數據跟蹤,並將即時產生的數據在雲平台進行大數據智慧分析決策,實現全連接工廠即時生產優化。以中國商飛為例,中國商飛利用5G巨量物聯網特性、大頻寬傳輸速率和低延遲通訊特性,結合AR/VR、大數據、AI、8K影像等新興科技,形成連接200多萬個零組件與人、機、廠房和各控制系統、管理系統的工業物聯網,簡化及優化飛機製造複雜產品系統工程。中國商飛表示「賦能民用飛機製造綜合解決方案」使其公司營運成本降低20%,生產效率提高20%。例如,中國商飛以5G+8K超高分辨率飛機表面檢測系統進行品質智慧檢測應用。由於飛機的尺寸大、檢測工作量大、外型複雜、檢測精準度要求高等特性,過去在應用8K超高解析度工業相機時,因數據量太大,檢測過程中數據必須先離線存儲,再透過幾十公尺的纜線傳輸到雲端進行AI運算分析,造成檢測數據分析回饋不及時及布線連接複雜等問題。中國商飛將8K超高解析度、高精度視覺檢測與5G大頻寬傳輸速率的特點相結合,推出5G+8K超高分辨率飛機表面檢測系統,打造可移動、高精準度、高效率、適用於飛機表面檢測的視覺檢測系統(見圖2),其特色有:8K視覺即時圖像檢測、8K圖像預處理、雲+AI實現即時檢測等。透過8K超高畫質圖像採集設備大範圍的圖像,經由5G網路傳輸至檢測平台進行AI分析,自動辨識飛機表面缺陷。此技術具有成本低、部署簡單快捷、檢測速度較快、檢測精準度較高、檢測範圍較廣和檢測結果準確等優點,進而提升產品安全性,減少延時交機風險,提升客戶滿意度,且不需要大量人力參與。

 


資料來源:修改自GSMA與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中國5G垂直行業應用案例。
圖2 中國商飛5G+8K超高分辨率飛機表面檢測系統                    
 

(二)遠距操控:提升遠距操控工業設備的安全性與效率

港口是遠距操控的主要應用場景之一,其操作業務對通訊連接有低延遲、大頻寬、高可靠性的嚴苛要求,並且作業環境複雜多變。5G以其技術特性實現工程機械遠距操控,改善操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有效保障操作人員安全,協助企業生產施工的成本降低、增加工作效率,並提升自動化港口的營運效率。以中國聯通5G+MEC港口解決方案為例,此方案促進港口智慧化設備與5G技術結合,滿足自動化碼頭多種作業設備的控制資訊、多路視頻資訊等同步、可靠傳輸需求,實現港口車路協同、無人機/船安防巡檢、智慧岸橋場橋遠端操作等業務,加速港口資訊與業務的全面融合,吸引物流、商流、資訊流、貨流、人流等航運要素聚集,加快傳統港口向自動化、智慧化的智慧港口發展轉變。

(三)智慧工業園區:提升工業園區管理水準

以三一重工5G智慧製造園區解決方案為例,此方案效益有:(1)可提升工業園區綜合運營和管理效率;(2)對園區的危險源提前發現、動態跟蹤,減少園區安全隱患;(3)提升園區廠房之間的協作效率和廠房內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人力成本;(4)實現對園區人、車、路、樓、設備資產的資料收集與分析,以利營運和管理。另外,三一重工正規劃利用5G網路、園區路側感測器、園區交通訊號燈、園區無人車等設備,實現園區車輛引導、停車、調度等園區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提升園區運輸效率,降低園區交通事故發生率。
 

三、臺灣企業發展的機會

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中國大陸5G+工業物聯網應用市場需求、及設備與5G結合技術難度,如圖3所示。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IMT-2020(5G)推進組等(2019),5G應用創新發展白皮書,本研究分析與繪製。
圖3中國大陸5G+工業物聯網應用市場需求、及設備與5G結合技術難度

 

第一象限(優勢產品)

設備狀態檢測、智慧物流、遠距控制、大規模移動控制等,在中國大陸5G+工業物聯網應用市場中,屬於市場需求大,設備與5G結合的技術難度高的產品,中國大陸政府透過大型企業推動相關5G應用測試。

第二象限(機會產品)

預測性維護在中國大陸5G+工業物聯網應用市場中,屬於市場需求低,設備與5G結合的技術難度高的產品,企業必須為客戶進行客製化設計,符合客戶需求。

第三象限(劣勢產品)

遠距維運在中國大陸5G+工業物聯網應用市場中,屬於市場需求低,設備與5G結合的技術難度低的產品,如中國商飛、海爾已應用5G+AR進行遠距設備維修指導或作業指導。

第四象限(領先應用產品)
 

超高畫質影像、機器視覺、移動巡檢等,在中國大陸5G+工業物聯網應用市場中,屬於市場需求大,設備與5G結合的技術難度低的產品。此類5G產品率先於市場應用,但具有較高程度的替代性,企業必須保持領先的技術,才能具有市場優勢。

而設備狀態檢測、預測性維護、機器視覺方面,研華、華碩、鴻海、宏碁、佳世達等台灣企業都已有相對成熟的商用產品 ,要進入中國大陸5G應用市場勢必要有策略來推動。本研究建議企業可與中國大陸業者共創產業生態系,如鴻海集團的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聯發科加入中國聯通主導的工業物聯網平台生態系,富士康工業互聯網公司提供工業互聯網全產業鏈解決方案(通訊網路設備、雲儲存服務設備/系統、AI數據分析系統、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聯發科提供整合型5G晶片、CPU、GPU、5G通訊等性能,顯示台灣廠商具備部分5G關鍵硬體供應能力。

另外,則是加入臺灣企業主導的產業聯盟平台,如研華在世界各地以共創模式建立在地化的工業4.0生態圈:由研華擔任平台技術供應商的角色,與各地行業專家公司合作、整合,形成可以標準化複製的軟、硬體系統組合產品,除了建立在地化的工業4.0生態圈外,也有機會拓展海外市場。

上一篇新常態-宅居飲食變化及輿情觀察
下一篇從巴斯夫與百事可樂看傳統產業的...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