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本土品牌崛起,從「聯想」到「中華酷聯」以至於近年快速崛起的「小米」等,除了逐漸培養出世界級的品牌實力,也帶動了相關零組件供應鏈的大量本土化,再加上政策上的大力支持補貼,「紅色供應鏈」不再只是從前華強北的白牌組裝雜牌軍,而是足以讓台廠供應鏈受到巨大衝擊的強勁對手。這樣的趨勢也同樣正在改變觸控產業的生態及版圖。近年來兩岸觸控產業競爭日益白熱化,以兩岸龍頭觸控廠為例,2013年時宸鴻總營收約1590.7億台幣,而指標性的大陸龍頭觸控廠商歐菲光在2013年時年營收僅91億人民幣(約台幣446億,已較2012年成長130%),兩者差距仍在千億以上。2014上半年歐菲光營收已達83億人民幣(約台幣407億),較2013年同期再成長151.57%,同時期宸鴻營收卻來到573億台幣,衰退達3成。
一、前言
二、豐沛資金挹注與併購強化競爭力
三、陸廠技術佈局完整,但高階技術仍未成熟
四、小結:規模競賽不易,台廠致力提供差異化解決方案
表1 2014上半年全球觸控(模組)廠商出貨市佔率
表2 2013年中國大陸觸控廠商增資金額
表3 中國觸控產業主要併購案
表4 中國觸控產業主要技術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