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泰國食品業發展:從「世界廚房(Kitchen of the World)」到「Food Innopolis」

免費
字數 2918
頁數 5
出版作者 余佩儒、陳信宏
出版單位 中華經濟研究院
出版日期 2017/07/05
出版類型 產業評析
所屬領域 食品
瀏覽次數 2949
評價分數 2人評價/4.5分
加入購物車 直接下載 直接下載 加入最愛

 

一、農業/食品業對泰國的重要性

農業/食品業對泰國的重要性,可以從出口量與政策支持兩方面來檢視。一方面,泰國一直來做為稻米主要出口國。2016年泰國食品出口位居東協國家第1位,世界排名第12位,泰國有許多食品出口量排名世界前5位,包括稻米、雞肉、罐裝海鮮、冷凍蝦和調味料等;而其中出口量和出口額成長率又以砂糖、雞肉和調味料等3類最具潛力。就2016年泰國食品主要出口市場方面,東協各國占28.4%,又以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CLMV)為泰國食品的主要出口市場;其次為日本(13.9%)、美國(11.9%)等。

另一方面,從政策角度來觀察,泰國明定食品產業的優先性。2001年,泰國政府「雙軌政策(dual track policy)」的提出,一方面改善泰國企業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國際競爭力,產業群聚著重的產業之一為食品業,並在國家、地區和地方層級都有相關的產業創新政策,其他支援食品群聚的重要單位為國家食品管理局(National Food Institute, NFI)。再者泰國國家創新局(National Innovation Agency, NIA)指出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發展主軸邁向有機農業,在「世界廚房(Kitchen of the World)」的任務之下,食品安全為泰國政府的首要優先領域。

 

二、解讀泰國「世界廚房」

泰國世界廚房計畫的概念類似「整廠輸出」的海外餐廳發展模式。背後運作透過整合金融機構的資金供應,國家食品管理局的廚師計畫提供合格的廚師,再加上行銷與推廣活動,以及泰精選等品質認證,形成泰國餐飲的服務輸出,主要責成兩大單位:1.泰國國家食品管理局(NFI):扮演重要溝通與協助的角色,其主要功能為:提升食品的安全、商務發展、研發與知識等四項,負責廚師發展計畫(包括廚師等級),以及幫助廚師至海外開設泰式餐廳或工作。2.泰國世界廚房中心(CTKW):官方整合泰國食品與商務的獨立中心,隸屬於國家食品管理局,提供泰國餐飲市場「整合的策略顧問服務」,協助向海外推廣泰式餐廳,並溝通與串連相關的政府機關,扮演政府與民間的橋樑,協力與政府機關共同將泰式餐廳提升為世界一級美食。

值得注意的是,泰國「世界廚房」計畫展現的是泰國跨部會的整合與接棒。計畫整合金融、商務、教育、外交等政府部門與民間共同合作,包括:1.金融局帶領國內銀行,以低利貸款鼓勵海外泰國人開設泰國餐廳。2.商務部扮演串連國內、外泰國餐飲業者的橋樑,建立泰國食物至海外的通路;替有意開設泰國餐廳的外國人,找尋泰國國內餐飲業者合作機會;鼓勵海外泰國餐廳,採用泰國出口的食材、餐具、廚房設備等。3.市場打開後,教育部擔起培訓人才的後盾:與餐飲學校密切合作,並明訂具備一定資格的廚師,才能出國服務。

最後,試以圖1解讀泰國世界廚房的產業層次總體創新計畫(master plan),主要透過三大策略貫穿之。策略1是由國家主導跨部會整合(金融、商務、教育部等),透過明確的定位輸出軟實力,從餐飲行銷提升到飲食文化的層次,打造泰國品牌。策略2則是以餐廳做為服務業走出去的展示平台,帶動關聯產業的出口,包括公司合資的連鎖餐廳,以及藍象餐廳。策略3以官方認證制度拉動對泰國當地食材與人力的需求,包括Thai Select餐廳認證與廚師分級制度。因此,在此策略架構下,得以進一步發揮泰國食品產業的優勢,包括米、蔬果、調味料等的出口,以及廚師訓練服務、廚師跨境服務等;進而帶動關聯產業,如家具、設備、藝術品、印刷品等;甚至是衍生的冷鏈物流需求。

 

資料來源:《東南亞國家的創新轉型:回顧與前瞻》,經濟部技術處,2014年12月。

圖1 泰國世界廚房的Master Plan

 

三、泰國「Food Innopolis」觀察

圖2呈現泰國新的產業發展(原有五大產業、五大新型產業)主軸,農業/食品業仍為泰國政府關切的產業發展重點。2016年上半年發布的泰國「Food Innopolis」計畫,發展重點聚焦於創新與研發,以作為全球食品創新的亞洲樞紐,串連東協區域。該計畫致力於發展農產品加工至高附加價值,並持續發展泰國「世界廚房」。再者,「Food Innopolis」位於泰國科學園區(TSC),周圍環繞著先進研究機構、大學和多元的企業,包括創新型的新創公司、中小企業、大企業和跨國公司等。

 

資料來源:《東南亞國家內需產業觀察與台灣機會》,經濟部技術處,2016年12月。

圖2 泰國新的產業發展主軸:奠基在既有產業的優勢基礎上

 

更重要的是,「Food Innopolis」不僅提供一站式研發創新服務解決方案中心(One stop solution center For RD&I services),亦提供許多租稅與優惠誘因(前八年免稅、後五年減半;進口研發設備免稅;研發經費以300%申報所得稅之減免額度),在人才供給培訓上提供「整合工作經驗的學習模式(Work Integrated Learning, WIL)」、人才流動計畫(Talent Mobility Program)等,可參見圖3。最後,圖4呈現「Food Innopolis」聚焦的三大產業重點領域:健康與機能性食品、高附加價值產品生產、食品創新的支援產業;台灣未來可以思考在產品創新支援產業的切入機會,包括:相關的知識、人力資源、技術和設備等;食品安全、追溯、測試和認證;消費者研究、包裝設計和顧問;IT(例如大數據分析、食品生產履歷)。

 

 


資料來源:Food Innopolis網站,http://foodinnopolis.or.th/en/home/,擷取日2017/06/16。

圖3 泰國Food Innopolis提供的優惠

 

資料來源:《東南亞國家內需產業觀察與台灣機會》,經濟部技術處,2016年12月。

圖4 泰國Food Innopolis產業重點

 

就我國食品加工業者在泰國的發展策略來看,南僑在1989年進入泰國市場,主要產品為米果、速食麵(呼應泰國的重點領域「健康與機能性食品」),定位泰國為公司在東協的生產基地及研發中心,並於2013年設立「東協營運中心」;宏全於2004年進入東南亞市場,並以泰國(東南亞首站,亦是東協主要市場)和印尼為首次前進的市場,後續進入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緬甸等市場,在東南亞以瓶胚(46%)為主要產品,其次為塑蓋(31%),呼應泰國的重點領域「食品創新的支援產業」。

因此,在泰國當地需求與我國廠商布局的現況觀察下,研擬「食品亞洲盃」的概念,是以泰國為食品加工生產基地樞紐,輻射東南亞/世界市場。在通路端的串連上,基於2000年統一超商海外轉投資菲律賓7-ELEVEN,2012年進駐菲律賓第二大城市宿霧,2015年進入民答那峨島,共計1,602家店;換言之,菲律賓7-ELEVEN擷取統一超商在台營運模式,成功改良複製在菲國零售體系,成為當地最佳的商業經營模式。因此,泰國生產基地樞紐的概念,亦可善用菲律賓7-11實體通路、倉儲物流網絡、電子商務平台,參見圖5。

 

資料來源:《東南亞國家內需產業觀察與台灣機會》,經濟部技術處,2016年12月。

圖5 台灣與東南亞合作機會:食品亞洲盃

 

四、小結

綜合來看,泰國政府透過「世界廚房」計畫主導泰國餐飲輸出的模式,藉由單一窗口、服務整合的方式,讓餐飲相關的廚師、廚具、食材與文化商品等,隨著泰國餐廳在海外的拓展,帶動泰國這些原材料/商品的出口,並藉海外餐廳的設立,讓泰國文化向國際擴散。2016年「Food Innopolis」計畫是從創新與研發的角度,致力於持續完善「世界廚房」的發展。因此,台灣在既有食品業的基礎上,以及泰國已經奠定其食品餐飲業的「世界廚房」形象,未來有機會可以泰國為食品加工生產基地樞紐,打造「亞洲食品盃」。

後續值得關注的是「泰國世界食品谷(World Food Valley Thailand)」計畫的發展(始自2016年9月),旨在於協助泰國食品產業發展朝向「泰國4.0」,新的經濟模式著重在價值導向的經濟體(value-based economy),計畫中同時強調加強泰國食品產業創業家的競爭力,且新科技的運用亦是食品生產和加工的關鍵,該計畫也是致力於發展泰國成為「世界廚房」。

上一篇前瞻議題掃描:智慧科技在食品產...
下一篇美國BIO 2017-從會中觀...
熱門點閱
推薦閱讀
推薦新聞

若有任何問題,可使用下方檢索互動介面找解答,或是寫信到客服信箱。

itismembers@iii.org.tw

星期一~五
9:00-12:30/13: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