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除了在監視器及電視產品上,對於既有的CRT市場產生替代效應外,因其輕薄的特性,也適合應用在強調可攜式特性之資訊、通訊與消費性電子產品上,許多新的應用領域亦應運而生。隨著顯示技術不斷地進步與下游應用領域持續擴大,LCD產業近年來已成為電子產業界的重心,不僅新世代生產線持續開出,其產值產量成長曲線更睥睨其他產業。
為厚植台灣產業的發展實力及價值,政府力倡「兩兆雙星」,將平面顯示器產業列為未來發展重點之一。因此,本報告將以具高度發展潛力的LCD產業發展現況為出發,進而延伸至其下游電腦(Computer)、行動通訊(Mobile Communication)與消費性電子(Consumer Electronic)等應用領域之顯示裝置產業發展現況與趨勢分析,以期對我國整體數位3C顯示裝置產業發展有更清楚的輪廓描述。本報告之主要結果如下:
一、數位3C產品顯示產業
在大尺寸液晶面板方面,儘管全球大尺寸TFT LCD面板總產能在2004年較2003年大幅成長56%,但因面板下游市場需求亦大幅提升,使得面板產業仍得以維持供不應求的狀態。然而,由於台灣大尺寸面板產業產量預期將因五代線良率持續提升而增加,若2004年下半年下游市場包括液晶監視器、筆記型電腦與液晶電視之需求不如預期,則全球大尺寸面板產業恐難避免再面臨供過於求的窘境。
至於在中小尺寸面板方面,各應用別技術與客製化設計能力攸關產品單價與獲利,隨著數據服務與多媒體應用興起,色彩亮麗與
反應速度快的AMLCD面板之使用比重日漸提高,STN面板業者宜利用本身經驗豐富的模組設計人才,與國內強大的TFT面板業者合作,以突破生產線上的限制。
二、數位3C產品顯示裝置產業
(一)液晶監視器
全球液晶監視器市場受惠於歐美市場取代映像管監視器的效應,以及PC廠商持續提高PC搭售的比重等因素影響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出貨量持續逼近映像管監視器的規模,成為市場主要產品,其未來成長潛力持續看好。
台灣液晶監視器產業在出貨規模上冠居全球,然產品生命週期已漸由成長期邁入成熟期,惟因偏重代工,加上客戶委外的生產訂單多以量大且標準型的產品為主,市場上價格競爭激烈、代工毛利偏低。
(二)筆記型電腦
在取代DT PC的效應持續擴大的帶動下,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需求大幅成長。從產品生命週期的角度來看,由於筆記型電腦約為3~4年,在Y2K換機潮後,2003~2004年將是另一波換機高峰,加上Wireless需求將於下半年逐步顯現,預估2004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市場年成長將超過20%以上。
此外,下一代的概念PC—Florence是Intel於IDF2004中推出的新產品概念架構,整體來看,Florence PC已將手機與PDA的設計理念整合至筆記型電腦中,另外,其鍵盤可分離/整合的設計已使得筆記型電腦與桌上型電腦的界線愈趨模糊,而其強調影音功能之設計,搶食桌上型電腦市場的意味不言可喻。在安全性的考量下,增加了指紋辦識系統,除了對安全性提供更多的保障外,使用者省去了輸入帳號登錄的手續,使用上將更為簡化、便利。Florence PC的提出無非是希望創造更多、更新的筆記本電腦使用模式,在傳統功能之外做更多設計上的延伸,以期進一步刺激市場需求。
(三)行動電話
因大陸貼牌需求大幅減緩以及新進業者陸續加入下,爭取既有國際品牌廠商訂單競爭將更為激烈。此外,MMS、多媒體服務與Content,帶動了全球對Camera、Multimedia Phone以及Smart Phone的需求,成為牽動全球行動電話市場成長主力。而西歐此一換機潮已吸引日韓、台灣、大陸等新進廠商,相繼推出Multimedia Phone和Smart Phone產品應戰,因此台灣廠商宜積極提升本身的價格競爭力,建立新世代通訊技術且建立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以面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市場環境。
(四)PDA
為抵抗Smart Phone對於PDA市場的侵蝕,未來將PDA產品導入企業應用,更視為未來PDA產業延續的關鍵;次之,隨著應用處理器省電功能提昇,Wi-Fi無線模組技術成熟化,有效縮減成本,使模組單價更合理化,使PDA產品價格更具競爭力,提升使用者購買意願,抵抗來勢洶洶的低價位筆記型電腦亦為當務之急。
(五)數位相機
礙於Zoom、Sensor等關鍵零組件掌握於日商手中,台灣廠商在製造上多以代工為主,產業發展限制重重,加上Sanyo、Panasonic、Canon、Fujifilm等日本廠商自2002年底起陸續於中國大陸與日本國內擴增產能,全球數位相機的代工環境競爭激烈,台灣廠商除需提升本身的生產成本控管能力,在選擇發展自有品牌時,宜留意進入新領域學習曲線的成本陷阱。
(六)液晶電視
儘管液晶電視的成長幅度已經相當驚人,仍無法大幅取代映像管電視,這除了導因於現已量產、價格亦較平民化的30吋以下之液晶電視產品,在尺寸規格上仍無法滿足一般消費者對家用電視之需求外,液晶電視本身在反應速度、色彩飽和度、亮度及可視角等規格之表現仍不及映像管電視亦是一大主因。
在液晶面板朝大尺寸發展的態勢下,未來液晶電視如何透過新興顯示技術的應用而呈現與傳統映像管電視相近的畫質,將是重點發展方向,然在現階段畫質不如傳統映像管電視的情況下,如何透過液晶電視既有的輕薄優勢,再輔以具吸引力的產品價格,以加速消費者對液晶電視的認同,將是液晶電視銷售能否快速成長的關鍵。
三、研究建議
(一)政府方面
政府宜落實基礎科學研究、協助人才培育,協助業者投入新世代生產技術研發,重視專利權與智慧財產權等相關問題,並加強對於專利權與智慧財產權的保障,強化上游材料與設備群聚效應,建立完善產業體系,並有效引進外國資金,以加速國內顯示相關產業發展,提高產業競爭力。
(二)面板產業方面
1.加強技術研發,突破面板大型化、顯示畫質之技術門檻。
2.降低製造成本迎戰未來產業變化。
3.提升模組設計能力,因應少量多樣且客製程度高的產品應用。
(三)下游應用產品方面
1.液晶監視器、筆記型電腦、PDA與數位相機(成熟期產品):廠商雖面臨的風險較小,但因價格競爭激烈,獲利倍受考驗。
2.行動電話(成長期產品):台灣廠商應積極提升本身的價格競爭壓力,建立新世代通訊技術且建立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以面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市場環境。
3.液晶電視(導入期):如何透過新興顯示技術的應用而呈現與傳統映像管電視相近的畫質,是重點發展方向;此外,在製造上各經濟體關稅壁壘及運輸成本之連動亦將決定下一波的製造版圖遷移。